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地铁建设的高度重视,地铁的施工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尤其在不同断面形式和不同级别围岩下的施工环境下,给区间隧道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围岩在不同断面形式及围岩类别下施工过程中的较大变形情况的发生,施工人员必须针对不同地质情况,不同断面形式及围岩类别分析变形产生的原因,有效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大变形发生,从而确保区间隧道安全快速的通过。本文以青岛地铁青岛火车站—人民会堂站区间为例,阐述了区间隧道在不同断面形式、不同地质情况下采取相应控制变形技术措施,有效防止大变形发生,为提高区间隧道施工技术水平提供一些借鉴。青岛地铁青岛火车站—人民会堂站区间工程,左线全长1258.313m,右线全长1252.291m,设施工竖井一处,横通道转入正洞后大小、里程分别为三线单洞大断面及双  相似文献   

2.
正软弱围岩通常是指强度低、胶结程度差并且受风化作用影响显著的松散软弱地层条件。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受到应力水平或是埋深条件的影响,软弱围岩施工地段会产生一定的施工变形。为了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工程施工行业积极推进一种新型的施工安全技术,但是受到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安全现状的制约,无法使得工程施工安全与工程正常施工发展相适应。探讨软弱围岩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能够提升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3.
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增建二线白家河1#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围岩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原设计围岩地质情况有较大出入,使得施工过程中围岩类别出现多次下调变更。详细阐述了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变更设计情况,分析其产生原因,总结了该隧道勘察及施工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在泥岩等地质条件不好、大角度反坡隧道施工过程中做好排水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施工中洞内的水向工作面汇集而需要及时抽排,以防止施工掌子面的水积聚过深,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通过总结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工程龙泉山隧道施工中的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反坡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地下水往施工面汇集影响围岩的稳定性、影响正常施工生产等难题,节约了施工工期,保证了施工安全,对软弱围岩中大角度反坡隧道防排水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工程地质的不确定性,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分布收敛,隧道施工不可避免的遭遇变形收敛大的软弱围岩,甚至持续高强度的进行大变形软弱围岩施工。针对这种情况,过程中由于施工变数大、措施不当、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很可能发生隧道收敛大变形、隧道净空不足侵限的情况甚至出现隧道塌方冒顶。鉴于此,通过数据分析以及结合工程实例,对隧道控变防塌施工技术进行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国胜 《中华建设》2016,(4):138-139
正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完善,建设标准的提高,隧道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也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软弱围岩隧道坍方、作业人员伤亡等事故却时有发生,隧道建设的安全现状无法与当前的形势相适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软弱围岩,软弱围岩的施工难度大,会让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在工作中感到巨大的压力。软弱围岩是整  相似文献   

7.
初期支护,是隧道稳定的主要承载结构,也是密贴于围岩的柔性结构与控制围岩变形松弛的主要支护手段。在实际隧道施工期间,由于地质、设计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初期支护变形,甚至开裂和脱落,使得初期支护断面进入二衬,影响施工效率。文中主要分析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初期支护变形的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以此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鹏  冯时 《云南水力发电》2016,(4):108-111,134
端西隧道出口开挖后按原设计参数施工,但由于三明地区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使得端西隧道出口覆盖土层饱水,软弱围岩造成偏压,导致端西隧道出口DK43+514~DK43+490.4段(24.4m)初期支护侵限二衬及DK490.4~DK43+479.6段(10.8m)拱顶下沉严重,变形段累计35.2m。端西隧道出口受偏压、软弱围岩地质影响,初期支护大幅度变形侵限。处理过程中施工干扰较大、围岩稳定控制难度大,开挖支护方案的精选、监测数据及时采集和分析、过程中的支护方案的及时调整等施工手段的实施,最终完成了端西隧道出口初期支护变形侵限段换拱处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李家冲隧道的地质情况,采用FLAC3D软件对软弱围岩条件下隧道的注浆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注浆前后围岩塑性区的变化情况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深部移位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值分析和实际监测的结果皆表明:围岩预注浆能缩小塑性区范围,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的深部位移,且两者结果相差不大。说明可以运用FLAC3D软件对隧道围岩注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卢许佳  丁国鹏 《中华建设》2023,(12):130-132
<正>帷幕注浆技术多应用于铁路隧道围岩破碎、完整性差、富水、节理裂隙发育等软弱复杂围岩地质条件的施工环境,能有效解决铁路隧道涌水突泥及围岩坍塌等施工难题,提高了铁路隧道的施工安全性。经过众多研究学者和技术人员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帷幕注浆方法在注浆加固理论、注浆技术、注浆材料、注浆效果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先进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帷幕注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1.
国内隧道施工技术向“长、大、深”趋势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开挖中遇到各类复杂不良地质,如何既保证施工安全又保证开挖质量,是隧道施工穿越不良地质研究改进的重点。文章结合浩吉铁路王家湾隧道细砂层段落开挖施工,运用水平旋喷技术对软弱不良地层进行加固,形成壳状止水固结体,提高了围岩稳定性,有效解决了隧道开挖过程中涌砂、涌水等问题,保证了施工安全,为类似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宜万铁路广成山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变形控制施工技术,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支护技术、开挖顺序、和相应的监测手段,保证了洞室的稳定,避免了隧道因挤压发生的变形侵限及塌方,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先例。  相似文献   

13.
软岩隧洞变形是西南地区隧洞开挖的常见难题之一.本文围绕九道河隧洞工程,针对Ⅳ类和Ⅴ类围岩洞段,通过分析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详细探讨了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处理措施.九道河隧洞工程遵循"保护围岩、岩变我变,支护宁强勿弱,二衬及早跟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围岩的承载能力,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和松弛,最终确保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其成功...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受到围岩的影响明显,如果围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就可能会导致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受到干扰甚至可能会导致隧道出现塌方的现象,严重威胁隧道的安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围岩类型,如不能采取合理的隧道施工技术,会导致隐患增加,严重危及现场人员的安全。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的不良影响和具体隧道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光面爆破是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爆破工艺,通过爆破参数的合理选择以及施工工法的有效控制,可使爆破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保证壁面规则平整,轮廓符合实际需求.文章所述桂溪隧道出口端围岩为软弱围岩,使用软弱围岩光面爆破技术等有效技术手段,结合实际对光面爆破参数进行调整修正,得到适合桂溪隧道的光面爆破参数及技术措施.实际应用表明:在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施工中使用光爆技术能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国高网乐雅高速公路槽渔滩隧道左线软弱围岩地段产生大变形的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以现场地质情况为依据,结合检测手段,发现产生变形既有地质情况的原因,也有施工质量缺陷的原因。根据变形机理,结合实际变形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合理、有效的处治方案,解决了工程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常受地质条件、围岩卸荷应力重分布及开挖断面的影响制约,需要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来保证围岩的稳定性。软弱地层条件下六车道双连拱隧道施工条件复杂、开挖方式多变,在掘进过程中采用数值计算分别对不同开挖方式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到围岩的应力分布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在掌子面中隔墙的上方以及左、右洞外侧边墙部位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较大,在中隔墙底部底鼓严重。因此,在类似隧道掘进过程中,应加强这些部位的支护参数及结构质量,必要时可在中隔墙底部开挖一定深度施作浅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贵君 《中华建设》2013,(2):156-157
隧道围岩变形是由于开挖隧道导致岩体原有平衡被破坏,进而导致应力场和应力重新分布等一系列反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隧道围岩变形受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的影响,比如岩体的位置、施工的工序安排、施工的长短等,而在工程完工后再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因此,了解影响隧道围岩变形的因素是提高工程质量、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不良地质条件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发生坍塌的原因,并对洞内塌方段、塌方部位的前后影响段以及洞顶外部的塌方体处理施工技术措施做了详细介绍.经过综合治理,顺利地通过了塌方地段,可为类似隧道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浅埋公路隧道的软弱围岩地质情况,基于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软弱性围岩浅埋隧道变形预测模型,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基于预测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工法下洞周围岩在掘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开挖面稳定性等。结果表明:CD法施工时的拱顶沉降与开挖面最大内空位移是3种工法中最小的,但由于其开挖过程工序繁多,对围岩造成的扰动效应与开挖引起的收敛位移较预留核心土法大,综合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