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与上部的青山口组泥岩存在大的波阻抗差,导致扶余油层顶面T_2反射同相轴表现为连续、低频的强反射特征。在T_2强反射特征影响下,扶余油层上部的FI1油层组砂岩特征不明显,常规振幅属性砂岩预测能力差。应用奇异值分解技术将常规地震数据分解成不同分量的数据集合。波形分解后不同分量反映不同级别的地质、地层特征,T_2强反射对应第一分量,去除第一分量,可有效突出掩盖在区域强反射背景下的砂岩弱反射特征,可大大提高对F11层砂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安达向斜达9井扶余油层油流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源岩的机质丰度证实,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K2qn1)暗色泥岩达到生油指标.通过原油物性、色谱参数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进行了对比.C2920S/(20S 20R)等参数表明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的成熟度低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的原油成熟度;伽马蜡烷等指数证实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的形成环境与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原油的形成环境不同;三环萜烷/藿烷母源参数证实达9井扶余油层原油与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具有亲缘性.因此,达9井扶余油层的原油主要来自安达向斜青山口组一段烃源岩的自生油.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古龙凹陷Y54井区西部青一段厚砂岩区的地震反射超强,屏蔽了下伏泉四段扶余油层砂岩的反射能量,造成地震反射特征与实际钻遇砂岩应有的地震信息严重不符。为了恢复真实的地震反射振幅,采用地震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消除上覆青一段厚砂岩强反射屏蔽作用,提高扶余油层砂岩储层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目的层地震反射相对振幅在纵向和横向上的能量分布更加均衡,分辨率得到明显提高,主频由20 Hz提高到26 Hz;基于新的地震处理数据,地震振幅属性预测的砂岩厚度与区内16口钻井实际钻遇砂岩厚度的相关性由原来的43.7%提高到81.25%,同时地震反演预测结果也得到了盲井验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的地震反射异常地区的储层预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多呈短条带状及透镜状,平面上错叠连片,纵向上与泥岩成薄互层,单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性强;为了提高这类储层地震预测精度,采用了砂体分类综合预测技术。综合利用探井、评价井钻井资料,根据钻遇的储层厚度进行砂体分类;结合地震构造、沉积等寻找砂岩发育最优区,优选部署井位。根据研究结果,累计部署井位106口,钻遇砂岩成功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外围油田扶余地层广泛发育低孔、特低渗的致密油储层,其河道砂体具有"窄、薄、差"的分布特点,依靠目前的稀井网资料,对井间砂体展布的连续性刻画仍存在较大的随机性,难以满足油气开采的需求。为此,以长垣外围油田芳38区块扶余油层为例,采用基于地震主分量分析(PCA)和Fisher判别的方法预测窄小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将PCA法应用于地震属性的降维优化处理,形成了地震PCA分析方法,井旁道的三个地震主分量信息占原始数据总体方差的95.5%,有效降低了地震属性维度,消除了多种地震属性之间的冗余信息;②在无法建立常规地震属性和井点砂岩厚度线性相关函数的情况下,将多元统计学的Fisher判别理论应用于窄小河道砂体的判别、分析,结合井点砂岩厚度和井旁道的三个地震主分量信息建立了Fisher砂、泥岩判别分析模型,既融入了井点砂岩厚度又考虑到地震数据的空间距离影响,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③研究区的窄小河道砂体具有厚度小、向两侧尖灭快的特点,在常规地震属性预测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地震PCA的砂泥岩Fisher判别分析法,以砂岩厚度1.5、2.0、3.0m为分类界限时,判别模型中砂岩回判正确率分别为90.0%、88.9%和87.5%,对河道砂体判别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运用地震属性和沉积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识别河道砂体和有利储层。综合应用单井相分析及储层岩性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及地震属性分析、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对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扶余油层的沉积相类型为曲流河相和浅水三角洲相;砂体主要富集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中部主要沉积泥岩。  相似文献   

7.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南部主要开采和勘探的目的层,作者通过大量岩石薄片的研究,认为该油层是由砂岩、粉砂岩、泥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的一套韵律沉积;砂岩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明显地影响着物理和化学成岩作用;自生高岭石、自生石英和方解石分布广、含量大,是对储集性能影响较大的胶结物;而富含长石、岩屑和矿物成熟度低,则是本区砂岩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难以适应松辽盆地中浅层岩性圈闭识别的要求.而目前解释和反演手段较单一,也很难解决扶余油层所面临的丰度逐渐降低、主体砂岩发育条带高度分散、厚度减薄、储层预测难度大等诸多困难.为了提高扶余油层的探明储量,开展了广义s变换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以提供岩性圈闭中河道和砂体的有效识别及预测方法.应用该方法,编写了模块并在高台子、敖南等工区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在扶余油层河道砂体识别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地震解释和反演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出5个中期旋回、16个短期旋回,建立高频等时地层格架,并通过层位标定、小层对比建立井震格架;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区高频等时地层格架下各个短期旋回的测井相模式及沉积相,认为该区沉积相为介于经典曲流河与经典网状河之间的河流类型; 在高频等时地层格架下建立相控砂泥岩模型,应用模型约束叠前地震数据进行相控反演,依据相控叠前反演结果进行储层预测,形成了基于等时相控反演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震识别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本区叠置砂体预测问题,在反演剖面上后验井2m以上砂岩刻画清晰,1~2m砂岩在反演剖面上也有响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量钻井与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现阶段5种油藏类型三维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系列。基于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的保幅拓频处理、叠前叠后敏感属性融合应用、含油气性综合判识等是河道砂岩油藏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测井约束层序细分、沉积微相随机模拟结合阻抗岩相概率体识别沉积微相与岩石相、相控约束多参数预测有效储层等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地震描述。在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预测滩坝砂岩油藏的有效储层。甜点属性、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岩性概率反演等技术,可有效描述浊积砂岩油藏。通过断层增强处理,应用多属性体联合识别断层,进行断层平面组合优化、空间立体解释等可以精细刻画复杂断块油藏。技术有效性是随着地震资料精度和品质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测井资料丰富的高频信息和完整的低频成分补充地震有限带宽的不足,用已知地质信息和测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通过反演得到高分辨的地层波阻抗资料,为储集层的精细描述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利用多井约束反演方法对四2区含油砂体进行了精细描述和研究,丰富了地震资料的解释成果,从整体上提高解释精度,解决了薄互储层识别难的问题,并对地震反演原理、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秋里塔格地区地表高陡“刀片山”地貌导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难度大;地腹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复杂导致地震成像效果差、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上述“双复杂”情况导致地震资料解释多解性强、储层预测干扰因素多。为此,基于新处理的叠后深度域三维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分断盘定性恢复岩相分布与演化,利用主因子分析技术将地震属性转换为主因子,经过与井点实测有效储层(孔隙度>6%)累计厚度拟合,计算得到目的层段有效储层厚度,并探讨了有效储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得到以下认识:①目的层段以中厚层砂岩为主,在融合剖面上表现为低频,少量薄砂岩或泥岩则表现为高频。②在砂岩大面积展布背景上,有效储层横向分布具有非均质特征,其中上盘连续性好、厚度大(50~65m);中盘连续性差,局部厚达75m,最薄仅45m;下盘有效储层连续性中等,厚度偏小(50~60m)。③岩相是控制有效储层横向连续性和厚度的主要因素,北东—南西向断裂也对有效储层分布起调节作用。笔者将地震沉积学应用范围从构造简单区的中浅层扩展至表腹“双复杂”区的深层,扩大了应用领域,为具有类似背景地区有效储层预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孔一段一沙四段下亚段沉积时期,东营凹陷南坡发育以漫湖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紫红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分布,并穿插多期火成岩,给红层的储层预测带来了较大困难。根据红层的地震、地质特征,对钻井揭示红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速度特征等进行统计,对研究区孔一段上亚段的岩性组合及其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孔一段上亚段上部砂岩相对不发育,为泥岩与火成岩组合,强振幅反射主要对应火成岩与泥岩的界面;下部发育砂、泥岩互层穿插火成岩组合,中一高频、中一弱振幅反射主要对应砂岩与泥岩、砂岩与火成岩的界面。进而分析了对砂岩敏感的地震属性,并利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与自然伽马反演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对研究区红层储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在陆相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对于陆相沉积的薄砂岩储层,其地震储层预测的可信度与油气勘探开发的关系十分密切。采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地震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以测井、地质信息作为约束条件,通过拾取有效的地震波振幅、相位和频率信息,对胜利油田孤岛南区馆陶组薄砂岩储层进行了钻前预测。对26口新钻井的统计结果表明,预测与实钻吻合。这表明该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珠江口盆地X油田韩江组高泥质疏松砂岩段扩径严重引起测井曲线质量差、波阻抗属性叠置严重、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等难题,形成的薄储层精细表征技术概括为"三步法":①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重构能得到反映真实地层特征的弹性曲线,进而解决在疏松砂岩井段因扩径严重导致测井曲线失真的问题;②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识别难的问题,新构建DVT敏感特征参数来区分砂岩与泥岩;③利用波形指示高分辨率反演方法预测高泥质疏松薄砂岩储层的空间展布。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在X油田注水收效、调整井优化实施和开发调整方案井网设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解决了该油田3~5 m薄层精确描述的难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高泥质疏松砂岩薄储层预测的技术流程。该技术对同类油藏表征和油田高效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埕岛油田东斜坡地区东营组目的层段砂岩储层较薄,砂、泥速度差异较小,三维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描述难度大等问题,从小波分频处理基本原理出发,阐述了小波分频处理技术对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可行性,探索应用了该技术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以测井资料为约束地震反演储层描述新技术,对东斜坡东营组储层分布空间和展布规律进行了反演、预测和描述。应用结果表明: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小波分频特殊处理,地震资料主频有所提高,频带得到了进一步拓宽,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识别薄储层能力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通过测井约束反演,充分发挥了井、震各自优势,精细刻画了储层的展布特征,落实了储量规模,有效解决了储层预测的困难,为下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英伟 《断块油气田》2013,20(2):162-165
在大庆长垣G地区P油层重构反演中,利用波阻抗的低频分量和自然电位的高频分量.融合、重构了拟波阻抗曲线,开展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特征参数重构反演以及反演后处理工作,拓宽了地震频带的重构反演方法,极大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较好地界定了砂体对接关系及其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不仅能够识别出大于5m的厚砂层,而且能够识别出约2m的薄砂层;砂体呈窄条带状断续分布.、研究区储层平面、层间矛盾突出,不同相带吸水变化较大,间歇性吸水,甚至不吸水,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田边部储层及井间河道砂。该研究充分挖掘了地震资料的潜力,对已开发油田的构造和储层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落实了储层分布特征和剩余油潜力。  相似文献   

19.
塔北隆起西部玉东地区白垩系巴西改组广泛发育薄层砂岩,形成受构造控制的岩性圈闭。储层厚度约3~5 m,而常规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储层预测难度大。从正演模拟出发,结合实钻井资料,设计不同的正演模型,分析了不同薄储层发育模式对地震波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厚层块状砂岩发育时,振幅最强,而薄砂层发育时,振幅相对减弱;块状砂岩内部泥岩隔层发育时,振幅降低的同时波谷变宽。通过波谷宽度与振幅2种属性聚类交会,参考已钻井岩相信息,形成地震相平面图,平面上实现储层的定性预测;在此基础上开展相控约束下的高分辨率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明确含油砂体分布范围。实钻结果证实储层预测吻合率较高,纵横向上符合地质认识,从而明确了玉东地区白垩系巴西改组千万吨级油气勘探潜力,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后期薄砂层油气藏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关键是储层定量预测,而地震反演是进行储层定量预测的核心技术,其难点在于薄层分辨、岩性识别等。拟声波反演技术是根据能够反映储层特征的非声波储层地球物理测井信息构建的具有声波量纲的新曲线进行储层预测反演的,它是解决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种有效手段。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胜北地区白垩系地层砂、泥岩声波速度差异小,声波时差曲线对砂、泥岩的岩性反映不明显,储层预测难度大。作者使用与岩性相关性好的自然电位曲线(SP)构建拟声波曲线进行储层预测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落实了该区白垩系油层的分布范围,达到了油藏精细描述的目的,为该区下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