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海洋物探方法、装备技术、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得深海油气战略资源勘探成为可能。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即为满足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矿勘探以及海洋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海洋物探技术。海底节点式电磁勘探系统(OBNEM)是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为开展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最新研发的一整套发射、采集系统。为实现配套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化数据预处理技术,研发出能提高数据噪声压制能力和时频转换精度的GMECS系统海洋可控源电磁预处理方法,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本文对该预处理模块及其应用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与海上拖缆地震采集相比,海底地震采集技术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应用市场日益繁荣,未来发展前景也普遍看好。近些年,海底地震采集技术取得飞速发展,不管是海底电缆采集,还是海底节点采集,新方法、新装备层出不穷,而国内在这一领域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除海底地震仪之外,相关核心装备研发更是处于近空白状态,某些掌握前沿核心技术的西方公司多出于商业竞争目的,一般仅提供技术服务,因此国内开展相关装备技术的自主研发势在必行。此文详细介绍了海底地震采集技术的优缺点、装备现状及趋势,以期对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Z700深海节点地震采集系统是一种无线节点四分量(4c)地震采集系统,节点之间通过比较牢固的绳子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满足各种道间距的要求,并能沉放到700m深的海底连续进行15天不间断的作业。本文从Z700系统的采集单元、采集系统的构成及其作业特点等方面对Z700地震采集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在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矿勘探以及海洋环境地质调查等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方法。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受现有硬件装备、技术水平、资源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多年以来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在国家863海洋技术领域重大课题支持下,我国在海洋电磁勘探装备、方法理论研究等领域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由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牵头负责的"十二五"863计划课题"深水可控源电磁勘探开发系统"在六所大学和两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自主研发了我国首套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勘探系统装备,并在南海某已知油气目标区成功进行了工业化应用,为进一步开展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Z700深海节点采集系统后甲板设备是用来完成节点的收放、存储等工作的,主要包括收放机、节点传输设备、液压系统、两套控制系统以及其它辅助设备等。各设备大都采用液压驱动,通过控制系统集中控制。液压比例阀的电磁先导阀接收控制指令,并把控制指令变为液压比例阀的具体动作,衔接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本文具体介绍了Z700深海节点采集系统收放设备的总体布局及其详细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6.
《石油机械》2013,(7):57-61
加快开展海底管道维修方法研究,做好应急抢修准备对于促进我国深海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介绍无潜式维修连接技术和无潜式焊接连接维修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的海底管道连接维修技术进行了概述。指出机械连接技术是海底管道修复技术中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维修方法,作业时采用纯机械连接,连接深度可达3 000 m;焊接维修技术可以保证管道结构的完整性,且维修费用低、维修管径大。针对我国深海管道无潜式维修连接技术和设备与国外差距较大的状况,提出重点开发性能可靠、施工方便的机械管道连接器和加强水下维修配套设备研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前不久利用自行研制的海底大地电磁探测仪成功地在台湾海峡采集到了海底自然电场数据 ,填补了我国地球物理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了更好地研究海底大地构造与开发海底资源 ,国家科技“863”计划将海底探查与资源开发技术列为第八个领域的三个主题之一 ,由中南大学承担关于海洋电磁法的全部内容。据了解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为核心的研制小组在电磁探测技术方面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 ,并且已成功地在陆地和江湖中进行了勘测 ,为国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经过 2年的工作 ,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底电磁探测仪器。今年 7…  相似文献   

8.
管式多相分离技术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承压能力强、结构紧凑、处理效率高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深海油气开采中海底处理技术的核心。世界多家石油公司围绕多相管式分离技术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其中Marlim油田卧式单根盘管式多相分离系统(SSAO系统)得到了成功的工程应用。介绍了SSAO系统的结构组成、相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SSAO系统内各主要设备的技术流程资质认证;阐述了该系统的安装技术关键及试运行情况。为国内自主研发管式多相分离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建峰  龚旭东  杨志国  王志亮 《石油物探》2012,51(3):280-284,211
通过分析研究8L4S176T正交束线观测系统及其在复杂滩浅海区域施工时对接收设备、震源激发、二次定位和采集方法的要求,论证了该观测系统对于实现以提高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精度和分辨率、衰减采集脚印为目的的地震采集在复杂海底应用的可行性。正交观测系统横向一次只滚动一个排列,有效避免了采集脚印的产生;根据不同水深采用不同的激发和接收方式,提高了轻型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品质;声学定位、沿检波线激发等措施保障了采集效率。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观测系统及其采集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震资料信噪比,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波场信息,改善了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逐渐走向深海复杂海域,地震数据资料的采集难度不断加大,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国外对地震采集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创新。介绍了适用于深水油气田永久性测量的新型光纤地震采集Stingray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安装、水下布局、应用价值,并与海上拖缆勘探技术、海底电缆勘探技术、海底节点勘探技术进行分析对比,Stingray系统在4D成像、4C成像、实时监测等方面具有优势,经济效益好、风险低、环评好,受到国外油公司广泛重视,希望为我国海上油田实现永久性监测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1.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地震勘探仪器的发展轨迹,从6个方面总结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一般发展规律;根据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态势,以及地球物理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要求,提出全数字、大道数、性能优、效果佳、功能强等是地震勘探仪器发展的目标。以现代电子工业技术进展为依据,介绍了地震数据采集系统主要依托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从采集特性、使用特性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当代主流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以技术发展路线为主轴,以地球物理需求为目标,以相关技术发展为基础,展望了未来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性能,目的是想从另一个侧面为地球物理勘探服务,并希望能为今后自主研发、创新应用和引进选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采集核心装备是推动地震勘探技术和方法发展的原动力。高密度、宽方位、全波采集等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关键技术,超万道地震仪器、高保真宽频数字检波器、高效激发震源等是这些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地震数据采集核心装备技术进展,剖析了中国石油地震数据采集核心装备的发展现状。根据物探技术发展需求,提出了发展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地震仪器、数字检波器和宽频高效采集可控震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油气勘探开发精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两宽一高"和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油气工业地震勘探大数据时代不期而至,对野外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监控、数据处理、信息挖掘等带来了新的挑战,以往的地震采集管理模式、数据处理解释环境已显得力不从心。根据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大数据体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用轻便地震仪器、量化质量控制、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策,以应对地震勘探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湾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胜利油区勘探开发的主要场所。由于极浅海及浅海地区海底结构复杂,该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常规的表层结构调查方法受到限制,无法详细了解海底结构。根据桩海地区实际情况,首次在地震勘探领域应用海底结构调查技术,查清了极浅海和浅海海底沉积结构;根据海底沉积地层与海水速度,建立了相应的极浅海和浅海近地表地质结构速度模型和吸收衰减模型,有助于获得陆、滩、极浅海和浅海的整体表层结构,为滩浅海高精度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及处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了地震勘探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吴学兵 《石油物探》2021,(2):272-282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长期持续低迷,使得油公司勘探投资锐减,物探公司勘探作业普遍采取轻资产、低成本、高效率运作模式.节点采集系统以其低成本、轻便、灵活、高效的优势成为物探公司野外地震采集施工的首选.针对研制的新型节点采集系统,给出了其技术指标,并与行业内3种典型节点采集系统进行了对比.在中国南方某山地环境将其与一种商用节点...  相似文献   

16.
无线节点采集系统相对有线采集系统具有不受带道能力限制、可独立采集、自动存储、体积小、施工方便、观测系统设计灵活、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作业成本等优势,从理论上讲更易于实现"两宽一高"的高效采集作业。近几年来,无线节点采集技术被各油公司的认可程度正在逐步提高,并已有多个成功运作的案例,是当前地震采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GeoSpace公司研发的自主独立存储节点采集系统GSR为例,阐述了节点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质控方法与现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以高空间采样率为显著特征的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探索高密度高分辨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在海上的应用,在渤海PL地区地震资料采集中首次在国内应用了横向鸟技术,缩小了资料的面元尺寸,同时优化了震源、电缆等施工参数。同时,通过针对性的高分辨处理,成果资料在横向和纵向分辨率上都有很大提高,反映的地质信息更为丰富,有助于提高对断裂系统的认识能力,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电磁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海洋电磁法勘探已经走向实用阶段。海洋电磁法勘探的成效日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电磁法的文献及近年来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为依据,对海洋电磁法的基本原理、采集技术、处理解释技术和应用实例等几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引起国内业界及研究人员的重视,从而推动国内海洋电磁勘探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复杂地区电磁法勘探远参采集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连续电磁剖面法(CEMP)在西部复杂山区的油气勘探应用效果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地震勘探困难区,油气电磁法勘探技术已成为首选的非地震勘探技术之一。在复杂区开展电磁法勘探工作,主要得力于电磁法采集系统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便携式采集系统的出现和GPS卫星同步控制技术的应用。该文主要介绍无线网络式CEMP远参采集系统,远参采集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