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建立国家财政收入回归模型为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影响财政收入的显著性变量,并将所得的模型给予合理的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2.
3.
矿物类型及含量是影响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为定量表征二者与储层孔隙度间的相关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致密储层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长8储层矿物含量与孔隙度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模型: (孔隙度大小=18.500-0.126×岩屑含量-1.017×绿泥石含量-0.577×硅质胶结物含量-0.674×铁方解石含量)。通过该多元回归模型得到的预测孔隙度与实测孔隙度拟合性好,地质解释合理并与储层特征契合。综合认为,基于储层各矿物类型及含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储层孔隙度的大小,尤其在受多类型矿物影响的致密储层储集性能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装置单点系泊水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设计的计划作业于南海1 500 m水深海域的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存装置(FLNG),开展了水池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分析,模拟了南海的环境条件,采集了单点系泊下的FLNG船体六自由度运动以及系泊锚链顶端载荷时历,在频域和时域范围对FLNG水动力特性以及舱内液体晃荡对FLNG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频域分析中,舱内液体晃荡使得FLNG的横摇运动在波频范围表现出较固体装载更小的运动响应;在时域分析中,舱内液体晃荡在南海一年一遇海况下加剧了FLNG的横摇运动;在百年一遇海况下削弱了该型FLNG的横摇运动;舱内液体晃荡对FLNG的纵摇、垂荡、纵荡、横荡以及艏摇运动影响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泊系统优化方案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认为在满足一定安全裕度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减少系泊锚链数目显著降低建造成本,这对现阶段FLNG的自主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用宁夏煤业公司煤炭间接液化柴油(间接液化柴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化石柴油(中石油柴油)和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煤炭直接液化柴油(直接液化柴油)为实验燃料,分别在发动机转速为1 200、1 400、1 700、2 000 r/min条件下对比考察了燃用3种柴油后CO、HC、NO和烟度等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燃用间接液化柴油时,污染物CO排放量最低;与中石油柴油相比,燃用间接液化柴油NO、HC排放量略低,但在转速为2 000 r/min的中低负荷下,燃用间接液化柴油的HC排放量比中石油柴油略高;在上述4个转速条件下,燃用间接液化柴油CO排放量平均下降率为30%左右;HC排放量平均下降率为24%左右;NO排放量平均下降率为12%左右;烟度平均上升率为4%左右。综上所述,燃用间接液化柴油具有良好的环保性。 相似文献
6.
用多属性变换由地震数据预测测井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描述了一种由地震数据预测测井特性的新方法。分析的数据由一系列与某个3D地震数据体相连的井的目标测井曲线组成。从3D地震数据体计算了一系列基于样点的属性,目标是要导出一个多属性变换,即属性的某个子集与目标测井值之间的线性或者非线性变换。选定的子数据体是用向前逐步回归的方法确定的。传统交会图的扩展包括用褶积算子来消除目标测井曲线与地震数据之间的频率差异。在线性模式中,多属性变换方法要采用最小平方法计算一系列权值。在非线性模式中,则是用选定的属性为输入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对两种类型的神经网络,即多层前馈神经网络(MLFN)和随机神经网络(PNN)进行了评价。为了评价导出的多属性变换的可靠性,进行了交叉验证,即从训练数据体中按顺序每次剔除一口井,再由剩余的井重新导出这一变换,然后计算被隐去井的预测误差。该变换应用于地震数据体时,将合理误差(所有被隐去井的平均误差)用作为似然预测误差。该方法被用于两组实际数据。在每种情况下,当从单属性回归到线性多属性预测,再到神经网络预测过渡时,预测能力持续提高。这种改善不仅对训练数据的效果明显,对验证数据的效果也很明显。此外,神经网络法与线性回归法相比,分辨率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液化天然气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国LNG接收站已投产2个,在建、拟建11个,一期规模3 630×104 t,二期3 310×104 t,小型LNG工厂引进技术7套,国产技术19套,日处理天然气729×104 m3。我国在城市燃气、化工、发电等应用方面都已具备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沿海港口设施条件良好,具备大规模进口LNG条件;引进LNG风险相对较小、客户分散性好、市场开发相对容易、气源灵活性大;但LNG的“卖方市场”要持续到2010年左右。因此我国沿海近期拟建项目气源落实困难;近期国际油价和建造LNG项目原材料价格起伏很大,使项目投资的不确定性增加。此外,由于中国天然气市场还不成熟,在大力发展LNG产业的同时,还需逐步调整国内能源的比价关系,加强市场培育和市场监管。对发展LNG产业的建议:①整体规划,合理布局;②资源先行,市场导向;③因地制宜,明确定位;④遵循规律,适度竞争;⑤多元引进,扩大储备。 相似文献
8.
9.
10.
为了在各采区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准确预测矿井的相对瓦斯涌出量,提出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分源预测法相结合的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对采区内工作面的相对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然后将预测结果代入分源预测法的计算公式以实现对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的预测。详细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源预测法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步骤,最后实例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为矿井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百万吨级神华煤直接液化示范装置加氢稳定单元进料为加氢原料,在处理量300 mL加氢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并采用0.5 L搅拌式高压釜研究了煤在不同加氢深度循环溶剂中的液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溶剂加氢反应温度的升高,循环溶剂的硫、氮含量逐渐降低,氢/碳原子比增加;加氢反应温度由340℃升至380℃时,循环溶剂的芳碳率(fa)不断减小,供氢指数(PDQI)逐渐增大,供氢能力增强。采用380℃加氢反应的循环溶剂进行煤液化时,煤的转化率和油收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64%和57.63%。当溶剂加氢反应温度达到390℃时,循环溶剂的供氢指数出现降低,芳碳率增加,供氢能力减弱,煤在此溶剂中加氢液化的转化率和油收率均有所降低,分别为88.22%和55.17%。 相似文献
12.
采用煤焦油馏分油中的洗油与脱晶蒽油以质量比1:1混合的油为原料,在处理量500kg/h的加氢稳定中试装置上进行洗油与脱晶蒽油混合油的加氢稳定实验。利用常温常压旋转黏度仪测定混合油加氢所得溶剂的黏度,考察其成浆性能;采用0.5L搅拌式高压釜考察了混合油不同次数加氢所得溶剂的煤直接液化反应效果。结果表明,洗油与脱晶蒽油的混合油经过加氢处理后,表观黏度降低,用来配制油煤浆表现出良好的成浆性能;用作煤直接液化溶剂具有较强的供氢性能,以经过3次加氢后所得溶剂作为煤液化溶剂,可得到89.47%煤液化转化率,63.06%油收率。洗油和脱晶蒽油混合油加氢后所得溶剂是一种效果良好的煤直接液化开工用起始溶剂。 相似文献
13.
神华煤液化轻质油的分离、分析及优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减压精馏工艺将神华煤液化轻质油切割为富含环烷烃的馏分A和富含芳烃的馏分B,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环烷烃在馏分A中富集,芳烃在馏分B中富集;馏分A的芳烃潜含量(质量分数)高达75.73%,比煤液化轻质油提高了29%左右,约为直馏石脑油的2.5倍,是优质的催化重整原料;馏分B中芳烃的质量分数高达73.73%,主要为四氢萘及其C_1和C_2的烷基取代物、甲乙苯、萘、β-甲基萘,其中四氢萘及其C_1和C_2的烷基取代物较多,质量分数为38.08%,甲乙苯质量分数为13.90%,萘、β-甲基萘、茚满和C_1与C_2的烷基取代茚满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86%,4.80%,4.31%,3.16%,具有较高的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14.
煤炭直接液化起始溶剂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炭直接液化过程中,用于配制煤浆的溶剂起者重要的作用,神华煤炭直接液化工艺采用了全加氢的供氢性溶剂。起始溶剂的选择非常重要,BSU装置和PDU装置的运转结果表明,重油催化裂化回炼油芳烃抽提装置生产的重芳烃经过几次加氢处理后可以作为煤炭直接液化装置的起始溶剂。 相似文献
15.
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煤焦油蒽油,采用300 mL固定床加氢实验装置考察蒽油掺兑量对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采用05 L高压釜煤液化实验考察蒽油掺兑量对煤液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氢条件下,在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原料中掺兑5%(质量分数)的蒽油,循环溶剂的芳碳率(fa)降幅337%,供氢指数(PDQI)增幅368%,供氢性能得到提高,但加氢反应氢耗增加,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增大。采用此循环溶剂进行煤液化时,煤的转化率提高了015%,煤液化油收率增加了098%。随着蒽油掺兑质量分数的增加,循环溶剂供氢性能逐渐减弱,煤液化转化率和液化油收率逐渐减小,循环溶剂密度、黏度及硫、氮含量持续增大。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现有的柴油十六烷指数计算公式对神华煤直接液化柴油的适用性,提出了计算煤直接液化柴油十六烷值与烃类族组成的关联式,回归求取了关联式系数。结果表明,国家标准GB11139,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694和日本NEDO3种计算方法均不能有效预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十六烷指数,计算结果的标准偏差分别为8.63,9.18和7.22;所建关联式能够很好地预测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十六烷值,计算十六烷值与实测十六烷值相差不超过3,标准偏差为1.47. 相似文献
17.
18.
石油重油和煤混合加氢对重油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间歇式小型高压釜中进行了不同石油重油和煤混合加氢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重油和煤混合加氢处理后,其轻质馏份增加,初馏点降低,处理后油的饱和烃含量和分子量均随加氢反应温度升高而降低,而芳烃含量则随加氢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试验发现处理后重油中Fe、Ni、Cu等重金属和S含量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尤其是大庆重油与煤混合加氢后As含量显著降低,其脱除率有的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常秋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21,37(4):924-931
采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技术研究了煤焦油渣在不同升温速率(8、25、50 ℃/min)下的热解特性,得到热解反应特征参数;并利用Freeman-Carroll模型对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煤焦油渣热解反应特征参数具有正相关的影响;对于热解过程,热重曲线呈现明显的三段式分布,升温速率对挥发分的总析出量影响不大;适当提高升温速率使热解产物释放更加集中,挥发分释放更加剧烈,热解速率加快;但过高的升温速率则使挥发分短时间集中释放,颗粒内挥发分与煤焦的接触几率增大,促进了二次反应,二次反应产物沉积在煤焦表面,反而使煤焦产率增大;煤焦油渣的热解反应活化能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呈正相关性,适宜的升温速率有利于挥发分的析出和二次反应的发生;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在整个反应区间线性拟合效果较好,不同升温速率下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存在较好的动力学补偿关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油水井注采连通关系和见效比例等关键信息难以量化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注采连通关系计算方法的融合与改进,提出了一种考虑井底流压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注采连通关系分析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油井产量变化规律,从而得到更符合生产实际的注采连通关系量化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井组配注模型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油田配注工作中注采见效关系与见效比例确定难、人工分析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了井组配注量的快速、准确计算。通过在新疆油田的实际应用,该模型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分析结果准确性显著提升。该研究可有效提高油田注采调配方案设计的效率与科学性,对于实现油田智能调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