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总结回顾了我国近年来的火灾事故变化趋势,收集整理了自1994年以来国内20例火灾致倒塌并连带人员伤亡典型案例,从建筑物使用功能、结构类型、倒塌特征以及倒塌用时等4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分析,给出了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一般火灾倒塌原因及耐火时限统计规律,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结构的火灾现场实战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尹亮  阚强  范峰  叶继红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12):1668-1671
对建筑结构火灾中的倒塌事故进行预警是当前建筑灭火救援亟需研究的内容。对现有的倒塌预警手段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其优势与不足之处,针对当前的预警手段仍集中于“单点探测”,在部分典型建筑的火灾救援中应用受限等问题,着重对干涉雷达的使用进行了介绍,对雷达波穿透大空间局部火焰体的性能开展了测试。研究发现:干涉雷达波基本不受油盘火焰影响,整体装置误差处于亚毫米级,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区分非结构构件引起的变形,并建议完善使用多雷达组合获得关键构件空间坐标的方法,开发的基于区域探测的预警装置及算法,对重要建筑在使用全寿命中的位移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火灾下钢结构倒塌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消防救援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起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高度关注,亟需开展建筑火灾倒塌预警方法研究.文章基于足尺结构受火试验数据和参数化数值分析结果,提出火灾下门式钢刚架的四种典型倒塌模式,重点研究不同倒塌模式下结构关键易测参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可用于预测火灾下门...  相似文献   

4.
建筑倒塌是火灾次生灾害,造成经济财产损失及消防员伤亡较大,因此本文对国内外伤亡较多战例开展统计、对近十年以来5起国内典型火灾引发建筑倒塌原因、倒塌监测方法等开展分析.建筑倒塌的原因一方面是建筑结构自身承重柱被破坏,另一方面是爆炸等外界因素引发倒塌.监测建筑倒塌的方法首先是无人机等进行整体环境的侦察,然后观察温度等指标是否异常,最后注意是否有异响声,有吱吱声意味着墙体随时倒塌.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实际火灾救援中火灾场景、荷载水平等不确定因素对倒塌预警准确性的影响,基于可靠度理论提出了预测受火建筑倒塌剩余时间的方法。采用经试验验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火灾下门式钢刚架结构倒塌进行仿真模拟,基于火灾下门式钢刚架结构四种倒塌模式和三级倒塌预警指标,研究升温工况、柱脚刚性、荷载比等因素对倒塌剩余时间预测的不定性影响,通过蒙特卡罗抽样,研究考虑各种影响的火灾下门式钢刚架倒塌预警指标概率统计参数。结果表明:倒塌剩余时间比仅与可靠度和倒塌模式有关,不受火灾现场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可以在火灾发生前通过理论分析提前计算得到;火灾中采用可靠度60%~80%对应的倒塌剩余时间比可以快速合理地预测受火刚架的剩余倒塌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枫 《上海建设科技》2021,(2):11-14,23
近年来,城镇建筑安全事故不断出现,导致城镇建筑安全事故概率增大.对国内1940年~2020年既有城镇建筑倒塌事故案例发生的原因及倒塌前征兆进行了统计分析.据倒塌事故的案例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建筑倒塌风险因素为:设计、施工原因导致的结构抗力不足、改扩建、屋面蓄水等原因导致的结构效应增大及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导致的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火灾下钢结构倒塌造成消防官兵伤亡的事故频繁发生,亟需开展建筑火灾倒塌预警研究.现有研究已表明:可以通过测量门式钢刚架柱顶和屋脊处的微变形来预测火灾下结构的倒塌,但由于高温和热烟气的存在,火灾下位移的实时测量问题尚需研究.该文通过试验方法研究雷达在实际火场位移测量中的可行性,首先设计一个缩尺单跨门式钢刚架的火灾试验...  相似文献   

8.
王浩 《今日消防》2021,6(1):59-60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体量迅速扩大,各种建筑物与日俱增,但由于火灾、爆炸、自然灾害和建筑质量等原因,建筑物倒塌事故时有发生,且倒塌事故常伴有人员伤亡.本文通过统计近些年部分国内外建筑物倒塌事故的有关数据,分析建筑物使用性质、建筑结构、倒塌部位、倒塌类型和火灾燃烧时长等相关信息,得出了一定的共性,旨在为消防救援部门从到场到实施救援整个过程研究提供相应可行的处置对策,对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结构在火灾条件下倒塌破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逐步增多,火灾荷载和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如果因火灾而造成高层建筑倒塌,必将给救人和救火带来更大的困难。据调查,美国“9·11”纽约世贸中心倒塌的原因在于大火熔化了支撑钢筋,而不是飞机的直接撞击,在爆炸现场救火的300多名消防人员及警察因建筑倒塌而丧生。 一、建筑结构倒塌原因 建筑物中建筑构件名目较多,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建筑构件的性能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燃烧破坏的特点也趋于多样性。不同建筑构件均具有自身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火灾条件下…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结构防连续倒塌日益受到工程界的关注,已成为结构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连续倒塌的破坏机理及其分类,对连续倒塌的评价准则及其适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将防连续倒塌的研究分为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对其研究特点与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建筑结构防连续倒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火灾坍塌事故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媒体报道信息,对我国建筑火灾坍塌事故进行了调查,列出了所收集到的27个事例的基本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几个典型事例,总结分析了火灾坍塌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火灾坍塌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以现行燃烧性能分级框架内的小尺度动态管式炉法和中尺度单体燃烧试验为产烟模型,选取典型阻燃和非阻燃材料开展燃烧产烟试验,利用FTIR等气体分析技术实时测量烟气组分数据,借助有效剂量分数(FED)等计算模型进行烟气毒性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动态管式炉产烟气体分析计算的FED1值约为单体燃烧试验FED3max值的4~17倍;难燃材料单体燃烧试验获得的FED值较小,通常在0.15以下,而易燃材料的FED值则高达0.65;以小尺度动态管式炉和中尺度单体燃烧试验为产烟模型,应用毒性组分计算模型FED1和FED3,可对材料在火灾无焰燃烧(氧化热解)阶段和通风充足的有焰燃烧阶段的烟气毒性做出具有代表性的有效便捷评价。  相似文献   

13.
介绍林火研究各专业领域的工作,总结近年来林火研究涉及的林火基础理论、林火预防、预报与监测预警、火灾扑救及风险评估、林火管理与恢复重建等内容。分析我国林火科学学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索性地提出包括4个子学科的林火科学体系的学科构架,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借鉴,从拓展领域、规划预防体系、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提示应急救援效率等方面对林火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某底框架商住楼在火灾中倒塌原因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屈立军 《工业建筑》2002,32(10):79-81
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某钢筋混凝土底框架商住楼柱子的耐火稳定性。结果表明 ,该建筑的下部商业用房中火灾荷载和上部实际作用的重力荷载均较大是该建筑物于火灾中倒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付家冲隧道监控量测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控量测在隧道新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安全与指导作用.付家冲隧道左洞ZK26+ 081断面和右洞YK25 +547断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是影响隧道施工进度最严重的两次.结合工程具体情况,从监控量测和地质超前预报两方面提出塌方预警,从岩层分布、雨水侵蚀作用和施工方法等方面分析塌方原因.针对以上两个典型塌方段,通过监控隧...  相似文献   

16.
建筑节能耐火窗是为防止建筑外立面火灾向室内蔓延而设置的重要建筑外围防护结构。笔者从建筑防火的角度系统调研了近年来关于建筑节能耐火窗耐火性能的相关研究,针对应用场景、耐火性能研究和测试方法、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展望了耐火窗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结果表明:当前建筑节能耐火窗耐火性能的研究仅侧重于节能或耐火一个方面,未来对耐火窗性能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节能和耐火两个方面。耐火窗将推动家庭式防火避难间的发展,提高保障人员生命与财产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During the excavation of the underground powerhouse in the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under construction, stress–structure controlled collapse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evolution of this kind of collapse, an in situ experiment involving microseismic (MS) monitor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left main/auxiliary powerhouse. In this paper,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structure controlled collapse ar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A field surve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S monitoring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a typical stress–structure controlled collapse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monitoring period. These methods provided a consistent set of results, namely, that tensile fracturing is the rock-mass fracturing mechanism that is most active during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stress–structure controlled collapse. In addi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microseismicit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d collapse was also obtained. The results provide a direct case history that will assist the prediction and support of stress–structure controlled collapse disasters and contribute to excavation of deeply-buried cavern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