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4):34-34
日前,安普布线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IB中国行走进国标一一智能建筑行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北京站的活动。本次活动是在智能建筑国家标准编写组、综合布线国家标准编写组的支持下,由建设部干部学院智能建筑技术培训办公室、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上海现代设计集团、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论坛中,泰科电子公司向到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安普布线先进的布线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布线系统、万兆铜缆布线系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等等,得到了到场专家和用户的关注。同时,泰科电子公司还将作为企业会员参与综合布线小组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5,14(9):53-53
日前,全球专业的结构化布线厂商美国西蒙公司与建设部干部学院智能建筑技术培训办公室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一场综合布线标准和万兆布线技术交流会。会上综合布线国家标准编写组总负责张宜先生介绍了国家综合布线标准的修订情况,从工程设计、施工、测试等诸多环节对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西蒙公司广州办事处技术支持许能军先生向大家介绍了西蒙公司10G ip^TM万兆布线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3,16(11):42-42
10月1日起,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开始实施。该规范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的关于智能建筑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的规范,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工程施工验收系列规范之一。规范验收对象为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环境和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工程。规范编写组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方面的实践经验,部分汲取了有关国际标准,以《智能建筑设计标…  相似文献   

4.
陈明 《遥感信息》2011,(1):69-69
11月24日,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标准审查会,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组织编写的国家标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基准站网技术规范》通过审查。国家标准审查委员会听取了标准编写组关于标准编制的说明,审查了标准送审稿及相关材料,经质询和认真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标准编写组提交的审查材料齐全、内容完整、编排规范,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8,17(5):58-58
为了积极推动综合布线行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进一步提高综合布线工程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与2007年成立综合布线工作组。综合布线工作组成员以综合布线国家标准编写组成员为基础,集合了行业资深专家,布线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以及产品厂商等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中国综合布线行业最权威技术团队。综合布线工作组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为目标,以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编制为手段,以推动中国综合布线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  相似文献   

6.
今年10月1日,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正式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的关于智能建筑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的规范。规范验收对象为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与接地、环境和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工程。业界普遍认为,该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化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居民实现智能现代化生活方式提供了更为规范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在信后、技术智能化、信息、网络全球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信息革命浪潮冲击下,中国社会信息化进程在大踏步地前进。金字塔工程与上海信息港工程的正式启动运作,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c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和信息港的码头,已充分表现了它在经济、文化、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商场、贸易商社、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医院、学校、图书馆、体育场馆、机场等,只要是按现代方式运作的行业,它的建筑物都具有智能化的倾向。尽管如今人们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近日,由建设部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带着政府为何出台《标准》,它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等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自动化博览》2005,22(5):4-4
〈本刊讯〉 8月2日,清华同方与美国埃施朗公司签订了智能建筑领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中国智能建筑标准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7,20(8):80-80
自7月1日起,三个有关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新版国家标准将陆续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建设部于2006年12月29日发布第536号公告,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GB/T50314-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同时废止。建设部于2007年4月6日发布第619号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7):12-14
日前,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布线事业部一行人风尘仆仆赶往杭州,与杭州智能建筑专委会联袂举办了“新版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讲座”暨“日海综合布线超六类系列新品技术发布会”,上百名浙江省知名专家、建筑设计师、集成商及一些甲方单位齐聚会场,反响空前。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4):31-31
由中国智能建筑博客网主办、美国理想工业公司等厂商协办的中国智能建筑技术行业应用以及价值分析巡回论坛于日前在南京拉开帏幕。论坛围绕智能建筑技术行业应用和价值分析,与用户面对面进行交流,探讨提升智能建筑技术在应用中的价值,主要对象是设计院、集成商、监理公司和行业用户。  相似文献   

13.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5,18(9):53-53
7月,开放式现场总线CC-Link取得中国国家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号:GB/Z19760-2005,名称为控制与通信总线CC-Link规范。GB/Z将成为沟通中国总线技术和自动化水平与世界标准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8):14-14,16,17
日前,深圳日海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布线事业部,与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等联袂在北京举办了“智能建筑新标准应用研讨会暨深圳日海6A类布线系统新品技术发布会”。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网络世界》2012,(1):12-12,14
此前,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于上海光大会展中心酒店隆重举行。关注智能建筑的人们相聚上海,以“智能建筑新篇章”为主题,探讨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新形势、新契机。在峰会现场,TCL-罗格朗国际电工VDI业务支持部经理崔成、智能系统高级经理黎辉两位代表出席了本次峰会品牌专访,分别解读了罗格朗综合布线与智能家居。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5,14(12):46-46
近日,2005中国苏州长三角智能&绿色建筑论坛在苏州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智能建筑技术学科研究发展中心、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和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本次论坛重点研讨我国及长三角地区智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对策,国标《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修编版的要点,权威性解释等。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10):22-22
中国智能楼宇业内极为专业和盛大的上海2007国际智能建筑博览会日前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众多知名的智能建筑厂商汇聚与此,集中展示了当今智能建筑领域中的高精尖技术和产品。韩国DEK综合布线系统也参加了本次博览会,并向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内的同仁展示目前韩国智能建筑小区应用最为广泛的FTTH解决方案和综合布线系统的系列产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乃至中国掀起兴建智能建筑的热潮。然而,对中国“智能建筑”现状的调查表明,定位于智能型的建筑,其智能化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智能建筑”应该是“智能”加“建筑”。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8,17(12):11-11
中国智能建筑品牌奖被誉为“智能建筑奥斯卡”,是中国智能建筑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德特威勒凭借一流的技术水准,以及出类拔萃的产品质量获得了“2008十大综合布线品牌”的称号。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7,16(12):47-47
日前,浙江省勘测设计行业协会工程智能设计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梅竺度假村召开2007年年会,来自浙江省的近200位智能建筑专家、系统集成商和厂商代表出席了大会,围绕智能建筑的建设与管理这一主题,就中国智能建筑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