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日本工具量具企业在先进刀具材料及涂层技术的应用、工具量具制造技术、超精密测量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近况。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 今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11)汇集了高档数控机床和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成果,展示了当代机床精密测量和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为高档数控机床不可分离的光栅位移传感器也是最先进、水平最高的。这届展会上光栅位移传感器制造厂商德国的HEIDENHAIN(海德汉)、西班牙的FAGOR(发格)、  相似文献   

3.
谢华锟 《工具技术》2001,35(7):11-18
对第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 (CIMT2 0 0 1)上展出的国内外先进测量技术和精密测量仪器进行了综合技术评述 ,指出测量技术与加工制造技术的集成与融合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分析国产量仪与发达国家产品的差距 ,对我国量仪行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控机床市场》2014,(4):40-42
在制造业现代化的今天,生产的高效率和产品的高质量要求使得一些高精度数控机床和高性能数控系统应运而生,比如五轴车铣技术。五轴车铣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复合加工技术,是集成了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和CAD/CAM应用技术的先进机械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周期和精度要求越来越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先进制造技术呈现了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背景和在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阐述了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结合现有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特点、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要求,分别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最后,提出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战略、优势所在和应当重点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与制造科学“十一五”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阐述机械与制造科学有关制造科学“十一五”发展战略。 给出先进制造科学技术和制造系统的内涵、研究范围及其重要性。指出“十一五”期间将进行以下研究。 成形制造科学与技术,应研究特大型及关键零部件的成形制造技术, 精密、高效、清洁成形制造科学与技术, 新材料成形制造技术与科学,激光加工成形制造科学与技术,以及基于模拟仿真的数字化成形制造科学与技术。 先进加工制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重要研究领域是,超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和超高速磨削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微细、复合加工技术,以及相应的新一代装备制造技术,机械加工制造追求优质、高效、低耗、柔性和洁净。 数字制造和数字装备的重要科学问题是,数字建模与仿真的理论和方法,基于视觉信息的数字装备运动规划和自律控制,数字化协同产品开发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机械系统和制造过程的测量及仪器研究领域是,新型传感原理及传感器,先进制造的现场、非接触、数字化测量,微/纳米级超精密测量,超大尺寸精密测量,基标准及相关测量理论。  相似文献   

7.
关伟  马钢 《广西机械》2012,(9):146-147,158
分析先进制造特点及发展现状,介绍当前先进制造的特点,分析了先进制造技术中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途径,为生产一线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更全面地理解先进制造技术与正在全球兴起的新工业革命,在分析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现有的制造模式,重点介绍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如制造物联、云制造、智慧制造、社会生产等。探讨了先进制造技术与新工业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给出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案例。根据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基本国情,提出实施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及把握新工业革命机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作为中国新世纪的战略产业正在面临剧烈的挑战并经历一场深刻的技术变革。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代表着制造技术发展的前沿,必将成为这场技术变革的核心,而对制造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规模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的趋势,以及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引入、渗透与融化,不断地改变着传统制造技术的面貌和内涵,从而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数控技术是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测量技术等的整合实现综合运用,而形成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根本所在,它对未来的机制制造与加工产业有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更昭示着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本文以数控技术的内涵阐述开篇,具体描述了数控技术在现代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优势、发展趋势等,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与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利用的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1.
面向神经网络的智能测量与加工一体化集成是多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的先进制造技术。五维柔性框架式激光加工机器人系统使智能测量与激光加工一体化得以实现。文章通过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研究,从自适应测量所得到的离散点到数据智能化处理,并通过集成分析,对加工轨迹数据的生成进行了研究和加工面重构。为高精复杂产品实现智能测量与加工一体化集成指明了方向,成为一种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并构成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创新工程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根据齿轮切削理论,分别针对展成法、成形法和包络铣削法3类齿轮加工方法,阐述了高效率的强力车齿技术、高精度的成形磨齿技术、高柔性的包络铣齿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对掌握国外先进齿轮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促进中国齿轮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制造科技与制造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制造科技与制造业对国家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批判了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的论断;质疑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判据的观点;指出“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水之源、木之本,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保障和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脊梁。是支持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 辩析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只有通过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当前,应用研究对于中国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应用研究上不去,工业生产技术也上不去,核心技术只好依赖国外,结果将永远受制于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没有保障。 21世纪中心科学技术(central science & technology)转移的趋势是从信息科学技术到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再到认知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NBICM汇聚技术将会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实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并将人类社会带入创新与繁荣的新时代。 制造技术重点研发项目的选择,必须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适应我国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先进制造技术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应特别重视下列几方面的制造技术:绿色制造、精密制造、微电子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能源设备制造、重大型装备制造、制造自动化、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 当前,我国应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一是为国民经济产业提供现代化的成套精良设备,二是提供制造上述产业装备的制造手段。在各类先进装备制造的研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攻克研制大型装备(如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登月工程、高速列车、大型客船、大型油船和大型火、水、核电机组等)的制造和微电子芯片制造设备的技术难关。 中国制造科技与制造业的历史重任是为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为在21世纪中叶我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基础。由创新技术驱动的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将成为21世纪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先进加工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术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安排,研讨先进加工制造工艺与装备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中国先进加工制造和装备学科存在的基础研究不系统、不深入的共性状况,以国家需求为目标,以加强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突破口,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2006~2010)期间先进加工制造工艺和装备领域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方向、工程目标,以及应该优先发展的重点方向。 先进加工制造是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和低成本制造的技术支撑。先进加工制造的目标是高效化、精密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和洁净化,关键技术包括高速/高效切削加工技术、高速/超高速磨削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非传统加工及其复合加工技术,以及相关的先进加工制造装备的制造技术。 摘要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安排,研讨先进加工制造工艺与装备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中国先进加工制造和装备学科存在的基础研究不系统、不深入的共性状况,以国家需求为目标,以加强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突破口,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2006~2010)期间先进加工制造工艺和装备领域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研究方向、工程目标,以及应该优先发展的重点方向。 先进加工制造是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和低成本制造的技术支撑。先进加工制造的目标是高效化、精密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和洁净化,关键技术包括高速/高效切削加工技术、高速/超高速磨削技术、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非传统加工及其复合加工技术,以及相关的先进加工制造装备的制造技术。 高速/高效切削加工技术的科学问题包括切削加工时刀具和工件材料相互作用过程刀具摩擦、磨损和破坏机理,工件材料高速切削变形理论与工件表面成形机理,高速切削刀具与机床的动力学分析,高速切削过程的智能监控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包括高速/高效切削机床与刀具,难加工材料的高速/高效切削加工,高速/高效切削表面质量,高速/高效切削加工的动力学与稳定性。工程目标包括超高速切削,机床主轴转速达到1×106r·min-1,铣削铝及其合金的切削速度达到1×104m·min-1;高性能切削,机床主轴功率达到100kW,进给速度达到50m·min-1;采用多坐标驱动,提高机床的柔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发展必然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能够使得机械设备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使整个机械设计制造实现全面升级,满足时代发展的趋势。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能够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进行持续引领,促进机械设计制造的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在机械制造中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增强机械加工的制造效率,推进我国机械制造设计的自动化水平,也能够确保机械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全面增强。  相似文献   

16.
纳米测量技术已成为纳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微型明仪器,是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和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微型机械电子系统的主要开窍内容之一。它将仪器的性能提高、价格下降、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更加方便。微型智能仪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21世纪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纳米测量技术和微型智能仪器的一些普遍问题,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我国机械制造工业领域的稳定发展,对生产制造智能化应用不断加深。通过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合理化运用,可以促进汽车制造效率的提升,保证制造质量,带动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使得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以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满足社会对制造业的需求。基于此,本文简要概述智能检测技术,并围绕汽车制造中智能检测技术的实践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Intelligent machining is a current focu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A central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machining—the cutting process online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is urgently needed for mass production. In this research, the cutting process online monitoring and optimization in jet engine impeller machining,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and hydraulic servo valve deburring are introduced as examples of intelligent machining. Results show that intelligent tool path optimization and cutting process online monitoring are efficient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machining.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在智能制造、特种服务、家用服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研发、制造和应用体现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世界各国将机器人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予以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智能制造是未来钢铁行业战略发展方向,各钢铁制造企业、装备与控制供应商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以国内钢铁行业首条智能制造示范产线——1580热轧智能产线的建设为例,总结了传统热轧产线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了包括智能化模型、智能物流、设备状态诊断和预测性维护、工艺过程在线检测、绿色产线等八大模块的热轧智能车间的系统框架;介绍了热轧智能产线关键技术;展望了未来热轧领域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