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第40号令)(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结合某厂新区装置布置对醋酸乙烯(VAC)装置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实际提出针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监管建议,为某厂相关部门下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单元划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中,不同的单元划分方法将影响到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结果。在介绍目前重大危险源辨识单元划分4种方法的同时,对每种划分方法进行分析。由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加强安全管理,因此以单个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单元划分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和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区别,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应用范围,有限环境中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的累加计算以及重大危险源分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标准改进的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萍  王向青 《河南化工》2014,(5):21-22,41
在多年安全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按敏感点划分单元、按照造成的事故后果确定临界量以及从能量和物质角度确定辨识指标等建议,为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18)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理,当辨识指标S≥1时,重大危险源按分级指标分为4级.实际发生的特别重大恶性事故危险源分级指标远远高于一级重大危险源规定的下限值,有必要在一级重大危险源之上设立特别重大危险源分级.非重大危险源涉及到中小型生产企业、研发和分...  相似文献   

6.
<正>3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GB 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36894—2018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等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代替2009年修订的标准。此次实施的新标准明确了85种化学品的临界量,并公布了重大危险源分级指标的计算方  相似文献   

7.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某厂液氨储存装置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并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办法》辨识液氨储存区重大危险源级别为四级;采用安全无忧网软件V6.0计算方法对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进行计算,并进行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的符合性考核;从应急辅助决策,应急救援物质配备,安全防护措施,监测预警布局方面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5]80号)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2013)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在对某生产甲醛化工企业进行的安全评价过程中,遇到37%甲醛溶液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运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石油化工厂干气精制装置生产过程进行辨识,得出石油化工厂干气精制装置构成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对该装置按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是重大危险源监管的基础,随着2000年版GB18218的颁布实施,重大危险源之辨识有了法律层面上的技术依据。它对于增强企业辨识、监控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意识,规范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颁布实施的修订版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弥补原标准危险物质临界量偏低,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数量偏多的缺陷,使之适用范围更合理,危险物质对象更全面,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核电厂的运行和检修过程用到多种化学品,其中一部分属于危险化学品. 核电厂中,危险化学品安全与核安全不直接相关,但其危害可能会与核安全叠加,从而将危害放大,因此核电厂危险化学品的设计和管理非常重要. 以二代改进型的M310压水堆核电厂为例,结合多个机组的设计实践,对核电厂中的危险化学品进行分析,并对主要危险化学品贮存设施的设计和管理进行论述. 经辨识,核电厂贮存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贮存设施设计方案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执行,结合核电厂的特点设计足够的安全措施,措施完备并满足危险化学品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保证了核电厂内的危险化学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网  杨昭  李晋  王婕  吕东 《化工进展》2013,32(8):1749-1754
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容易发生火灾,且一旦发生火灾难于扑救。介绍了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的特点。危险品中的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氧化类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特点,属于消防监督管理的范围。介绍了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参数测试标准及不同爆炸极限测试标准的特点。介绍了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参数测试标准,概述了不同闪点测试标准的适用范围。概述了可燃固体、氧化类物质的火灾危险性分级标准。展望了易燃易爆危险品需开展的研究及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刘美玲  石琛  齐菲 《当代化工》2014,(12):2661-2662
危险化学品是一类常见的化学物质,大都具备容易燃烧、容易爆炸、有毒、有害和容易腐蚀等性质,故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贮存、装卸、运输等环节中较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业化工生产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必不可少,但是其固有的危险性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尤其是我们国家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并且针对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大危险源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我国目前采用的几种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原理,针对重大危险源评价因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建比较矩阵;将成对比较矩阵的特征向量作为重大危险源评价的权重,确定了评价因子的影响力排序;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度评价方法,为重大危险源分级和监控管理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更新和进展.欧盟《塞维索法令》对重大危险源辨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根据恶性事故的发生及生产应用的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目前已更新至第三版.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起步较晚,与《塞维索法令》密切相关,随着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也更新至第三版.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危化企业目前的安全形势,提出了氯碱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其中包括危险源辨识、工艺安全、安全设施、关键装置及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危害告知、应急预案等。  相似文献   

17.
戴波  吕昕  刘学君  李志超 《化工学报》2016,67(3):871-877
监控危化品仓储堆垛五距(堆距、墙距、顶距、柱距和通道距)是危化品仓储安全监管的重要课题,研究危化品堆垛货物的高精度定位技术,是通过三维重构方法对危化品堆垛方式安全进行自动化监控的前提。分析了危化品仓储环境中影响UWB(ultra wide band)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UWB四参考点矢量补偿的危化品仓储堆垛货物定位技术。首先将待监测区域划分为矩形网格,并建立参考系,将各网格顶点设为参考点,获得参考点处UWB定位值的误差矢量,作为校正待测点的参考矢量;将危化品仓储中堆垛货物与UWB标签绑定,寻找标签所处网格,用该网格的四参考点矢量补偿方法对标签的测量坐标值进行校正,将校正后坐标作为堆垛的最终定位位置。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危化品仓储堆垛货物的定位精度,适合于危化品仓储堆垛的五距监测。  相似文献   

18.
The utilisation of electrodialysis bipolar membranes to prepare hydrochloric acid and sodium hydroxide from a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was tested at West Thurrock Power Station. The product chemicals were then used to regenerate full scale ion exchange units on the site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to normal operation with commercial regenerants. The large scale pilot plant was found to operate satisfactorily and the quality of produced chemicals was in line with predictions. The adoption of on-site, on-demand production of regenerants could offer immediate advantages for remote installations which would otherwise be dependent on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chemicals over long distances. In the longer term further advances in the selectivity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membranes and the prevailing cost of commercial regenerants are considered the key factors governing the future rat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is novel process.  相似文献   

19.
化学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作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估的现状、内容、作用和意义。我国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工作已经完成.但风险评估工作尚未全面铺开。提出了在评估时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要准确把握单元的划分、危险物质的总量、单元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对装置设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