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深圳地铁7号线工程八卦岭站~红岭北站区间球形风化体加固处理施工为例。采用盾构法施工,在不良地质环境中进行盾构刀具检查/换刀施工,以及穿越球形风化体(孤石)等,通过注浆均化地层改善土体性质,提高土体的抗压强度和粘结强度,起到止水、隔水的效果,保证了盾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城市地铁网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小半径曲线及浅覆土等工程施工重难点。为确保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的不间断运行和沿线风险源的安全,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李楼站盾构区间的施工实践,针对风险源的特点,提出了盾构始发与接收端头加固方案、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施工方案等详细措施,并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区间—土体—既有上地站的协同作用整体模型,模拟了盾构区间施工过程,得出协同作用整体模型下既有上地站站房及其独立基础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保证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各项风险源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城市地铁施工建设中,因对效率、环保、安全等的高要求,地铁建设已经普及了盾构法。盾构掘进中的姿态控制是盾构施工的最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成型质量,以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光谷四路站~光谷五路站区间右线的盾构施工为例简要分析盾构机在连续曲线隧道施工中的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新华广场站至呼和浩特站盾构区间隧道侧穿砖混建筑物群。通过采用Midas GTS NX模拟分析了侧穿施工期间既有砖混建筑物结构的变形规律,具体提出了侧穿段区域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方案,并基于实测数据对地表及建筑物结构变形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地表沉降槽近似呈非对称"W"形,未采取注浆加固条件下建筑物沉降最大值为28.59 mm,且有向盾构中心线方向倾斜的风险;通过采用洞内深孔注浆加固措施,在拱顶120°范围形成深度3 m的注浆加固圈,能够基本满足地表及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盾构隧道侧穿施工期间,既有建筑物结构最大的隆起变形为3.39 mm,建筑物沉降值基本控制在10 mm,保证了既有砖混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薄覆土条件下大直径盾构始发与接收对土体扰动大、盾构机掘进参数及姿态难控制、地面沉降坍塌等施工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了采取地面袖阀管注浆加固、端头地层素混凝土换填、洞门大管棚超前加固和盾构掘进参数控制的措施,建立了地铁区间隧道超薄覆土下大直径盾构始发与接收技术。该技术成功应用于成都地铁18号线天~龙区间的始发与接收,地表沉降最大值仅为2. 9 mm,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为解决盾构或顶管掘进对堤防工程安全评价的问题,开展盾构穿越软弱地基堤防微扰动控制技术及补强加固范围研究,根据等效补强原则和应力扩散原理,定量快速确定加固范围,减少盲目扩大加固范围的倾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填补了目前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堤防边坡安全稳定分析方法的空白。提出了盾构隧道上覆土厚度变化时盾构开挖面合理支护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明德林(Mindlin)解答的基础上,推导了盾构开挖面附加推力和盾壳与地层摩擦力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地铁具有快速、载客量大、经济性好等优点,可有效缓解交通问题。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工程土建1标光谷四路站~光谷五路站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诸多因素使隧道管片出现渗漏水。本文总结出了施工中盾构隧道管片堵漏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盾构小净距下穿地铁运营线对既有地铁沉降变形影响风险大,盾构接收时施工难度高,如何控制对既有地铁运营线的影响以及保证盾构接收安全是施工的关键.为降低小净距下穿地铁运营线盾构接收施工时的风险,文章基于杭海城际铁路余杭至许村区间,针对盾构在小净距下穿地铁1号线并进行盾构接收施工时存在的沉降控制难度大和盾构接收洞门涌水、涌砂等问题,在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既有运营地铁线现状及施工风险分析基础上,通过采用端头井加固、洞内深孔注浆、自动化实时监测以及钢套筒辅助接收等施工技术及控制措施,控制了盾构下穿对既有地铁的沉降影响并保证了既有地铁运营安全,有效地控制了盾构接收的风险,成功完成了下穿运营地铁及盾构接收施工.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盾构接收端软弱富水地层传统处理技术的不足,保证盾构在软弱富水地层中高效、安全接收,在盾构接收井的洞门前端采用抗压强度为0.1~0.5 MPa的固化灰浆建造防渗墙,与接收井井壁构成封闭的前室,将室内、外地下水隔断;在前室内设置真空降水井,采用水循环真空泵抽排井内空气,保证降水井内持续真空,将室内软弱富水地层中水分快速排出,使土层固结自稳;在前室内接收井洞门附近采用抗压强度为2.0~4.0 MPa的旋喷桩加固,以减小结构薄弱部位土压力;防渗墙及旋喷桩采用低强度材料建造,有利于刀具磨损严重的盾构机切碎通过。湛江跨海隧道盾构接收端采用该技术进行加固,保证了已掘进2 750 m隧道、刀具磨损严重的盾构顺利、安全进入接收井,完成接收。该技术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软流塑地层进行盾构交叠施工过程中隧道过度沉降以及突然失稳的控制措施。以南京地铁 5号线三山街站—朝天宫站区间隧道交叠 1号线工程为依托,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基于软流塑地层盾构施工难点以及盾构交叠施工对地表与既有隧道影响机理,根据控制手段与对象的不同,分别提出三种预加固措施:①内张钢圈法 +洞内微扰动注浆 +二次注浆加固 ②双层管棚 +水泥土搅拌桩 +袖阀管注浆加固 ③MJS工法加固,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控制措施的地表最大沉降值分别为 5.11mm、5.63mm、8.38mm,既有隧道最大沉降值分别为 4.01mm、6.67mm、8.39mm,方案①满足交叠工程沉降控制值;最后,结合最优比选方案的盾构交叠施工现场监测数据,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盾构交叠施工对地表以及既有隧道的实际影响规律,对加固措施的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出了在施工过程中隧道的主要沉降区段和有效的控制措施,为此类研究提供依据,也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CBD预留轨道交通工程,为克服盾构侧穿历下广场站地下空间开发结构时遇到的浅埋、侧穿地下承重桩基距离较近等施工难题,确保地下承重桩沉降、位移在规范要求之内,通过分析区间的地质特性和施工工况,采取了钻孔灌注隔离桩保护承重桩、高压旋喷预加固地层、盾构掘进施工技术控制、沉降控制等施工方案.监测结果表明,采取以上措施后,盾构顺利侧穿地下构筑物桩基,并且各相关检测项目都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双塔西街站—大南门站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掘进施工前对下穿建(构)筑物进行鉴定评估、隔离加固,掘进过程中合理选择与优化掘进参数、地表跟踪注浆,下穿通过后洞内补充注浆等风险控制措施,双大区间顺利下穿10个建(构)筑物Ⅱ级环境风险源。通过对区间下穿建(构)筑物变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该区间地下水埋深浅、砂层敏感性强等水文地质特点,对盾构下穿建(构)筑物风险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工程实践表明:富水砂层区盾构下穿建(构)筑采取以盾构自身掘进参数控制为主,隔离加固、地表跟踪注浆等措施为辅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建(构)筑物变形。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圳地铁7号线皇岗村站-福民站区间双线隧道,围岩条件较差,水理性质差,遇水易崩解,地下水水位高,局部存在承压水,两隧道净距小,安全风险大等特点,选择"全断面深孔注浆+超前小导管"的组合加固方式,实现了科学、合理、安全快速开挖支护,有效避免开挖过程中的突水突泥等情况的发生,保障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WSS深孔注浆加固工艺是目前国内较有效改良软弱复杂地层稳定性的施工工艺,可有效保障地铁区间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也是当前各省市盾构下穿房屋建筑物采用的常用加固手段。文章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和二十二号线工程盾构下穿数个密集房屋建筑群的实践,阐述了盾构下穿密集房屋群的深孔注浆技术,施工结果表明,此注浆方法可有效实现盾构机穿越复杂地层,有效降低因盾构掘进造成的地表房屋沉降,可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地铁盾构区间隧道深孔注浆施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盾构始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的盾构始发深度大、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始发空间狭小,始发进洞时涌水涌砂的风险很大。施工中制定了严密合理的工序,重点对始发区进行高喷和冷冻加固,安全顺利地实现了盾构始发。  相似文献   

16.
以福州地铁二号线(上洋站—鼓山站区间)为依托工程,盾构隧道下穿段要求施工对铁路两轨造成的沉降差异应控制在5 mm以内,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盾构隧道下穿引起的铁路路基沉降进行数值分析。通过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下穿工况进行模拟,研究总结了铁路轨道走向以及隧道掘进方向地表沉降的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对地铁下穿段范围内的土体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后,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铁路路基造成的不均匀沉降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计算得到的管片注浆参数及盾构机内土舱压力为相似盾构隧道下穿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冻结法作为成熟的加固工法,已广泛应用于富水地层的端头加固方案,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受限、管线复杂、沉降要求高的工况。但就实际加固效果来看,采用冻结法加固的端头往往会发生漏水漏沙、沉降过大等问题,甚至发生险情。因此,结合苏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劳动路~盘胥路站区间盾构始发情况,现场尝试采用短钢套筒作为一种补充措施,对冻结法加固的始发端头进行补强,从而大大减小盾构始发风险,对富水地层冻结法加短钢套筒始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黄土地区基坑开挖对下伏既有盾构隧道影响及其安全评价,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软件,结合实际场地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与既有线路安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坑群开挖对盾构下伏既有隧道影响较大,基坑构筑物施作时既有隧道变形减小,基坑群采用不同步开挖将有利于减小对下伏既有隧道的影响,并针对不同施工阶段的既有盾构隧道变形进行安全评价分析,认为这种工法与加固措施满足既有盾构隧道变形控制要求。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赤岗塔站-海心沙站盾构始发端头加固补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岗塔站-海心沙站盾构区间在始发段端头加固失效情况下,在始发井内设置钢筋混凝土箱体,将洞门、盾构机及负环管片包裹且封闭,并在箱体与盾构机及负环管片之间空隙充填黏土较好地解决了洞门涌水涌砂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盾构隧道在深厚软弱地层中顺利穿越既有铁路群,通过工程类比、加强设计、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相结合等手段,提出了加强洞内管片设计、加强盾构施工控制、优化推进参数、及时填充注浆、地面路基加固、行车限速、回填道砟的保护措施,以及加大铁路变形监测频率和延长监测时间等一整套盾构隧道穿越既有铁路群的变形分析和控制技术.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