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云  沈志祥 《四川建筑》2012,32(4):119-120,127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注浆钢管微型群桩和预应力锚杆构成的注浆钢管微型桩-锚支护体系的抗滑加固机理和计算过程,用于加固已出现滑移和变形的边坡挡墙,其施工便利,对控制边坡位移、增强整体稳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安徽建筑》2019,(11):162-164
采用微型钢管桩对既有铁路编组站驼峰基础进行加固,增加基础承载力,减小其沉降,以达到列车通过减速器时走行正常。文章通过对微型钻孔灌注桩容许承载力检算,承台和地基基础检算,推算出微型钢管桩数量。同时对微型桩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为今后类似铁路地基基础加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马静 《市政技术》2022,(11):79-84
以青岛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土岩复合地层中深基坑吊脚桩支护结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风化和微风化花岗岩层中常用的“微型钢管桩+锚索”支护结构可以采用“反压岩土+全粘结锚杆”支护结构进行优化;深基坑吊脚桩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量和桩身水平位移大多发生在上部土方开挖过程中,因此应在该过程中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变形加密监测;地表最大沉降量出现在距离基坑侧壁约1/10 h(h为基坑开挖深度)位置,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地表以下约1/4 h深度处。  相似文献   

4.
盾构隧道下穿桥梁引起桩基变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某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桩基工程,考虑实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上部桥梁结构传递到承台顶的荷载、盾构设计及施工参数等因素的影响,建立FLAC3D数值计算模型,模拟盾构隧道顺桥向穿越桥梁桩基的全过程,对两种不同的桩基加固方案条件下地表沉降和桩身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桩的挠曲,桩身的水平位移随桩洞距离增大而减小;后开挖侧的桩身位移比先开挖侧大;桩和承台约束了地表的沉降。  相似文献   

5.
旋喷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被应用到基坑、隧道、路基施工等多种工程领域。旋喷桩施工时,高达数十兆帕的注浆压力以及不断注入的水泥浆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土体变形,危害周边既有结构物的安全。在宁波软土地基上进行了连续旋喷施工试验,研究了连续旋喷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的地表变形。采用了全自动全站仪对施工过程中的周边土体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水平位移为180.31 mm,地表隆起为179.54 mm。累计地表最大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均随与相邻旋喷桩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距离下,越靠近施工区域中心线,位移越大。基于监测结果,提出了一些减小旋喷桩施工对周边土体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型钢管桩具有承载力高、抗弯刚度大、施工速度快、地层适应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中。基于青岛某重点工程的基坑项目,采用水泥土桩内置微型钢管桩并结合预应力锚杆支护形式,通过对3根注浆微型钢管桩的现场桩身应力测试和室内抗弯试验,探讨基坑开挖过程中微型钢管桩的内力变化规律和承载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微型钢管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桩顶,桩身弯矩随着基坑开挖逐渐增大,沿深度呈上大下小的趋势,桩身弯矩的分布形态表明采用桩锚支护模式对微型钢管桩设计计算是合理的。通过对基坑位移的监测,得出了基坑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说明注浆后的微型钢管桩植入到水泥土桩中,能够显著提高水泥土桩的抗弯刚度,达到限制基坑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微型钢管桩施加预应力加固沉降基础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 《建筑技术》2008,39(6):465-466
针对某变电所地基基础沉降,进行微型钢管桩加固基础试验.微型钢管桩与原独立基础组成的联合基础共同受力,以有效阻止基础沉降.克服变电所特殊施工条件限制,研制专用打桩机械,利用地面以下空间,成功地将钢管桩打入预定的持力层.在钢管桩与承台连接时.采用在桩顶施加预应力的技术,克服基础沉降.该技术施工操作简单,传力可靠,加固施工过程对原基础扰动很小.  相似文献   

8.
李明  蒋健  闫继朋 《建筑技术》2014,(4):373-375
接岸结构中的钢管桩在桩周土体侧向挤压下会变形并产生累积效应,累计变形过大可导致上部结构失稳,甚至倾覆。针对此问题,结合某工程接岸结构中承台钢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移监测成果,分析了钢管桩在不同工况下桩身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得出水面以上加载体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较大,施工时可采用分区、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控制,并结合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以确保接岸结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
能量桩技术具有支撑上部结构和浅层地热能换热器双重作用;作为一种节能减排新技术,近年来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依托微型钢管桩加固既有基础托换工程,开展冬季工况多次温度循环下微型钢管桩群桩的热力响应现场试验;实测不同间歇时长情况下桩身温度与应力等变化规律,探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桩基换热性能系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试验结果表明:文中试验条件下,桩身附加温度应力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桩基COP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且随间歇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附加拉应力未超过设计控制范围、不会导致桩体破坏。  相似文献   

10.
阶梯断面组合排桩支护结构常用于基坑工程中场地高差较大区域支护,前后排桩的桩间土加固范围直接影响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土体卸载条件下的HS(hardening-soil)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桩间土加固对支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桩间土加固存在最优加固深度,当加固深度小于该深度时,随着加固深度的增加,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与周边地表沉降均有明显的减小,当加固深度超过该值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和周边地表沉降最大值基本趋于稳定。同时支护结构内力在最优加固深度时达到最小值,这对保障基坑安全及周边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阳吉宝  胡德明  程岗 《施工技术》2012,41(2):53-55,84
某工程因上部结构加层改造需对原桩基承台进行加固.结合工程地质及施工环境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锚杆静压桩方式加固原基础.详细介绍了大吨位锚杆静压钢管桩的设计与施工流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处理措施.通过施工检测表明,该设计与施工方法能满足地基补强加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黄土填方场地微型钢管桩桩基性能的研究非常匮乏。依托某实际加固纠偏工程,在黄土填方场地制作三根微型钢管桩试桩,在试桩桩身混凝土中布置混凝土应变计,进行现场单桩静载试验。实测结果研究表明:(1)在一些特定场合,尤其是在施工场地狭小,工程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微型钢管桩可用于黄土填方场地较大荷载的建筑物基础纠偏加固中,并且在黄土填方场地具有较高的承载力。(2)黄土填方地基中微型钢管桩的Q–s曲线呈缓变型,当加载至最大荷载时,都没有出现明显向下的弯折段。(3)微型钢管桩在黄土填方场地其承载力介于材料破坏和失稳破坏之间,约为材料破坏的62%,是失稳破坏的1.76倍,桩身挠曲而产生过大沉降是导致试桩破坏的主要原因。(4)在黄土填方地基中确定30~40m长的微型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建议将Q–s曲线和s–lgt曲线相结合,同时考虑桩顶沉降值,这样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依托盾构隧道近接侧穿群桩工程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土体采用小应变硬化(HSS)模型,参数取值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根据监测位移数据反演,同时考虑土体开挖、衬砌拼装以及盾尾同步注浆等一系列施工工艺措施,并将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地表沉降的形态分布、群桩桩基变形及基桩结构受力,同时考虑地表位移对等代层厚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HSS模型能有效预测隧道近接侧穿高架桥桩引起的变形,模拟结果与监测值较吻合; 隧道开挖引起土相对桩产生了滑移,地表沉降及桩身竖向位移在中心线前后各1D(D为管片外径)范围内随推进步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且增加幅度明显减小; 两线推进地表沉降具有叠加效应,最大沉降量增幅达76.8%; 隧道与基桩水平距离越近,引起基桩沉降变化越大,两线推进基桩桩顶沉降增幅达134%; 群桩中各排桩的水平位移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且同排桩的水平位移值相差不大,由于群桩遮挡效应,水平位移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前排桩、中排桩、后排桩; 桩身水平位移主要在盾构中轴线2.5D范围内,桩身最大水平位移均出现在隧道中轴线附近; 群桩中同排桩桩身附加弯矩及附加轴力沿桩身分布规律相同,桩身最终附加受力与其距离隧道远近有关; 随着注浆充率β的增大,等代层厚度及地表沉降呈线性减小; 穿越段采取的施工工艺方案是有效的,经估算附加弯矩及轴力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在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复杂杂填土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某住宅楼裙房结构发生破坏,根据结构破坏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差的新型钢管后压浆预压桩托换法。本文根据新型桩体桩侧注浆扩散范围,对桩体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钢管预压托换桩承载力修正公式,结合现场单桩静载荷试验得到的荷载-沉降曲线,研究分析钢筋混凝土托换桩、钢管托换桩及钢管后注浆预压托换桩的承载性能,结果发现该新型桩改善了桩土接触界面,增强了土体刚度,减小桩体沉降量,提高了桩体的单桩承载力,可较好地对土性较差的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并有效阻止上部结构的持续破坏,保证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砂性土中钢管桩复合基础的承载特性,设计了模型桩系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单桩复合基础,封桩前阶段的荷载全部直接由承台底砂土承担,封桩后阶段桩体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桩体分担的荷载占荷载增量的73.5%~92%,当桩的承载能力达到极限后,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桩分担的荷载比例较之前衰减明显,而土体分担的荷载比例增加。钢管桩八桩复合基础中,桩身轴力在桩身上部的衰减梯度明显小于中下部,角桩衰减速率最大,边桩次之;桩身摩阻力自上而下逐渐发挥,桩顶以下1.55 m处摩阻力达到最大;每级荷载作用下,角桩的侧阻力大于边桩。钢管桩群桩复合基础的竖向承载力远大于相对应的高承台群桩承载力。  相似文献   

16.
杨伟明 《城市建筑》2014,(15):304-304
本文主要对某市政施工微型钢管桩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微型钢管桩施工中,应注重微型钢管桩设计工艺和施工要点中的问题。尤其是在市政施工中的微型钢管施工要点,要合理控制施工,以保证微型钢管桩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7.
陈文荣 《城市建筑》2014,(14):75-75
本文结合某水泥搅拌桩复合土钉支护工程实例,阐述了在水泥搅拌桩中植入微型钢管桩补强技术的加固原理和实施方法。实践表明,两者结合作为水泥搅拌桩强度不足时的补强措施,施工简便、工期短、安全可靠,是解决基坑局部安全问题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高层建筑受损预应力管桩针对不同的受损程度和上部建筑物竖向荷载的具体情况,采取加固及补桩,对上部结构修改柱截面,调整桩偏心等技术措施进行补强。  相似文献   

19.
王文晋  王成荟 《山西建筑》2011,37(29):75-76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管桩模型,对成层土中桩身处承受水平荷载的基桩受力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通过对桩身位移和应力变化曲线的分析,得出了水平荷载下桩身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郑笑芳 《施工技术》2012,41(13):43-45
以实际工程为例,介绍了钢管混凝土高桩承台塔式起重机基础的施工技术。从混凝土灌注桩的施工,钢管柱的制作,承台配筋,混凝土浇筑,钢管柱间的支撑布置等方面对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工程实践表明,该塔式起重机基础刚度大,施工稳定性好,在整个塔式起重机使用过程中,未发生显著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