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生产井关井测压时间的计算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低渗透油藏的生产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压力恢复测试关井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应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基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低渗透油藏大量试井和实际生产资料,利用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研究合理关井时间的界限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油井关井测压时间达到3倍地层径向流开始出现的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小于5%,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计算的理论曲线和霍纳法解释值非常接近,对于塞39井区,若预先知道某生产井地层有效渗透率值,可从理论曲线查出压力恢复试井的关井时间,否则,建议按照该井区地层有效渗透率(大约在6mD左右),将不稳定试井测试时间控制在25d以上为宜。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2.
田冷  何顺利  李秀生 《天然气工业》2007,27(12):119-120
为了解决压裂气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以及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的问题,基于苏里格气田低渗透气藏压裂气井试井和实际生产资料,利用现代试井解释理论,研究了合理关井时间的界限及其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油井关井测压时间达到3倍地层径向流开始出现的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小于5%,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计算的理论曲线和霍纳法解释值非常接近,对于苏里格气田压裂气区而言,若预先知道某生产井地层有效渗透率值,可从理论曲线查出压力恢复试井的关井时间,否则,建议按照该井区地层有效渗透率,将不稳定试井测试时间定在以10 d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3.
在低渗储层中,地层供给流动能力差,井筒效应持续时间长,压力恢复缓慢,径向流出现时间晚,地层测试一般采用二开一关的工作制度,虽然有利于测取地层压力,但没有二关井压力恢复资料求取地层参数.如何对低渗储层进行有效的开、关井时间设计和利用二开一关井资料计算地层参数呢?本文依据区域资料统计规律,首先求取S值,并根据S值的变化对进代出的渗透率值影响不大的情况,取迭代出的渗透率值作为本层的有效渗透率,进而对地层测试开、关井时间进行设计或利用二开一关井地层测试资料计算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的现象,通过采用变流体压力应力敏感实验方法,保持围压不变对某低渗透油藏的岩心在不同流体压力下的渗透率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体压力的减小,岩心渗透率逐渐降低,但减小幅度趋于平缓;岩石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性越强,流体压力恢复后,岩心渗透率并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其原因是低渗透岩石应力敏感性是不可逆的。利用径向渗流理论,结合应力敏感性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新的油井产能方程,计算出地层压力变化对单井产能的影响。在保持生产压差为4 MPa不变的前提下,地层压力下降5MPa,单井的产能降低10%~30%,储层渗透率越低,降幅越大。为使低渗透应力敏感性油藏得到合理高效的开发,储层在进行压裂、射孔和作业过程中需注意油层保护;在开采过程中需观察井底流压的变化,维持合理的生产压差;当油井产油量明显下降后,适时对近井地带储层进行酸化,增大近井地带的渗透率。  相似文献   

5.
生产油井压裂后,在单井试油试采过程中,测压恢复关井的时间不同,其中有些井压力恢复曲线不能出现边界反映段,渗流不能反映地层中真实流动特征。针对这种情况,对于长庆绥靖油田塞39井区长2低渗油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油井的流动时间达到3倍的地层径向流开始时间后,利用此时的压力数据,解释地层参数和地层压力,其结果的误差就会比较小,同时能较准确地判断边界类型。这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意义,能够直接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渗透率极低,地层导压系数小,压力波传导慢。自1975年投入试验开发后,从历年测得的压力恢复曲线来看,关井时间长(为150小时左右),续流段长,拐点不明显,直线段难于确定,油层压力计算值不准,对油田动态分析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1981年5—9月在该区开展了测压试验工作,在井网面积上选择了9口井为测压试验井(井号:Jy—3、8502、8515、8521、8551、8556、8565、8618、8641)。根据测压成果,本文就八区乌尔禾油层压力的计算方法和压力恢复曲线续流段的校正方法一短时试井的应用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生产井流压调整方法尚不明确的问题,从聚合物驱油渗流机理入手,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资料统计,对聚合物驱过程中流压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采聚浓度迅速上升时聚合物驱生产井流压开始下降并稳定在低值,含水回升阶段流压缓慢回升;地层压力越低,生产井流压越低;渗透率越高的生产井,流压越高,生产井非均质性越强,见聚越早,流压下降的时间也越早。对于注采完善、油层条件好的生产井,流压越低越好;对于注采不完善、油层条件差的生产井,应提液生产使压力分布均衡。应用上述方法,对聚合物驱二类区块的生产井流压进行调控,调整后区块压力系统分布均衡合理,聚合物驱效果显著。该研究对聚合物驱见效阶段提液上产、注采关系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低渗透油藏,关井测压力恢复曲线求地层压力存在不出现径向流直线段的问题;利用生产动态资料求取地层压力存在采油指数逐渐变小的问题。针对现有文献的不足,分别提出了应用压力恢复资料、生产动态资料计算地层压力的方法。即对于压力恢复资料,提出了确定压力恢复公式系数的三点法,通过油井实际资料计算验证,理论模型和实测压力恢复数据拟合得很好,用该方法计算地层压力准确可靠;对于产量、流压等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基于拟稳定流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实例预测的地层压力和长关井测得的地层压力极为接近,说明了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前苏联克雷诺夫油气垂直管流中的上升理论公式,计算了温五区块不同气油比下不同含水阶段自喷流压下限。分析了地层压力、气油比以及温度对原油粘度的影响,分析了储层中油气水三相渗流时的渗流阻力。研究表明,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防止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造成地层原油粘度急剧增加,和由于油层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渗流导致的油相渗透率降低和渗流阻力的增大。地层压力保持越高,油相流动能力越强,采油指数值越大,采油井生产能力越强。为此确定了温五区块不同油气比下不同含水阶段保持油井自喷所需保持的地层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储层受井储效应影响大,压力恢复试井时出现平面径向流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产油量。研究了降低压力恢复试井出现平面径向流时间的理论方法,结果表明井储效应是影响测试井出现平面径向时间的主要因素,需要采取井下关井测试工艺才能缩短关井时间。针对以往井下关井测压工艺的不足,研究了过环空井下关井测压工艺,该工艺的关键为研制的测试工作筒及配套的测压工具,并进行了5井次的对比实验。实验效果表明,研制的测试工作筒与测压工具配合良好、工作筒工作稳定、工作周期较长。5口井对比表明,过环空井下关井测压工艺能够大幅度降低井储效应的影响,显著缩短了测试井出现平面径向流阶段的时间,大大降低了关井期间的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1.
确定气藏参数的方法常常是关井测压。然而,我国有许多气藏渗透率特别低,压力恢复所需时间特别长,有时长达几个月。因此,有必要研究根据气井生产史确定气藏参数的方法,避免关井给生产带来的损失。对具有生产记录的气井,可以采用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方法反求地层参数,并用标准化时间和标准化压力半对数图,作为检验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的标准。实例对比表明,对于没有关井测压的气井,可以用该方法反求气藏参数。  相似文献   

12.
油层条件下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净上覆压力的关系是储量计算和油气田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利用 CMS-300 覆压测试系统,根据岩心压汞、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场发射等多项实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致密油在地层条件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净上覆压力的关系,同时为分析致密油与低孔、低渗储层的差异,还对低孔、低渗储层岩心进行了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 ① 随着净上覆压力的增加,覆压孔隙度和覆压渗透率均与净上覆压力呈幂函数递减关系; ② 与低孔、低渗储层相比,压实作用对致密油造成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损失率均较小; ③ 恢复压力后,致密油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能恢复到初始值,岩样具有较好的弹性。  相似文献   

13.
对不关井测算地层压力方法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井地层压力是油藏动态分析的重要参数,而用一般的不稳定试井方法求取,需要较长的关井时间,从而影响油井的产量。本文介绍了四种不关井测算油井地层压力的方法,结合大庆萨中油田10口井的实际验证,用四种方法求得的地层压力分别与实测压力比较分析,并通过对四种方法产生误差原因的分析,筛选出具有较高可靠程度,误差较小的流压恢复法作为不关井测取油井地层压力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抽油井间接测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抽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流体分布规律,给出了抽油井井底流压和关井后井底静压的计算公式。在PVT矿场资料基础上,着重解决了抽油井井筒内含气油比重和油水混合液比重的计算方法,並对压力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确定方法逐一加以讨论,从而给出了抽油井不起泵通过井口测动液面或恢复液面计算流动压力和静压的方法。通过5个区11个层块的35口抽油井试验,不仅获得了满意的液面法压力恢复曲线,而且计算的流动压力和地层压力与压力计实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堵剂在发生管外窜槽井的注入特性,根据管外窜槽模型,分析了低粘度堵剂的注入特性,指出不同渗透率地层的分流情况受窜流通道和地层渗透率的综合影响.在油水层渗透率一定的条件下,窜流通道渗透率越小,水窜层分流率越小;反之,窜流通道对水窜层分流率影响越小,并且最终分流率趋于定值.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水层和油层的压力均增大.在窜流通道和油水层渗透率一定的条件下,若油水层压力不变,则油水层分流率不变.低粘度堵剂注入发生管外窜槽的油水层时,由于油水层压力确定了注入流体的分流率,同时由于油层压力小于水窜层压力,使大量堵剂进入油层,对地层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建议使用泡沫等具有分流效应的流体,减少对油层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利用前苏联克雷诺夫的油气垂直管流中的上升理论公式计算了温五区块不同气油比下不同含水阶段自喷流压下限.研究表明地层压力应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防止由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造成地层原油粘度急剧增加,防止油层中脱气形成油气水三相渗流导致油相渗透率降低、渗流阻力增大;地层压力保持越高,油相流动能力越强,采油指数值越大,采油井生产能力越强.结合渗流阻力分析所得结论、采液和采油指数变化规律、生产压差等对脱气半径的影响,以及,确定了保证温五区块不同气油比、不同含水阶段保持采油井自喷产液量达到10 m^3/d所需的地层压力,为温五区油藏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对于油藏性质相近的油藏的开发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渗井的早期续流段试井资料解释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于低渗透油田,在通常的关井压力恢复测试中,油井测压资料不能出现径向流直线段,针对这种情况建立了一种用早期续流段试井资料解释地层参数的实用方法,通过计算续流量利用褶积分析方法解释早期试井资料,可对实测压力数据点落在半对数直线段上方和下方的两种情况都收到较理想的解释效果,能解释出比较可靠的地层参数。这种新的解释方法大大提前了半对数直线段出现时间,缩短了关井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现场广泛采用关井测压试井方法获得地层压力及地层参数,但在气井中往往遇到困难,有些超高压气井关井后井口压力很高,井内管柱和井口装置都难以承受,对于低渗透气层关井常常需要数周时间,才能获得满意的压力恢复曲线资料,对产能影响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通过不关井只改变工作制度的方法使产量改变,测取井底压力的数据变化,运用多孔介质气体不稳定渗流理论,得出基本方程,通过计算拟合确定油气藏的目前平均地层压力、地层有效渗透率和表皮系数等气藏参数。  相似文献   

19.
关井压锥是底水油藏高含水后抑制底水锥进的有效方法,为提高再开井生产的开发效果,准确掌握关井后水锥的回落状况非常必要。利用油藏工程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在对底水油藏水锥回落规律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底水油藏数值模型,研究水油密度差、油水黏度比、油层厚度、水平渗透率、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比值等因素对关井后水锥回落高度的影响规律,建立各单一影响因素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到多种因素影响下水锥回落高度与关井时间的预测模型。以Z1块底水油藏Z1-23井为例,对比分析表明,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的误差为5.71%。该水锥回落高度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矿场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1960年开始就用测井资料确定每口井每个小层滲透率,国外也比较早就研究渗透率解释方程。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及测井事业不断发展,对渗透率解释方程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油藏描述中渗透率解释方程要求①能将全油田每口井每个储油层的渗透率确定出来;②能基本搞清层内渗透率非均质和平面径向非均质问题;③能够估算每一小层的产量和水驱油动态分析。本文提出的数理统计渗透率解释方程不但有渗滤力学的理论基础,还针对油田具体问题例如多油组、多储油层类型、层内非均质、平面径向非均质、测井系列逐步完善等提出相应办法。其中有些方法已经在一些油田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本文最后还提出用重复式地层测试器资料确定的渗透率检验解释方程计算的渗透率,用生产测井的分层产量剖面检验由解释渗透率确定的分层产量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