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准格尔矿区地下水源井普遍存在泥沙淤积现象,且有一定规律可循。泥沙淤积受构造裂隙和水动力条件的制约。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维护水源井的正常运行和延长水源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煤矿井下主排水泵水仓日益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设置一条连接高压水源的多孔冲沙管,在井下水仓内淤积泥沙中开沟冲沙,以此破坏泥沙淤积层,动摇泥沙沉滞的基础,便于水流冲沙。同时,通过高压束水增速,提高水流攻沙、挟沙能力,利用水流刷去已开沟槽边沿上的浮沙,攻击沟槽下边的沉沙,消除煤矿井下水仓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煤矿井下的地下水和施工用水夹杂着大量的泥沙进入排水仓,前期旧沙在水仓内沉淀不泄,新泥沙在旧淤积层上"摊铺"压实,形成避水顺流的、具有最小迎水阻力的、抗冲击的泥沙淤积平面,日积月累,促使淤积层不断增厚、胶结,沉积泥沙不断抬高.尽管水仓内每天流过大量的矿井水,对淤积层反复冲刷,但特殊的泥沙结构和特定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淤积层非常顽固,沉积到严重影响水仓容量,直至主排水泵吸水井被淤实. 相似文献
4.
5.
济宁北部矿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宁北部矿区属于高潜水位矿区,传统的土地复垦方法耕地恢复率较低,同时该矿区地属平原,复垦时不能提供充足的充填土料。针对传统复垦方法的不足,考虑到济宁北部矿区毗邻黄河,引水取沙十分方便,提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的新方法。首先根据煤矿产量估计不同时段沉陷面积和容积,进而测算不同时段复垦需沙量和引水量。再根据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工艺确定优化原则,包括管道布设优化原则、复垦顺序优化原则、提高管道输沙效率和输沙能力原则。根据优化原则,选择合适的管网铺设形式降低复垦成本;根据煤矿开采情况,选择沉陷稳定区域优先开采,避免重复复垦;选择合适的采沙输沙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管道管径、管材、不淤流速、最佳输水含沙量,以有效提高管道输沙能力、泥沙输送效率。优化成果可为实际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是我国目前应用范围最广、利用量最大的能源,而在煤炭开采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由于其规划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从煤矸石外排堆积对水体、大气及土壤等方面引起的污染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充分结合煤矸石理化特性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为矸石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部分海岸带生态系统已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盐沼植被具有消浪弱流和保滩促淤等功效,盐沼植被引种也成为了海岸生态修复和恢复中关键举措之一,研究盐沼植被引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依据研究区域的实测地形及潮流泥沙等数据资料,对盐沼植被引种前后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数学建模,研究了植被引种对潮流泥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沼植被引种后,流速、含沙量、悬移质瞬时输运量、推移质瞬时输运量等量值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减小幅度大都超过50%;在盐沼前缘向岸一定距离内,盐沼植被具有明显的促淤效果;盐沼植被引种会改变潮滩局部地貌,植被密度、植被分布区域增大均会引起深度较大、宽深比较小的潮沟发育,而植被分布区域增大作用下的潮沟发育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型矿山资源蕴藏量少,分布较分散,其中以私营开采较多,管理水平滞后,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矿山运营期及废弃后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以广东省某小型矿山为例,分析其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9.
玉米形态指标对黄河泥沙充填复垦覆土厚度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技术》2016,(12):10-11
本研究选择当地的表土、心土和黄河泥沙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厚度覆土处理持续监测玉米的形态指标(株高、基径、叶面积)。试验结果表明:覆土不小于70 cm的处理(表土至少30cm)生长前期以径粗生长为主,后期株高、叶面积逐渐发育,玉米径粗较粗,株高叶面积发育良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同时考虑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施工土方量较少的原则,70 cm(表土至少30 cm)厚度是能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最薄覆土厚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县青龙煤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区内水文地质钻孔抽水资料,对该地区煤矿开采造成的地下水含水层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前后水质化验数据,对区内水资源水质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区内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含水层、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成了严重影响,煤矿开采要应积极运用新型高效合理的开采技术,同时加强对区内水资源及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12.
13.
研究生态恢复方法,以恢复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以无痕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生态恢复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循环性、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以及安全性原则,通过湿地用水预处理、湿地用水净化工程以及生态景观修复工程3部分设计景观设计生态恢复工程,为恢复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西部地区某市的黄河湿地作为研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设计生态恢复项目实施后,黄河湿地的斑块数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明显提升,黄河湿地沉积物内的总有机碳、总磷以及总氮呈现下降趋势,验证了景观设计生态恢复项目可以改善西部地区黄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煤矿区能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为今后煤矿区环境恢复探索全新治理方法。采用遥感技术收集研究区域的地面塌陷、土壤侵蚀与污染、植被破坏、水体破坏等情况作为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完成数据采集与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指标评价标准并计算隶属度函数,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此后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实现煤矿区能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评价。以鄂尔多斯市某煤炭区为研究对象,验证分析发现,该研究区域煤矿资源开采后地面出现明显塌陷,土壤与水体均出现严重污染,植被覆盖率也显著降低。为此,提出遵守法规科学管理、协调煤炭价格实现费用支持、治理塌陷并保护自然资源等治理对策,为今后生态环境治理找到了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仅短期内抑制污染物,无法彻底分解污染物,导致水体净化和循环再利用效果差,提出黄河兰州段湿地景观水体净化处理及循环再生利用方法。通过种植旱伞草与鸢尾等植物,添加65%炉渣、25%砖块、10%砾石的填料,布设湿地景观,净化处理水体;利用厌氧池与缺氧池等一系列装置分解废水污染物,完成水体循环再生利用。试验表明,布设黄河兰州段湿地景观,有效净化处理水体内的化学需氧量、总磷、硝态氮,夏季指标的去除率高于冬季;布设黄河湿地景观,有效净化处理水体内的氨氮,冬季氨氮去除率高于夏季。水力负荷对化学需氧量、总磷的净化处理效果影响小;水力负荷越小,硝态氮的净化效果越佳;当水力负荷超过10 m3/(m2〖KG-*2〗·〖KG-*3〗d)时,氨氮的净化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6.
靳贝贝 ' target='_blank'> 张传东 ' target='_blank'> 刁文博 ' target='_blank'> 姚娇娇 ' target='_blank'> 《中州煤炭》2022,(12):129-134
矿区经过多年的露天粗放式开采,形成了12处边坡及相对应的采矿平台,对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共计损毁土地面积11.860 9 hm2。为了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栾川县历史遗留露天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讨论了治理区生态恢复治理方法,采取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挡土保水岸墙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及后期养护等最优的生态恢复工程,达到改善治理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缓解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同时,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传统地质调查存在信息庞杂、叠加失真和评价失效等问题,难以应用于工程决策中,而大量勘察工作所积累复杂多样地质数据,也给工程顺利进展带来极大困扰。以洪泽湖北部黄泛区(泗阳县)为例,从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及可视化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基于钻孔数据的三维建模的一般过程,包括数据库建立、系统开发、信息查询与管理、三维模型建立及可视化分析。研究得出,基于Access数据库建立了综合地质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和软件的基本功能;基于Sakia3D平台,采用“钻孔—层面”模型方法,建立了泗阳县三维地质模型;研发了基于三维模型的剖面分析和专业剖切分析功能。研究提高了软件可操作性,节省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湟水水资源质量的变化,以控制水体污染和保护水环境,根据湟水干流多个断面的2000—2016年水质实测资料,总结整理主要污染因子,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和季节性Kendall检验分析对湟水流域进行了水质空间、时间上的演变特征分析及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污染防治任务重。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风电场不同程度的粗放施工、过度开挖、渣土随意倾倒、环境恢复工程滞后等问题,评价了响屏山风电场生态环境,治理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渣坡带来的植被破坏问题,并进行了恢复治理技术研究;综合运用渣坡整理工程、挡墙工程、排水沟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等技术手段,对渣坡堆放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并分析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实现了响屏山风电场周边地质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不仅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而且对风电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具有示范及指导意义,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0.
矿山目前处于露天开采状态,由于多年的粗放式,对原有地质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阿克塞县水泥用石灰岩矿地质环境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发现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发育不稳定斜坡和土地损毁情况,其中损毁土地面积共计246.87 hm2,并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和土地复垦方法讨论,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与恢复治理,使矿山企业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恢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