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慧青 《润滑油》2001,16(4):26-32
围绕着SH 10W/30汽油机油的配方研究和应用,从实验室模拟评定、台架试验和高温行车试验三方面,针对基础油及添加剂对油品高温氧化安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制配方通过了ⅢE台架,并在高温行车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印证了配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SH级汽油机油高温氧化安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SH10W/30汽油机油的配方研究和应用,从实验室模拟评定、台架试验和高温行车试验三方面,针对基础油及添加剂对油品高温氧化安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制的配方通过ⅢE台架,并在高温行车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评价汽油机油氧化安定性的 DSC 法的试验条件及操作进行了改进。考察了 DSC试验各因素对油品氧化诱导期的影响,提出用一次性使用的铝皿代替金皿进行试验,并适当地降低了试验压力,简化了操作。试验结果与ⅢD 发动机试验油品粘度增长通过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PDSC)程序升温法和恒温法对在用汽油机油的氧化安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行车里程数的增加,在用汽油机油的起始氧化温度(Ton)和氧化峰值(Tp)不断降低,氧化诱导期时间(OIT)不断缩短,这一结果与油品酸值的增加趋势和碱值的降低趋势相符,均反映了油品在行车试验中的氧化衰败过程。因此PDSC程序升温法和恒温法均可用于在用汽油机油的氧化安定性评价,但是程序升温法与恒温法相比,具有测试条件选择简单的优势,故在对在用汽油机油的氧化安定性进行评价时推荐使用程序升温法。  相似文献   

5.
将高温氧化、高压示差扫描量热法测试及氧化动力学分析相结合,研究了季戊四醇复合酯经历不同条件恒温氧化后黏度、黏度指数和酸值的变化,并通过计算实验前后试样的起始氧化温度和活化能,得出热氧化行为对油品后续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品黏度与酸值的变化规律可用Logistic函数拟合,且拟合参数与温度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油品的后续氧化行为;黏度与酸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以黏度为x轴、酸值为y轴呈对数函数分布;季戊四醇复合酯经历实验范围内的氧化后,起始氧化温度和活化能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仍具备优异的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车辆轮毂轴承润滑脂在我国西南部山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软化流失现象,使用压力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法)对4种润滑脂的氧化安定性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4种润滑脂的氧化反应活化能测定结果及车辆实际使用结果发现,虽然4种润滑脂存在高温氧化现象,但并不是导致润滑脂变软流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加压差式扫描量热仪评价了6种加氢基础油和5种抗氧剂的氧化性能,以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生产的基础油氧化稳定性好。在考察的抗氧剂中,烷基二苯胺的抗氧化性能良好,可以提高基础油起始氧化温度10℃以上。  相似文献   

8.
讲解了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评定润滑油热氧化安定性及抗氧剂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法(PDSC)、旋转氧弹法和烘箱氧化法研究了6种不同基属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和1种聚α烯烃(PAO-6)的结构组成与氧化安定性关系。结果表明,大庆石蜡基原油和兰州中间基原油生产的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较差,氧化后的黏度大幅度上升;黏度指数越高的基础油,其黏度保持能力越强,黏度增加越少;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后的烃组成变化趋势是,饱和烃含量降低,芳香烃和胶质含量增加;轻芳烃的存在对加氢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有负面影响,中芳烃和多芳烃的存在有助于提高加氢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  相似文献   

10.
傅克烯具有极强的氧化安定性及热安定性,可以单独作为基础油使用,也可以作为高温抗氧剂使用.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对傅克烯在聚脲润滑脂(基础油为石蜡基油+PAO的半合成油)中的高温(210℃)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考察.在210℃高温下,聚脲润滑脂的氧化诱导期为0min(210℃以下已经被氧化),而添加了 2.0%傅克...  相似文献   

11.
张镜诚  李新华 《润滑油》1997,12(1):19-23
助抗氧剂是高档内燃机油的核心组分,研制成功的含铜氧化抑制剂,在SF汽油机油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同时研制成功的二种含铜汽油机复合剂,分别以7.7%或6.7%的剂量用于大庆中性油中,性能达到10W/30SF级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汽油机油的发展及SH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金刚 《润滑油》2001,16(5):21-26
简要介绍国内外汽油机油的发展,以加氢油为基础油,加入适量复合添另剂,研制出SH10W/40汽油机油。调制的油品质量达到API SH汽油机标准。  相似文献   

13.
曹晖 《石化技术》1998,5(2):84-87
介绍了FB二冲程油基础油的组成和特性,进行了添加剂的筛选和配方研制。台架评定及行车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油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可以满足中等排量的二冲程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SM/GF-4汽油机油复合添加剂和油品配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油品模拟试验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均能满足SM/GF-4规格指标要求,该油品配方中复合添加剂的加剂量(w)为7.5%。采用MTM和HFRR摩擦磨损试验对新开发的SM/GF-4 5W-30油品进行了减摩和低温抗磨性能研究,发现油酸甘油酯减摩剂老化后仍然具有较好的减摩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该油品进行程序IIIG高温抗氧化发动机台架试验后的活塞沉积物成分,结果表明活塞沉积物中除积炭外,主要含有发动机油的硫酸盐灰分。  相似文献   

15.
按照欧洲润滑剂和燃料油性能试验协调委员会CEC L-88-02方法,使用PSA TU5发动机作为试验机,建立轻负荷发动机油评定台架。选择参考油RL216和试验油进行台架测试,进行汽油机油的高温沉积物和活塞环粘结的测试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参考油的标定试验结果满足方法标定范围。台架试验重复性较好,可以考察发动机油的运动黏度增长、活塞沉积物、活塞环粘结、机油消耗等指标,可以较好地区分不同种类发动机油的高温抗氧化及清净性。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试验油的锌、磷含量有上升趋势,运动黏度增长与机油消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降低发动机油的基础油蒸发损失有利于通过TU5台架测试。TU5发动机台架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为我国高档发动机油的研制提供台架支持和评定手段。  相似文献   

16.
汽油发动机油泥的形成与模拟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永源 《润滑油》1999,14(1):52-56
介绍了汽油机低温油泥的组成及形成原因,认为机油氧化与未完全燃烧的混合气体是低温油泥形成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低温油泥分散性模拟评定方法,建议在建立发动机油泥模拟评定方法中要同时评价机油的抑制油泥生成能力和油泥的分散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成焦板试验机、四球试验机、摩擦试验机等模拟方法及二冲程发动机试验,考究了聚异丁烯相对分子质量与加入量、矿物油加入量、稀释溶剂用量及添加剂配伍与二冲程汽油机油润滑性、静净性、排烟性之间的关系,成功地研制了符合ISO13738-2000EGD级二冲程汽油机油规格标准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清净性及低排烟性的低烟型GED级二冲程汽油机油  相似文献   

18.
徐金龙  粟斌  陈德友  樊辉 《润滑油》2004,19(5):48-50
应用内燃机油换油周期指标的一种简易测试方法——压力式差示扫描量热仪(PDSC)测试法,对CD/SF5W/30内燃机油进行换油周期研究,利用红外光谱的氧化值、硝化值、硫化值推出了所试验的内燃机油的PDSC换油指标OIT值(氧化诱导期)。在氧气压力为0.5MPa、氧流速90mL/min、恒温210℃的条件下,CD/SF5W/30通用内燃机油在柴油车上的换油指标OIT值为1min,在汽油车上的换油指标OIT值为4min。  相似文献   

19.
使用国产添加剂和基础油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SN/GF-5规格的汽油机油,通过模拟评定试验筛选了汽油机油的复合抗氧剂和复合减摩剂组合以及和抗磨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结构。结果表明:长链二苯胺型抗氧剂和酚酯型抗氧剂质量比为3∶7的复合抗氧剂可大幅提高油品的抗氧化性能;酰胺型摩擦改进剂和氨基甲酸钼复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油品的减摩性能;在3种结构的ZDDP中,二仲烷基ZDDP的抗磨性能最好。研制的汽油机油通过了程序ⅢG,ⅢGA,ⅢGB,ⅣA,ⅤG,ⅥD,Ⅷ发动机台架试验评定,各项性能均达到SN/GF-5规格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桥加氢基础油开发的上海通用汽车装车机油,通过OEM要求的全部发动机台架试验,取得API GF-4和GM9986231认可,表明高桥加氢基础油加剂后完全能够满足目前最高档次汽油机油的性能要求。台架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研制产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高温清净性和低温分散性、抗磨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