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建礼  张晓琨 《锻压技术》2019,44(12):109-113
采用Leica光学显微镜、438VP/KEVEX扫描电镜/能谱仪、AMH43自动显微硬度计分别对热锻模裂纹处的非金属夹杂物、显微组织、化学组成和显微硬度等项目进行了检测分析。同时,结合模具的锻造方法、坯料加热、锻造温度、锻后冷却、退火等热加工过程和模具的淬火、回火、表面氮化热处理,以及模具的工作环境、使用过程等,对热锻模开裂失效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13钢热锻模的钢质纯净度较高,显微组织较为均匀,热锻模的开裂非原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热锻模的裂纹处无脱碳现象,但存在氮化层,说明开裂发生在热锻模淬火后、渗氮前;热锻模淬火后,由于回火不充分或未及时回火造成组织应力及残余应力较大而产生开裂。  相似文献   

2.
某厂3Cr2W8V钢制热锻尖嘴钳热锻模的失效形式为早期开裂,模腔变形塌陷。根据金相显微分析模具热处理前后的显微组织特征,改进了锻后淬火热处理工艺,从而控制和保证模具达到一定的淬硬层深度,使模具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精铸热锻模具的国内外应用状况,分析了精铸热锻模具在国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精铸热锻模具钢合金化不合理、对精铸热锻模具钢韧性要求过高、对精铸热锻模具制造过程的控制不够严格和精铸热锻模具钢的热疲劳抗力和高温耐磨性不高等是国内精铸热锻模具未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采用新型精铸模具钢制备热锻模并进行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精铸热锻模具具有性能高、寿命长、经济效益显著等明显的优势,精铸模具的寿命稳定达到5000件-7000件,比锻造模具寿命提高80%以上;精铸模具均以塑性变形、磨损失效和热疲劳为主要失效形式,已基本消除脆性断裂现象,因此热锻模的精铸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模具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宇晓  李霞  孙礼宾  范越  占亮  李磊 《热加工工艺》2015,(3):135-136,140
针对凸缘叉热锻成形终锻上模开裂的问题,通过建立刚粘塑性有限元模型,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模拟了凸缘叉热锻成形过程。研究了金属流动规律,分析了模具应力较大的原因。根据模拟,优化了模具结构和锻压方式。结果表明,模具开裂位置拉应力降低约400 MPa,达到了工艺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爪极热锻模具寿命低、耗费大的问题,对热锻成形过程进行金属变形、温度以及模具应力和磨损等有限元分析。为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实际失效热锻模具进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实验分析。有限元预测的模具受力、磨损和温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共同揭示了上模因应力集中开裂失效、下模因磨损和高温软化导致塑性变形失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5CrNiMo���ȶ�ģ����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5CrNiMo钢小型热锻模的开裂为例,具体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洛氏硬度、冶金质量、断口形态和显微组织等,特别针对调质后的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讨论。最终认为:由于在调质过程中淬火冷却速度较慢,模具未完全淬成马氏体,心部存在一定量的中温转变组织,它导致了模具强度和热稳定性的下降,该模具在刚上模热锻时就发生开裂,这与热处理的目标组织存在差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热锻模具的失效原因和失效形式,分析了影响热锻模具寿命的因素,提出提高热锻模寿命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精铸热锻模具与机加工热锻模具工艺过程,分析了精铸热锻模的工艺优势,评价了铸钢的性能优势,对精铸热锻模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热锻模具的精铸是一项极具发展前景的模具制造技术,指出了精铸热锻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热锻模寿命,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热锻模连续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根据温度场的分布将热锻模分为温度波动区、温度平衡区和散热区3个区,模具失效主要发生在温度波动区;根据应力场得出热应力是热锻模失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分析了降低热负荷的方法和途径,提出多金属热锻模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黄欣 《模具制造》2005,(4):65-68
介绍了模具在制造过程中失效的一些原因,并以热锻模淬火断裂、Cr12钢冷作模具断裂和CrWMn钢模具炸裂等失效案例为重点,详细分析讨论了其失效的热处理原因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Dies produced from castable and deformable aluminum alloys are studied. The dies are used for molding articles from foaming plastics. Specimens for studying the microstructure are cut from the surface zone of dies. The stress state of the dies is determined by computati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deposits on the surface of dies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auses of corrosion cracking. The effect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and of water on the composition of corrosion products deposited on die surfaces i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rmodynamic computation with the help of TERRA software. The materials of dies and alloys suitable for their production are studied and corrosion tests under actu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re performed. Anodized, epoxy, and epoxy-phenol coatings for the dies are tested. The causes of failure of aluminum dies are analyzed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raising their endurance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2.
模具制造过程中,磨削加工造成工件表面烧伤、磨削裂纹、磨削痕及磨削应力等缺陷,直接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了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减少磨削缺陷的有效措施,保证和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大型压铸模真空淬火变形的原因,探讨了控制大型H13钢压铸模真空淬火变形的措施.结果显示,分级淬火可有效地减小大型压铸模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冷挤压模早期断裂失效现象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凹模应力分布不均且应力值较大 ,后将凹模与模座间的公差改为过盈配合 ,改进后凹模所受最大应力降低了27.6 %,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以相同的工况条件,在600℃、650℃和700℃三种温度下,实测了18种热作模具钢,包括16类性能的数以万计的性能数据,并进行了模具的失效分析和失效类型统计,以及部分模具钢的同种模具使用寿命对比考核。在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得到下列公式可对中、小型机锻模进行选材:S1=[37×(100/G+F/9)+16×(H4B)+12K+06A]/16———以压塌和磨损失效为主的模具。S2=[37×(A+B)+31×(C+D)+12/E+06F]/12———以龟裂和开裂失效为主的模具  相似文献   

16.
高精度级进模的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冲 《模具工业》2004,(10):24-27
介绍了高精度级进模经常出现的失效形式 ,详细分析了失效产生的原因及维修方法 ,并在分析失效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在保证制件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模具精度要求 ,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 ,减少模具生产维修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T10钢冲模裂纹形态、化学成分、低倍和高倍金相组织,找出开裂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用于铜合金阀体的H13钢锻模在使用中过早开裂。为此,对开裂的模具进行了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显微硬度测试以及电镜分析等。结果表明,该模具内部组织不均匀,内应力增大,从而导致强度性能降低而发生早期开裂。  相似文献   

19.
组合凹模中内压力作用位置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汉华 《锻压技术》2006,31(6):73-75
针对组合凹模早期断裂失效现象,应用有限元法对结构受整体内压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凹模应力较大,后将整体内压改为局部内压,同时改变作用位置,改进后凹模所受最大应力降低40.5%,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张卫红 《连铸》2007,(6):39-40
根据马氏体不锈钢在连铸浇注过程中的凝固收缩特性,分析连铸浇注过程中易引发表面纵裂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避免板坯表面纵裂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