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然后着重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的新方法: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MSBR工艺、BICT 工艺以及这几种新工艺的主要特点,并对今后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探讨了生物除磷和脱氮的边界条件,并对多种工艺的除磷脱氮效果及污染物去除途径进行了对比研究.生物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污水中有机酸含量与污泥含磷量的比值,即外加能量与污泥中聚磷菌能量的对比.在磷的释放与吸收的循环中有机磷的净去除是由于吸收量与释放量与COD/Y_p的函数关系不同而保证了磷的吸收量总是大于释放量.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3.
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生物除磷过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程取样分析的方法,详细解析了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中CODCr、磷酸盐及氮的变化;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活性污泥中除磷种群及功能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生化反应系统中存在缺氧段反硝化除磷过程。通过水质分析及操作工艺参数比较发现,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当缺氧段不存在发酵产物量(SA)、硝酸盐含量较高、可发酵易生物降解碳源(SF)/NO3-—N比值较小、系统运行泥龄大于8d的条件下,较易出现反硝化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4.
结合苏州娄江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实践,研究了改良型一体化交替反应池在实现良好反硝化除磷条件下的运行工况.实践表明,提高反硝化除磷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硝酸盐氮为反硝化聚磷菌(DPB)提供电子受体,当NO-2N浓度在5 mg/L以上时,可以实现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当SRT为12~14 d时,反硝化除磷和系统脱氮除磷效果最好,生物除磷运行成本较低.此外,进水COD/TP、好氧池DO、厌氧池MLSS以及SRT也是影响一体化反应池生物除磷的主要因素.针对雨季低负荷运行除磷效果不理想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工况运行措施.  相似文献   

5.
考察厌氧-缺氧SBR(A2SBR)工艺中主导生化反应过程及聚磷污泥的特性,为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的应用提供运行控制参数.在稳定运行的A2SBR系统进水中分别投加NaAC和葡萄糖作为碳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进水中的有机物越容易降解,反硝化除磷菌(DPB)厌氧释磷速率越快,后续的缺氧吸磷效果也越好.同时通过静态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CODCr、NO3--N、不同类型电子受体对DPB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00 mg/L、NO3--N为60mg/L时反硝化除磷效果最佳,同时缺氧段瞬时投加NO3--N利于驯化DPB对NO2--N的适应性,可以实现DPB利用不同类型的电子受体进行吸磷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再生水厂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反硝化生物滤池对总磷(TP)有去除的现象,通过试验研究了在实际工程运行条件下反硝化生物滤池的除磷效能、除磷原理以及进水磷浓度对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硝化生物滤池对溶解性总磷(SP)的去除主要由生物膜中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完成,在进水SP浓度为0.1~0.5 mg/L时,其去除量与进水浓度大...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几种目前国际上较为常见的生物除磷工艺 ,包括Bardenpho、A/O、Phoredox、UCT、EASC、ISAH、CPSC工艺等  相似文献   

8.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应用能起到减少曝气量,节约耗能、减少污泥量和节约成本;特别是能解决我国南方水体C/N、C/P偏低等问题,对现代污水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主要介绍反硝化聚磷菌的除磷理论、机理,重点分析反硝化除磷工艺对碳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温度、pH和ORP、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并分析了该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利用SBR的工艺特点,通过合理控制泥龄,将聚磷菌与硝化茵分别控制在2个SBR反应器中优势生长,以解决聚磷菌与硝化茵等混合生长系统在除磷和脱氮过程中的矛盾.实验证明两级SBR工艺系统生物除磷脱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NPR工艺是将A2/O和BAF工艺经改进后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更为高效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通过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了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好氧段硝化菌与聚磷菌对泥龄的不同需求、厌氧段反硝化释氧与聚磷菌释磷之间矛盾的难题;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6%、68.3%和82.4%,同时CODCr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93.4%、95.8%,且运行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1.
废水生物除磷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和评述了生物除磷的两种机理,基于两种机理的除磷工艺,指出了它们的特点,探讨了今后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溶解氧对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对比,研究了溶解氧对低碳源污水一体化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溶解氧为0.18mg/L时,系统出水可以稳定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溶解氧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系统脱氮除磷效果。在平均溶解氧为0.18mg/L的工况下,系统存在反硝化吸磷、同时硝化反硝化及全程反硝化3种脱氮方式,且反硝化吸磷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量占氮总去除量的66.7%,可以较大程度降低脱氮除磷过程所需碳源量并节省耗氧量,提高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SBR反应器分别研究了低温(15℃和13℃)与常温(25℃)条件下反硝化除磷工艺ORP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液ORP在厌氧、缺氧及好氧阶段的变化与温度有关,但厌氧阶段水力停留时间在2h以上时,初始厌氧程度对DPB的厌氧释磷过程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生物除磷工艺的机理、流程,并通过对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的研究,得出在不改变根据规范所设计的曝气池体积前提下实现生物除磷目标的新思路。通过对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数据的统计,证明生物除磷工艺与以往处理工艺相比在运行成本上更为节约,伴随污水除磷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更少。所以基于生态和经济方面的考虑,在新建或改建带有除磷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时应尽量考虑采用生物除磷工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SBR反应器,以制药废水为处理对象,针对制药废水高氯氮、高pH和高碱度的特点,充分利用废水中高浓度游离氨对硝酸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在常温下成功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一种是在高温(27±1℃)环  相似文献   

16.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系统中微生物的组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研究了在稳定运行期,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A2/O+N-2SBR)的A2/O-SBR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细菌总数、主要细菌组成及细菌的主要生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稳定运行期,试验装置内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细菌总数约为2×108个/mL;②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主要细菌依次为假单胞菌属、莫拉氏菌属、肠杆菌科细菌、气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微球菌属.其中前5类菌属占细菌总数的79.1%.  相似文献   

17.
DO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研究D0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同时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控制DO浓度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既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又达到反硝化除磷的效果。综合考虑COD、NHg—N、TN、TP的出水浓度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得出最佳的D0控制范围。当D0浓度在0.5~1.0mg/LU时.COD的去除率达到93%~94%,Nil,+一N的去除率为97%~98%,TN的去除率达到85%一96%,TP的去除率为91%~93%。  相似文献   

18.
DO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源偏低的城市污水,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研究DO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影响,同时对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的机理进行探讨.试验表明:控制DO浓度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既实现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又达到反硝化除磷的效果.综合考虑COD、NH4+-N、TN、TP的出水浓度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得出最佳的DO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在厌氧/限氧曝气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OLASBR)中,模拟低碳源城市污水,考察了同时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过程中COD、PHB、TP、TN和电化学参数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TP和TN去除率达到93.7%和79%,厌氧段PHB与COD降解和磷释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7和0.998 7,ORP和pH曲线上分别出现了谷点;限氧曝气段,PHB降解与TP和TN降解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65和0.938,ORP曲线呈现平台,pH曲线上出现折点。因此,PHB作为SNDPR过程的碳源驱动力,其转化情况控制着SNDPR的稳定性,而ORP和pH曲线上"谷点"预示厌氧释磷结束,pH曲线的"折点"能指示反硝化除磷结束,同时也预示SNDPR的结束。  相似文献   

20.
调研了4座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能、污泥活性以及微生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出水总磷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但污泥性能差异显著。活性污泥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范围分别是0.224~7.77mg/(gVSS.h)和0.386~7.9mg/(gVSS.h)。聚磷假丝酵母菌(Accumulibacter)比例较低,为3.8%~8.7%,聚糖假丝酵母菌(Competibacter)为3.2%~9.1%。进水乙酸含量和乙酸吸收率,厌氧释磷率和好氧聚磷率间都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污水中可利用碳源的数量和磷素的比例极大影响污泥除磷性能。故控制工业废水排入,适当添加碳源,或设置独立的前置反硝化池有望增加污水处理厂的除磷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