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梅 《水利水电快报》2008,(Z1):203-205
针对景德镇昌江吕蒙桥河段2003~2005年流量和水中污染物氨氮浓度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运用Excel进行函数拟合,发现流量和氨氮浓度存在一定的乘幂关系。点污染源排放显著地影响吕蒙桥河段枯水期的水质。当流量大于50 m3/s,水质在氨氮方面达到Ⅲ类水标准;当流量小于50 m3/s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慈溪市城区河网特定的水质和污染排放及水容量现状。分析计算了在3种方案下,为改善中心城区河网水质所需要的曹娥江引水量和流量。结果表明,河网正常水位下运行,要求河网水质10d内达V类水目标,需要引水流量11.2m^3/s。  相似文献   

3.
谭凌智  蒋静  张琦 《人民长江》2012,43(12):50-52
根据2010~2011年长江干流上海段4次水质调查资料,研究了该区域长江水体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以及重金属含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两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季节性径流量变化,枯水期水体中各项污染指标含量较高,丰水期时则较低;受支流污染物汇入影响,支流汇入点下游的监测点污染水平较高;同时沿江不定期和不定量的污染物排放也会对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造成影响。此外,受较小流量和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长江入海口水体中各污染物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黄河河口生态保护目标及其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黄河口生态系统组成与各生态单元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河口地区生态现状及黄河水资源支撑能力等因素,界定了黄河河口生态保护目标,分析了重要保护目标河口淡水湿地的合理保护规模,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生态需水进行了计算,耦合不同生态单元(对象)的生态流量得出利津断面不同时段最小、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黄河河口利津断面最小生态流量11月。翌年4月为75m^3/s,适宜生态流量为120m^3/s,5—6月最小应为150m^3/s,适宜生态流量为400m^3/s。  相似文献   

5.
从东江流域2008~2009年枯水期水资源调度工作中水质监测部分的工作成果入手,分析了调水水源的水质状况、虾村至博罗河段主要污染源,选择氨氮作为主要污染因子,时实施调水前后历史同期水质状况变化趋势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本次调水对改善东江中下游枯水期水质状况有显著效果,并提出进一步改善枯水期水量调度水质部分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宁夏段河道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河段基本生态需水量和适宜生态需水量计算模型,计算了黄河宁夏段河道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75%保证率黄河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82.32、62.48 m^3/s;90%保证率黄河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1.2、55.4 m^3/s。黄河河道适宜生态流量计算结果为:75%保证率年份下河沿站、青铜峡站分别为264.27、133.87 m^3/s;90%保证率年份分别为213.22、158.70 m^3/s。  相似文献   

7.
考虑未来枯水期湟水生态流量、水质将面临不稳定达标风险,提出量化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满足水质水量目标的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基于实测流量、断面、污染源等现状调查及分析,采用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改进年内同频率展布法、生态水力半径法3种方法计算了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并与Tennant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比较。利用MIKE11水动力和水质模块构建了水质水量耦合模型,利用率定后的模型,以COD、NH3-N作为主要污染物指标,通过模拟不同生态流量下泄过程,分析了3种计算方法对应的下泄方案对湟水西宁市段水质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生态流量的下泄方案,得出了满足水质水量需求的湟水西宁市段生态流量,为湟水西宁市段的水生态保护及区域水资源配置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宁夏农灌退水对黄河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宁夏农灌退水面源污染是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3条典型农灌排水沟,在实地监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黑箱模型,估算了宁夏灌区农灌退水面源污染物入黄量。研究结果显示:黄河宁夏段水质矿化度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农灌退水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Cr)浓度增加主要是点源污染所致;氮类污染物浓度上升系点、面源污染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以桑庄险工到孙口断面为研究对象,对黄河下游4种方案的水沙过程(洪峰流量分别为2600、4000、5000、6000m^3/s)平滩流量的调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流量增大,各断面平滩流量均明显增大,而平滩流量的增幅均逐渐减小,其中方案1与初始相比,平滩流量增大13%,而方案4仅比方案3增大2%;②从平滩流量考虑,洪峰流量控制在4000m^3/s左右、不超过5000m^3/s,对维持黄河下游河槽排洪输沙的基本功能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1999年7月23日14时,黄河小浪底水文站流量2620m^3/s,加上其下游蟒河伊洛河汇流,1999年7月24日黄河流经官庄峪断面时,流量约2700m^3/s以上。此水虽小,却在北岸北郭乡黄河滩漫滩,总漫滩面积约150hm^2,其中东草亭村河滩漫滩面积最大为87hm^2。总计直接经济损失约为120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为测算不同水文水质条件下东洞庭湖动态纳污能力,利用2003—2016年MODIS遥感数据和实测水文数据建立水位-面积-湖容关系模型,提取不同水位、入湖流量、入湖水质条件下的纳污能力计算参数,参照《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测算出不同水文水质条件下的东洞庭湖动态纳污能力系数以及COD、氨氮的动态纳污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东洞庭湖纳污能力随着水位、流量、水质而动态变化,COD最小纳污能力为14 200 g/s,大于2016年年均排放强度1 837 g/s,不存在水质超标风险;氨氮最小纳污能力43 g/s,小于2016年年均排放强度275 g/s,水质超标风险大;明确了导致氨氮超标的水文、水质条件,认为氨氮入湖浓度<0.95 mg/L时,湖泊氨氮不超标。主要结论为:①水位-面积-湖容关系模型可为测算湖泊动态纳污能力提供支撑;②建议根据动态水域纳污能力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科学利用水环境容量;③东洞庭湖入湖氨氮浓度应控制在0.95 mg/L以下,以保证水质达标。研究成果对维护和改善洞庭湖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净需水量是环境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接纳合理污染物量所对应的、河流必须蓄存的满足良好水质要求的最小水量及水量过程。本文通过建立黄河自净需水量模型,分别对黄河花园口以上河段以及利津断面的自净需水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入黄城镇点源超标排放、入黄支流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实现黄河水质目标所需的稀释水量较大,黄河现状水资源无法满足要求;在入黄城镇点源达标排放、入黄支流实现入黄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前提下,黄河自净需水量随季节年内变化整体不大,枯水低温期所需自净需水量稍高,其中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能够基本满足黄河自净需水量,但青铜峡、石嘴山、潼关等污染严重河段所需自净需水量仍然较大,对应最枯月平均流量保证率介于8.5%~87%之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夏沿黄经济区4市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利用改进熵值法,在分析水资源短缺与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的前提下,建立耦合关系模型,从综合评价值、协调度、耦合协调度3个方面对宁夏沿黄经济区水资源短缺与社会适应能力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宁夏沿黄经济区4市水资源短缺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优良排序依次为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评价结果由大到小排序为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 2016年宁夏沿黄经济区各市的水资源短缺与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度基本处于中度失调和优质耦合2个阶段,处于优质耦合的有银川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仅吴忠市处于中度失调状态; 2016年宁夏沿黄经济区的水资源短缺与社会适应能力耦合协调度基本上处于耦合协调时期和失调衰退时期2个阶段,其中银川市、石嘴山市和中卫市分别处于良好耦合协调时期、中级耦合协调时期和勉强耦合协调时期;仅吴忠市处于极度失调衰退时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云阳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污染带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文、水质、污染负荷现场同步监测,采用二维污染带水质模型模拟计算污染带的影响范围,对岸边污染带及其污染指标CODMn、NH3-N、TP按不同水期和不同监测断面的污染带特性进行了分析,初步预测了三峡大坝在156 m和175 m蓄水后的污染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引起的水位和江段特征的变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流条件,流速急剧减小,污水长时间滞留在排污口附近水域,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由于枯水期和平水期排放污水中的CODCr、NH3-N、TP浓度和长江纳污水体中的背景浓度的差异,其岸边污染带的长、宽、面积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排污口附近及下游仍会出现超背景和超标污染带。  相似文献   

15.
李林娟  邓鹏鑫 《人民长江》2018,49(22):51-56
三峡工程运行后在枯水期增加了下泄流量,提高了长江中下游河段枯水期沿程水位与平均流量,改变了中下游河段污染物排放的水动力扩散特性,进而对河道的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武汉河段汉口站水位和流量变化为例,分析其在枯水期、汛期和蓄水期3个典型时段的水文情势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河道排污口附近主要污染物指标(COD和NH3-N)的扩散特性和响应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总结分析水位和流量变化对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排污口附近水质特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运行后,由于流量年内分布趋于均匀化,各个不同时期的污染物扩散范围总体呈现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松花江区水资源质量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全国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对松花江区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进行综合概述。松花江区的地表水体污染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CODMn;综合评价水质劣于Ⅲ类的河长占总河长的62.7%;湖泊、水库基本处于中富营养和富营养状态,水质多为Ⅴ类和劣Ⅴ类。汛期污染重于非汛期,面污染源影响大于点污染源;有机污染主要来自农村和田野,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上游宁蒙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河上游来水沙地区分布不均匀,水沙异源。大型水库修库前,来沙多,宁蒙河道淤积,50年代淤积尤为严重。青铜峡、刘家峡水库运用后,水库大量拦沙,宁蒙河道发生冲刷。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后,汛期蓄水削峰,出库中小水流量历时加长,大流量出现机会大大减少,宁蒙河道重新调整,主要表现在;水流挟沙能力降低;河道淤积严重,水位升高,平滩流量减小;河势摆动加剧,滩岸坍塌严重;西柳沟高含沙洪水淤堵干流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8.
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河流流量变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利用黄河下游河南段河道整治工程出险资料,统计分析了工程出险与河流流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入了正则化分析方法,使能在同样发生概率条件下比较不同流量的河道整治工程出险概率。分析结果表明,有近32%的险情发生在1 000~2000m3/s流量级;有近70%的险情发生在500~3000m3/s流量级。表面上看,流量大于3000m3/s时,发生险情的比率反而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黄河下游发生大流量的概率较低的缘故。采用正则化处理,即在同样发生概率的条件下比较发现,随河流流量的增大,整治工程出险次数和出险级别均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水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东南沿海平原河网区域水质改善的可行方案,针对温岭市金清水系污染来源复杂的问题,开展水质水量模型研究。采取"流域分区-用户定位-排污计算"的污染负荷计算思路,建立水质水量耦合模型,以河网主要污染物氨氮为评价指标,提出重点断面的水质改善目标以及对应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引水方案。结果表明: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1 023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1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V类水标准;实施削减氨氮污染物入河量至728 t的污染控制方案与向南官河引水20 m~3/s的引水方案组合可使各重点断面平均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研究成果为温岭市金清水系面向众多污染源的精细化、精准化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为类似区域的水质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