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燃煤电厂烟道气CO2的捕集进行了综述,并针对CO2的捕集方法(吸收分离法、吸附分离法、膜法、低温蒸馏法)和燃煤电厂捕获技术工艺路线(如: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化学链燃烧技术及以煤制氢为核心的近零排放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氨法-塔式捕集吸收CO2新工艺中试装置,系统研究了氨法捕集燃煤电厂烟道气中氨水浓度、CO2的浓度和系统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的影响,对反应产品按照国标进行了氮元素定量检测和XRD定性分析,研究了氨水吸收CO2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本中试装置脱碳效率一般在84%以上,当氨水的质量浓度达到8%,燃煤电厂烟道气中CO2浓度为14.98%,反应温度为32℃时,脱碳效率可达93.2%,为氨法-塔式捕集吸收CO2新工艺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_2是当今温室气体中CO_2污染的主要来源。介绍了CO_2捕集技术中吸附法、吸收法和膜分离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归纳总结了目前新型吸附/吸收剂中金属有机骨架、相变吸收剂、离子液体吸收剂和纳米流体吸收剂的研究成果。降低能耗和成本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开发新型吸附/吸收剂、优化反应过程和联合使用不同方法是未来CO_2捕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国内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正式建成投产.并成功捕集出纯度为99.99%的二氧化碳。这标志着我国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首次在燃煤发电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导致的CO2过量排放,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有效控制CO2浓度增长的方法。直接空气捕获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实现碳排放负增长的技术。固体胺吸附剂,特别是硅载体固体胺吸附剂,因其具有高吸附能力、抗腐蚀、低能耗等优点,被广泛研究并用于环境空气中捕获CO2。将硅基固体胺吸附剂按照负载方式进行分类,并归纳了不同硅基载体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提出粉末状固体胺吸附剂在工业应用中遇到的难题,整理并分析了固体胺吸附剂当前的成型方法;指出了开发高吸附量、高稳定性的成型固体胺吸附剂是CO2吸附剂工业化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温室效应的加剧使人们的碳捕集意识逐渐提高。针对碳捕集问题,将CO2超临界朗肯循环和有机朗肯循环相结合,对原有燃气轮机废气发电系统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废气发电与CO2捕集相结合的LNG冷能梯级利用系统。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系统进行热力学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CO2超临界朗肯循环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对系统的净输出功和热效率有积极影响;有机朗肯循环的蒸发温度达到250 ℃后,其余热回收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蒸发压力发生变化;系统净输出功可达251.6 kW,余热回收率为92.00%,㶲效率为57.00%;CO2液化量达到883.6 kg/h时,可减少CO2排放量763万t/a。研究成果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化学链燃烧CO2捕集与催化加氢耦合为实现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化学链燃烧技术具有CO2内分离特性,能实现低成本CO2捕集.该过程与CO2活化加氢反应器串联,可实现CO2捕集、活化与资源化的耦合.详细分析了该耦合技术的原理、复合载氧体研究现状及应用,特别是耦合制低碳烯烃的可行性,为化学链燃烧CO2捕集与活化加氢...  相似文献   

9.
针对乙醇胺溶液(MEA)化学吸收法在实际应用中能耗高的问题,在分析传统MEA法CO_2捕集工艺基础上,提出由菲涅尔式太阳能热泵和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共同提供再生热量的CO_2捕集技术。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新型MEA法CO_2捕集技术模拟分析,获得具有代表性的预测结果。结果表明新型MEA法CO_2捕集工艺可节约63.80%的热能,新型CO_2捕集系统再生塔内的温度分布曲线更为平滑,更有利于CO_2快速分离。  相似文献   

10.
钢铁工业CO2的排放现状及主要的捕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讨论了目前CO2等温室气体的危害、钢铁工业CO2的排放现状及来源,并针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温室气体CO2的捕集方法.  相似文献   

11.
燃煤电厂分离CO2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装机容量为1000MW的超超临界燃煤电厂和IGCC电厂作为参考电厂,分析了4种脱碳系统对电厂性能的影响.其中,化学吸收法、膜吸收法脱碳系统和富氧燃烧技术应用于超超临界电厂,IGCC电厂则采用物理吸收法中的Selexol法脱碳.对2种电厂4种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超超临界电厂采用化学吸收法或膜吸收法的脱碳费用最高,但是其电厂单位投资最少,厂用电率也最低;而采用富氧燃烧技术虽然脱碳费用较低,但是单位投资较高,脱碳对电厂用电影响最大;IGCC电厂的脱碳费用最低,但是单位投资最高.在超超临界电厂采用的两种吸收法中,膜吸收法的单位投资高于化学吸收法,但运行费用却低于化学吸收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低NO_X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比较了烟气脱硝新技术的特点,并对烟气脱硝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SCR技术脱硝率可达90%以上,氨逃逸量小,能够达到新环保标准的要求,是国际上应用最广的脱硝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Measureme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matter(PM)were performed at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ESP)of four boilers in two full-scale pulverized coal power plants.PM was collected with a 13-stages low-pressure-impactor(LPI)having aerodynamic cut-off diameter ranging from 10.0 to 0.03μm for a size-segregated collection.The properties of PM including its con-centration,mass size distribution,emission characteristics,percent penetration of PM through ESP and elemental com...  相似文献   

14.
袋式除尘器在燃煤电厂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国内外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情况,论证了国内燃煤电厂采用袋式除尘器的可行性,认为燃煤电厂烟气处理采用袋式除尘器是适应未来高标准环保要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声波团聚对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煤燃烧过程中脱除细粒子(PM2.5)颗粒物以控制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程度,将高强度的声场运用于气溶胶中以改变颗粒的粒径分布,使粒子团聚为较大的颗粒以在传统的除尘器中脱除.在1~5 kHz、110~140 dB行波声场内对燃煤电厂布袋除尘器收集的飞灰进行声团聚实验,载尘质量浓度为1~5 g/m3,并采用碰撞式分级仪和激光粒度仪MS-2000在线测量颗粒的粒度分布,得到声强和声波频率对团聚效果的影响.在1.72 kHz、140 dB声波团聚实验中,分级仪上的实验结果显示,PM2.5减少52%~63.6%,PM10减少35.6%~53.3%.  相似文献   

16.
关停小火电厂址资源再利用规划设计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建设实施"上大压小",是电力工业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工作,也是电力工业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但随着大批小火电的关停,如何再利用老厂土地和既有设施资源建设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是摆在总图运输设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作者针对现有小机组电厂的现状条件,提出了在关停小机组场地上建设大机组的规划设计思路,希望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玻璃钢在燃煤发电厂烟囱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玻璃钢(FRP)防腐隔热、轻质高强,可以用作燃煤电厂脱硫不加GGH的湿烟囱内衬.对FRP烟囱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评述,对FRP烟囱应用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FRP烟囱在燃煤电厂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人们对FRP材料认识的深入和不断的实践探索,FRP烟囱必将在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火力发电厂大管径流量测量不准确的背景,提出在不同负荷流量下通过对小管径和大管径流量的测量,分析数据得出大管径与小管径之间流量关系,用间接方式计算出大管径流量.该方法可以提高流量测量的精确度,同时进行小管径流量测量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Zeolite NaA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from nickel laterite residue for the first time via a fusion-hydrothermal procedure.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as-synthesized zeolite NaA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a range of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such as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es of the produced zeolites were dependent on the molar ratios of the reactants and hydrothermal reaction conditions, so the synthesis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to obtain pure zeolite NaA. Adsorption of nitrogen and carbon dioxide on the prepared zeolite NaA was also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eolite NaA could be prepared with reasonable purity, it ha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omparable with zeolite NaA made from other methods, and it had excellent gas adsorption properties, thus demonstrating that zeolite NaA could be prepared from nickel laterite resid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