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根据安阳市殷都区磊口—都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概况,研究区包括北山庄村北采石厂恢复治理区等共10个恢复治理区及19个治理点,面积约204.16 hm2,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主要分为危岩体清理工程、废弃建筑物拆除工程、台阶削坡工程、浆砌石挡土墙工程、台阶浆砌石挡土墙工程、截排水沟工程、生物工程和标志碑工程等防治技术,分析了露天矿山恢复治理主要设计工作量。以最优化的治理方案,取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推进西露天矿区废弃地的综合治理与整合利用,通过分析生态修复区域土壤现状,明确了土壤养分级别和特征污染物,确定了生态修复技术方案。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和应用,构建矿坑山水林田湖草和谐统一的生态修复体系,为后续整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为其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倪昆  卢磊 《中州煤炭》2020,(11):71-76
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其生态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而且需要考虑生态系统本身脆弱性,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从山、水、林、田、湖、草六大生态要素总体归纳生态保护修复指导。按照生命共同体理念,系统分析黄河故道—豫北平原土地整治片区水生态环境问题,对片区水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整理,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片区水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为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分析耦合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中央财政连续第3年支持地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通知》明确,中央财政主要支持影响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区域、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论文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区域特征和酿酒行业特点,创新性的将微生物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中,提出构建“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构建“山水林土河微”的基本路径是“增水—提气—保土—护微—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体措施:1)在源头区创建基于赤水河水生态健康的茅台水循环模式;2)针对源头区的生态系统构建完善的防范治理维护体系;3)充分保护酿造区以及重要功能区的土壤资源,健全核心区生态屏障;4)加强核心区微生物检测及基础研究,严格控制外源性微生物;5)开展核心区微生态环境承载研究,全面加强生产环境污染防治,全方位、立体化保护“山水林土河微”生态体系平衡,增强产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论文基于“山水林土河微”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调查分析茅台酿酒核心区生态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谋划实施路径和分区方案,提出了5大专项87项具体措施的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推动白酒行业和赤水河流域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该研究是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有助于打造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为推动整个行业高水平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矿山类型多、数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系统归纳了不同矿产资源类型、不同地理单元矿山修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煤炭矿山和非金属矿山优先消除地质安全隐患,采取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等工程措施修复;油气矿山和金属矿山重点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技术修复。根据不同地理单元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不同特点,兼顾不同地理单元生态修复技术自有原则,参照生态功能特点、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区划,依托技术适宜性分析,提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通过重点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详细阐述当前矿山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基本现状,探讨矿山生态修复科技研发与理论建设融合路径。随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日趋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持续深化,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势必在规划设计、科技攻关、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集中发力,协同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进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7.
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六大重要内容即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流域和湿地生态修复、退化污染废弃地生态修复、海洋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与景观生态修复之一,是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矿山土地复垦及矿山生态修复的整合。准确划分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单元(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作等方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些列措施,发布《关于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政府应积极推进本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可率先组织编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这一举措,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综合治理。科学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本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供合理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主要工作内容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文本框架三方面内容,初步探讨了如何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以期为规划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废弃矿井治理及生态修复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统筹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浙江省在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走在了时代前列。现就浙江省废弃矿井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经验进行简要阐述,以期为国内矿山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对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矿山作为"山水林田湖草"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山上山下、乃至流域上下游的生境质量.在不同类型的矿山中,稀土矿山由于稀土富存、稀有且产品价值高,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集中地.其中,离子型稀土矿富含我国独有的中重稀土资源,被列为...  相似文献   

11.
李艳  焦莉 《中州煤炭》2021,(11):29-32,38
分析了矿区地面环境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现有环境生态评价规范为基础,以已有的方法和理论为出发点,合理建立矿区地面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遵循一定的规则将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最终构建了一种矿区地面环境定量评价和动态优化模型,形成综合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矿区地面环境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噪声、空气质量、水土环境等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对于矿区地面环境工程综合评价的规范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矿山生态修复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抓手,新形势下需要转换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为了科学评价矿山生态修复成效,引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在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目标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统一框架下探索构建了针对矿山不同地理要素的生态修复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生态安全、生态功能、景观服务、可持续发展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具体的三级指标组成,并给出了指标等级评定赋分标准。最后,从修复意愿、修复策略、修复模式、资源利用、修复成效等方面提出了矿山生态修复理念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鹏 《中州煤炭》2022,(10):139-143
为了掌握区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实现流域水资源分级管理,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可拓云模型。将区域水资源生态系统划分为压力、状态、管理、响应指标4个子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变异权重、熵权、模糊权重,得到指标组合权重,构建了水资源评价的可拓云模型,通过单个指标隶属度和组合权重的模糊转换,确定区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等级。测试结果表明,该城市2019—2021年水资源生态系统等级分别为基本安全、安全、基本安全,压力指标和管理指标呈下降趋势,今后工作重点是监督新建工厂的工业用水水平和废水达标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孙兆光 《中州煤炭》2022,(5):119-124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灌区节水节能效果评估结果,融入粗糙集理论,探讨了具体的应用策略。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从生态水利工程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角度,构建灌区节水节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经无量纲处理与权值确定,依据解得的正、负相关指标在同层级中联系度,取得评估等级的加权平均联系度,计算最终评估结果。基于具体灌区的实际情况,利用粗糙集的知识约简方法,简化评估体系中关联性小、重要程度低且对目标灌区有干扰的指标。实例分析中,针对某区域实际情况,建立约简评估指标体系,对比加权平均联系度,得到各灌区评估结果,由不同指标实际数据反证后,实际节水等级与评估结果相同,证明该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扩宽了粗糙集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国家颁布了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因不同地区绿色矿山建设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本文以《忻州市绿色矿山创建标准(试行)》为依据,从资源开发、生态修复与土地复垦、企业管理和企业形象等6个方面,选取了20个指标,运用DPSIR模型和模糊数学分析创建忻州市煤炭行业绿色矿山评价指标体系。以忻州王家岭煤矿为例,运用评价体系对其绿色矿山创建达标进行了评价,得出与矿山实际相符的结论,证明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忻州市创建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任小舟  安广楠 《中州煤炭》2022,(9):10-14,22
研究煤矿区能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为今后煤矿区环境恢复探索全新治理方法。采用遥感技术收集研究区域的地面塌陷、土壤侵蚀与污染、植被破坏、水体破坏等情况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完成数据采集与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指标评价标准并计算隶属度函数,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此后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实现煤矿区能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评价。以鄂尔多斯市某煤炭区为研究对象,验证分析发现,该研究区域煤矿资源开采后地面出现明显塌陷,土壤与水体均出现严重污染,植被覆盖率也显著降低。为此,提出遵守法规科学管理、协调煤炭价格实现费用支持、治理塌陷并保护自然资源等治理对策,为今后生态环境治理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矿区生态景观修复方法的修复效果较差,提出了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分析下的矿区生态景观修复研究方法,为了消除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存在的阴影,对其实施校正处理。采用核主成分分析方法处理校正后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矿区生态景观的实际情况,评估矿区生态景观,根据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方法修复矿区生态景观。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修复后矿区的聚合度、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有所提高,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谢巍 《中州煤炭》2022,(3):19-24
由于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规划河道水资源,但是与此同时也会造成水利工程建设破坏,因此生态补偿成为一种有效的事后环境治理手段.基于此,针对生态补偿实施效果,构建一种评价模型.该模型选择河道边坡流域生态补偿效果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指标权重,最后得到计算指标熵值,并将熵值与指标权重相乘,得出评价分值,对照生态补...  相似文献   

19.
铁矿排土场不同基质改良方法下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4种铁矿排土场基质改良方法的现场修复实验;进行修复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肥力性质、重金属污染特征,以及植被生长指标检测;确定了排土场生态修复效果的评价因子;利用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确定权重;根据各评价因子的指数进行统计学加权计算,最终得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数。结果表明:40%粒径-5 mm排土场原矿土+60%黄土+刺槐的组合对排土场生态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优于其它修复组合。建立的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较全面考虑了多种土壤和植被指标因素,对现场生态修复工程具有良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实现评价矿山地质环境为目的,提出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评价方法。以非金属矿山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周边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建立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算法,对该指标体系内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实施相对重要程度赋值计算后,通过GIS空间分析算法,分析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等级赋值频率分布情况,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分区阈值,得到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级定量分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评价非金属开采矿区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二级指标等级,可依据二级指标评价结果评价其一级指标等级,具备较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