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东北地区常见的白桦、水曲柳、蒙古栎、银中杨、旱柳5种阔叶木的树叶为实验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5种阔叶木树叶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特性。选取升温速率为10、15、20℃/min,粒径为40、60、80目,分析在氮气气氛下试样的热解特性,采用Gorbatchev积分法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热解过程分为失水、轻微失重、主要失重和炭化4个阶段,其中主要失重阶段的失重量最多;5种试样的燃烧性排序为:银中杨>蒙古栎>旱柳>水曲柳>白桦,活化能排序为:白桦>水曲柳>旱柳>蒙古栎>银中杨;燃烧性越强的活化能越小;升温速率越高,热解反应的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越高,失重速率越快,热解反应越充分。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典型高强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不同载气气氛影响下的热解特性规律。升温速率取5、10、20、30、40℃/min;气氛取空气及氮气气氛(50 mL/min);实验温度范围为25~800℃。研究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热解反应各阶段起始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空气气氛下,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环氧树脂基材热解的两个阶段,玻璃纤维自身不分解;氮气气氛下,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反应一步完成。相同升温速率下,玻纤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基材的热解初始分解温度、热解温度范围基本一致,玻纤复合材料的热解终止温度及热解各阶段失重速率明显小于环氧树脂基材。运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进行热解动力学分析,得到玻纤复合材料热解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热解第二阶段表观活化能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其热稳定性在热解过程中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
利用差热—热重同步分析仪研究CYCOM 970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在升温速率为10、20、30、40℃/min条件下对块状、粉状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失重温度和失重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粉状和块状实验样品在每个阶段的初始分解温度、反应最终温度及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温度范围逐渐扩大,质量损失明显增加。运用微分法和积分法进行热解动力学相关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粉状实验样品活化能值变化不大,说明其热解均匀,热解反应比较稳定;而块状实验样品因结构稳定、不易分解,初始阶段活化能值较高,后期逐渐稳定。相同升温速率下,块状实验样品的热稳定性均高于粉状实验样品。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红松的树皮、树干、松针和松果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热解实验,升温速率20℃/min,从20℃加热至800℃,并对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试样的热解过程分为失水、微失重、主要失重和炭化4个阶段,热稳定性大小排序为:松果树皮树干松针。升温速率越高,失重速率越快,但升温速率过快使试样内部受热不均,产生热滞后现象。升温速率为10℃/min时热解失重率最高,热解反应最充分。CoatsRedfern法和Broido法较适用于红松热解动力学计算。试样活化能大小排序为:松果树皮树干松针。  相似文献   

5.
摘 要:为探究不同升温速率下5种典型乔木可燃物的热解特性,加快和完善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燃烧性研究,以白桦、黑桦、兴安落叶松、蒙古栎、山杨的小枝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OFW热重分析法,在空气气氛中,以氧气为载气,加热区间为30~600 ℃,首先升温至100 ℃并保持5 min,气体流量为20 mL/min,然后分别以40,60,80 ℃/min升温速度率升温。通过TG-DTG曲线分析试样的热解过程,利用OFW法对试样的快速热解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并绘制参数趋势图。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失重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特征温度增加,试样失重率增大。在此阶段,升温速率为60 ℃/min时,5种典型乔木可燃物热解程度排序为:兴安落叶松>蒙古栎>山杨>白桦>黑桦;OFW法分析下的5种典型乔木可燃物活化能随转化率变化,活化能计算结果可靠,模型较优。山杨活化能区间为659.788~712.664 kJ/mol,调整后的R2为0.962 6~0.999 7,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反应进程中后段依然保持良好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随机、单向、织布 3种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氮气气氛(50 mL/min),升温速率取 5、10、20、30、40 ℃/min,实验温度范围为 25~800 ℃。研究表明:3 种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均只有 1 个热解阶段,热解温度范围及到达失重速率峰值温度几乎相同,但铺层结构对热失重速率峰值及质量剩余率有较大影响。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反应各阶段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向高温方向移动。采用 Kissnger 法对不同铺层结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进行计算,得到其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重分析法,在一定升温速率(15℃/min)及一定氮气(80 mL/min)条件下对大理传统木构建筑中的4种构件(椽子、楼板、承重柱、檩条)的热解、着火、化学动力学参数、燃烬以及综合燃烧特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着火温度、燃烬温度、热解特性指数和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4种构件的热解过程可分为干燥、热解、炭化三个阶段。热解性能排序为檩条承重柱楼板椽子。构件的燃烧特性、燃烬特性、热解特性受使用时间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DTG-60(AH)热重-差热同步分析仪研究不同铺层角度及不同升温速率对碳纤维层合板热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铺层角度对碳纤维层合板热解过程几乎没有影响;升温速率的提高会导致材料的分解温度、最终温度以及最大失重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采用两种无模式函数法,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进行了热解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活化能数值相近,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蒙古栎树皮热解特性,使用热重分析仪将粉碎后的蒙古栎树皮从室温加热至800 ℃。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以粒径、升温速率、实验气氛为变量进行实验,得到蒙古栎树皮在不同条件下的热解特性,使用Coats-Redfern 积分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栎树皮颗粒热解过程共有4 个阶段,第三阶段为主要热解阶段;升温速度越快,反应越剧烈,升温速率高时,主要失重阶段会发生延后现象;不同的材料粒径会使总失重率产生变化;蒙古栎树皮在高纯空气中反应更为剧烈,说明空气有助于热解过程;蒙古栎树皮热解所需能量较少,热解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对3种典型室内装修用壁纸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认为,其热解过程均包括3个阶段;随升温速率的升高,壁纸的初始热解温度、终止温度、最大失重速率及达到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升高,反应温度区间变宽;通过对3种壁纸在同一升温速率下的热特性的对比分析,得到PVC壁纸的初始热解温度最低,易热分解;无纺壁纸的主要反应温度区间最窄,热解速率最快。采用Starink法和Flynn-Wall-Ozawa法对3种壁纸进行了热解动力学分析,得到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1.
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性极大,通过热解技术研究森林资源自身性质,有利于对不同树种采取不同防火优先级。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的紫丁香、长白忍冬、榆叶梅、红瑞木4种灌木为实验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其热解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选取粒径为40目的实验材料,环境的升温速率为20℃/min,在氧体积分数21%的空气氛围下进行实验,采用微分法和积分法相结合进行动力学研究,根据动力学方程求算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对主要失重阶段的最高失重速率点的温度、主要失重阶段的活化能和热解剩余质量3个因素综合分析得到4种灌木的易燃性排序。研究结果表明:4种灌木材料的热解过程分为失水阶段,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热解阶段,部分木质素及热解产物热解阶段,灰分阶段4个阶段;4种灌木主要失重阶段是半纤维素、纤维素和部分木质素热解阶段,次要失重阶段是部分木质素及热解产物热解阶段;4种灌木主要失重阶段的活化能范围为260.435 1~326.171 3 kJ/mol,次要失重阶段活化能范围为315.836 7~425.920 1 kJ/mol。4种灌木最先发生化学反应的是主要失重阶段,根据模糊聚类分析对4种灌木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升温速率下油漆稀料与PET塑料共热解特性的变化规律,使用同步热分析仪,测定不同升温速率(10、20、30 K/min)条件下油漆稀料和PET塑料共热解过程中失重(TG)、焓变(DSC)的变化,并采用Coats-Redfern法对样品进行热动力学分析,探究油漆稀料和PET塑料两种材料的共热解行为受升温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中,样品的热解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油漆稀料和PET塑料热解过程只存在1个主要失重阶段,混合物存在2个主要失重阶段;油漆稀料和PET塑料的热解活化能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而减小,混合物在升温速率低于30 K/min时热解反应受到抑制,在30 K/min升温速率下活化能最低,热解反应最彻底,最终样品残余量为8.4%,火灾危险性强。  相似文献   

13.
以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等5种森林枯落物层类为研究对象,运用热重分析法,通过TG-DTG曲线分析样品的热解过程,利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样品的快速热解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通过着火温度、活化能E与热解特性指数P的综合分析,评价各可燃物样品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264~411 ℃是快速热解阶段,也是热失重的主要阶段,失重量达初始失重量的82.26%以上。其中兴安落叶松林活化能E相对较高,热稳定性相对较强,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热解特性指数P相对较低,热解行为相对较难。可以营造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作为防火树种并建立防火隔离带,能够降低林分燃烧特性,减小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Chu CP  Lee DJ  Chang CY 《Water research》2001,35(1):49-56
Polyelectrolyte conditioning is a common practice in wastewater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elucidated the thermal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waste activated sludge at a temperature range of 300-900 K (27-627 degrees C) us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in inert atmosphere, with especial attention on the effect of polyelectrolyte flocculation (using cationic polyacrylamide). On the pyrolysis rate vs temperature plot two maxima were noted. At the heating rate of 8 degrees C/min, polyelectrolyte does not influence the pyrolysis process. As higher heating rates (14 and 20 degrees C/min), on the other hand, flocculation to charge neutralization point would enhance the rate of thermal pyrolysis. A simple two parallel-reaction kinetic model is applied to interpret the experimental data. Possible roles of flocculant on sludge pyrolysi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change in sludge structures and the hindrance of surface reactions of sludge particles.  相似文献   

15.
选取文物建筑中 4 种常见的木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在 5 K/min 的升温速率下进行热重实验。将木材的热解过程分为 4 个阶段,木材热失重主要在第二和第三阶段进行。对不同温度阶段下的热解过程进行分析,并建立了木材热解的动力学方程,求出热解动力学参数。木材热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杉木热稳定性最好,楠木次之,白松和红松稳定性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废旧竹制地板的热解特性,采用热重分析法对废旧竹制地板颗粒进行热解实验,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地板颗粒在不同粒径、升温速率和气氛下的热解参数及热重曲线,使用Coats- Redfern 积分法进行热动力学分析,并选择最佳机理函数。结果表明,废旧竹制地板的热解分为4 个阶段,各阶段温度区间分别约为20~100、100~200、200~384、384~800 ℃。通过对热解条件的研究,粒径大小可对热解主要质量损失阶段造成影响,会使该阶段的发生延后,升温速率对热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阶段,升温速率越大,反应越剧烈,空气对热解有促进作用,可使反应更加充分,质量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