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现有电力光纤通信网的分析,阐述了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结构;介绍了光缆监测的技术,并且对3种实时故障告警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最后,对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
电力通信网光缆监测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缆线路自动监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首行介绍了光缆监测系统FOMS的主要模块及功能,最后重点介绍了光缆实时监测的技术,并对几种实时故障告警的解决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IBM个人计算机的低功率因数实时监测仪.它能对网络中绝缘体的低功率因数进行在线连续监测,从而可以判断绝缘体的绝缘程度.仪器采用了所谓"软件控制锁相环"技术,当电网频率波动时仍可精确地测量低功率因数.文章给出了监测仪的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信息光缆受到外力或突发性引起的光纤故障(包括光纤中断、光纤受挤压、光纤断裂、光纤连接器/珐琅盘松动等),信息光缆系统可以手动和自动的方式迅速判断出故障点具体位置,同时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告警级别产生告警,并有可视、可闻告警展示。系统产生的告警内容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值班人员。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探讨和介绍了桂林供电局电力光缆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的内容、技术、设计思路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软硬件架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功能实用、运行稳定,为监测网区光缆运行情况、提高运行维护水平提供了先进手段。 相似文献
9.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技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光电技术为一体,它具有多种优点,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这项技术在电力系统也受到关注,它能在电力通信调度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光缆网络快速发展而维护力量薄弱这一矛盾,有必要建立光缆监测系统,以便通过对光缆线路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线路故障。文章在简要介绍光缆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3种实时监测方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北京电力公司自主开发的利用传输系统网管告警实现光缆实时监测的技术原理、设计思路、运行测试以及效益成果。这对同类产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光纤传输系统本身有网络管理、保护倒换功能,但不支持对光纤特性的监测,当光缆出现故障时,无法确定故障位置而进行快速修复。常规的人工测量光纤传输网络方式已不适应电力系统对光纤传输网络性能分析和管理维护的要求。光纤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与常规监测方式相比具有很大优越性,它为线路的运行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个自动化的维护与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目前电力光缆网络运行维护工作量大,光缆故障发生率上升等问题,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光缆实时监测方案。详细介绍了光缆实时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对几种典型的实时测试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为今后电力系统通信规划、光通信系统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降低因温度和应力带来的光缆劣化而造成的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的故障发生,提出了基于相干光时域反射的光缆监测方案,分析了温度和应变分布测量的原理。针对电力系统光通信网的特点及电力系统现有的光缆监测手段,提出基于相干光时域反射(COTDR,Coherent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原理的光纤传感器进行光缆断点、温度和应力监测的系统方案。探讨了其在电力系统光纤传输网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ADSS光缆的设计施工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ADSS光缆的结构特点,使用寿命,挂点的选择原则,配盘,解读弧垂张力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ADSS光缆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给出了一个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电力电缆接头温度无线巡测系统的设计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是反映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接头温度进行测量和监视,可以了解其绝缘老化情况、准确评估其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其故障隐患。应用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手段,设计出了一种配置灵活方便的采用无线通信方式的地下专用电网电缆接头温度巡测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优势。此设备对于避免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增强地下专用电网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嘉兴电力光缆监测和管理系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目前已覆盖市局及县局所有的光缆,全面实现光缆的实时监测和资源管理功能。系统通过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两级系统纵向联网,同时实现与传输设备网管、输配电GIS系统、PI实时数据库系统的无缝对接。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建设的目标、内容以及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实际运行表明,系统软件架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功能实用,为提高电力通信维护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