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针对当前配电网降压变电站中电压无功补偿的固定补偿柔性不够的问题,引入调压性无功补偿装置,增强电容无功补偿的柔性;针对负荷波动引起的"投切振荡"问题,采用基于量测的短期负荷预测,实现无功补偿容量和电压降落的预测,并与动作延时相配合,基于九区域图来实现电压无功综合控制(VQC)的预调整。通过实验仿真与分析,表明该综合控制措施提高了无功补偿的针对性,减少了综合控制装置的动作次数,延长了电压无功补偿装置的使用寿命,为新建配电网降压变电站、老站改造等工程应用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方案,具有较好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逆变器直流侧中点电位不平衡问题影响着逆变器及其电机调速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VPWM算法。重点分析其工作原理,经仿真研究,实验结果证实该算法是正确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5.
6.
论述了煤矿井下无轨胶轮电动车驱动控制系统特点及要求,分析了煤矿井下无轨胶轮电动车电压控制驱动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了电流负反馈电压控制驱动控制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流负反馈电压控制的煤矿井下无轨胶轮电动车具有与内燃机汽车一样的驾驶特性,且车辆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7.
负荷波动范围预测决定了电力系统是否处于平稳运行状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变权组合模型的配电网中台区负荷波动范围预测方法。考虑负荷信号数据的横、纵向数据特征,运用固定阈值门限准则确立阈值大小,构建加权平均阈值函数,反归一化处理得到去噪后的负荷波动数据;分析数据观测序列,将组合预测偏差的最低绝对值作为推导原则,获得单项预测法与组合预测法的预测偏差,引入目标函数创建台区负荷波动范围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准确分析外部环境对负荷波动范围的影响,预测精度高,实用性极强,为配电台区的高效稳定运行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在三轴转台机电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依据非线性解耦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非线性解耦控制器,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平台建立了三轴转台的机电系统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未解耦及解耦的控制仿真。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前10 kV配网通常采用带电倒负荷的形式,但当合环电流较大且线路本身负荷较大时,会出现线路及设备过载的情况。针对此类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合环潮流中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的决定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配网环网电流控制策略,利用PSASP仿真系统对10 kV配网合环电流分别在调整主变分接头、投切电容器和调整系统运行方式下进行仿真试验,验证了配网环网电流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控制策略进行配网合环倒负荷,年均减少停电50余次,多收回电费成本6万余元,同时提高了用户用电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配电网优化扩容是配电网扩展规划中的常见问题,利用优化算法在技术约束条件下使总成本降到最低。提出了一种禁忌搜索(TS)和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混合算法来优化配电网扩展规划,利用TS算法改进了PSO算法中的粒子运动,得到了TS-IPSO混合算法,兼容了增加变电站扩建等低维问题和配电网馈线扩建等高维问题。在IPSO算法中,加入了局部搜索作为智能变异来改善算法在收敛条件下的馈线扩建。并将所提出的TS-IPSO混合算法应用于3种不同的配电网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型配电网扩建规划中,TS-IPSO混合算法比其他算法具有更强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配电网供电水平与经济效益,研究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对比分析语义块,识别数据值角色,推理数据模式与抽取规则,完成数据抽取。依据关联规则求解危险性数据诱发度,去掉多余数据,塑造检验索引,完成数据检验。通过深度受限玻尔兹曼机映射各种格式的异构数据,使其存入到唯一的嵌入式向量空间,完成数据融合。根据数据集成,获取配电网工作规划相关数据,利用大数据、可视化与三维数字化等方法,构建三维可视化数字化转型架构,实现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精准抽取和融合相关数据,数字化转型后配电网规划方案可提升其整体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综合电压合格率、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与新能源消纳率可提升至100%,有效改善传统配电网规划中的各种问题,改善程度高达96.25%。 相似文献
16.
为了清晰感知配电网自动化终端状态,设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配电网自动化终端自适应交互系统。系统通信层应用GPRS无线通信技术,将存储于数据层多种数据库中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层,处理层利用接收到的数据,同时使用几何、物理和行为3种建模方式,通过构建环境模型、搭建终端三维虚拟场景、引入控制逻辑3步,建立配电网终端的三维模型,并通过颜色线性插值法,动态渲染三维模型,提升模型的颜色渐变效果;交互层利用渲染后三维模型完成场景漫游、场景导航、设施定位等多种功能,并通过界面层完成三维场景展示,实现自适应交互。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信息通信平均时延及丢帧率较低;颜色渲染后,能准确描述终端结构特征,颜色设置与真实情况吻合,立体化效果较好;三维场景交互漫游可完整复刻并展示真实电厂场景,且视野灵活,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表现出良好交互性。 相似文献
17.
18.
传统的换热器设计方法忽视了混合式制冷制热系统系统的动态特性。采用一种新的U型土壤埋管换热器的变模型及相应的工程设计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设计U型土壤埋管换热器。对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区域的传热过程采用相对应的计算方法,利用虚拟热汇、格林函数法建立了有限长圆柱体热源模型,并给出了解析解,应用新方法对实例进行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30年的平均能效比COP(Coefficient of Perfomance)为4.73,可以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