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国着力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兼顾环境规制、绿色创新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取环境保护、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三重红利”,已成为当今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在3种权重矩阵下比较环境规制、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测算出主要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并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绿色创新是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在3种空间权重矩阵下均具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强度在地理距离矩阵下每增加1%,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将提高0 065%;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表现最为显著,影响系数达到0 066。2)从溢出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在地理距离矩阵下能够直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绿色创新则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倒逼推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3)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动作用在西部地区表现最为突出,在东部、中部地区作用并不明显;绿色创新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正向驱动作用则呈现出西部大于中部、中部大于东部的发展趋势。我国各地区应努力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与城镇化水平,积极推动高污染企业的产业转型,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和实施地区差异化政策,以避免“污染避难所效应”式的产业转移,这对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对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2017年东北三省35个城市和地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产业转型中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及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或高级化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低水平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有利;随着资源禀赋水平逐渐提高,环境规制的作用趋于不利,资源依赖则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结合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时序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特征以及各因素作用关系,今后应依据东北地区资源路径问题加强环境规制的分类实施,并积极发挥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引导革新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000—2017年东北三省35个城市和地区为研究主体,分别对产业转型中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进行时空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回归等方法探讨环境规制、资源禀赋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门槛特征及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资源禀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或高级化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其中,低水平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转型有利;随着资源禀赋水平逐渐提高,环境规制的作用趋于不利,资源依赖则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结合东北地区产业转型的时序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特征以及各因素作用关系,今后应依据东北地区资源路径问题加强环境规制的分类实施,并积极发挥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的引导革新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2—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以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Kernel-Density估计方法考察该时段区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核密度曲线,最后,在通过面板数据适应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计量,并对其时空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在不同省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距,体现在下游地区的效率显著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2)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IGWRE)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市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3)通过效应分解得知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发达程度、经济进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社会投资、对外开放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5.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聚集区、水生态功能区,但是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消耗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旨在探究以水资源要素为中心考量长江经济带的资源分配如何影响绿色发展效率,同时厘清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调整在其水资源要素影响绿色发展效率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论文基于2003—2020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slack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分析水资源总量、用水效率和水资源质量三重约束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并检验了产业结构调整的3个维度,即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以及产业结构软化的中介效应及其与水资源约束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1)水资源约束中用水效率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影响最大,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促进力度表现出上游>中游>下游的特征;2)从中介效应来看,长江经济带全流域主要是产业结构软化在用水效率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时发挥了中介作用,分流域来看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发挥了主要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上游地区水资源总量影响绿色发展效率时表现出了中介作用,在下游地区用水效率、水资源质量影响绿色发展效...  相似文献   

6.
建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超效率模型测度2002—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以及上、中、下游三大区域的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利用Kernel-Density估计方法考察该时段区域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核密度曲线,最后,在通过面板数据适应性检验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进行计量,并对其时空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在不同省市具有明显的空间差距,体现在下游地区的效率显著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2)工业绿色水资源效率(IGWRE)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市均具有空间集聚特征;3)通过效应分解得知经济发展程度、工业发达程度、经济进步、环境规制、产业结构、社会投资、对外开放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有显著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7.
王芳琴 《资源与产业》2022,24(4):113-123
利用泰尔指数和第三产业相对比重刻画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揭示异质性人力资本、资源集聚及二者交叉耦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分析其地区差异的原因,以期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高级人力资本是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影响因素,其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贡献为15.31%;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分别为46.93%和28.99%;初级、中级人力资本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变量,高级人力资本促进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力为72.99%),中级人力资本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力为75.77%);制造业资源集聚对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推动作用分别为90.73%和80.59%,生产性服务业资源集聚对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贡献分别为89%和82.68%。因此,在东部区域,应借助高级人力资本积累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吸引集聚,同时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通过二者的循环因果互动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在中西部区域,中高级人力资本和制造业集聚的“双翼驱动”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核心动力,在制造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应侧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并引导二者协同发展,重视制造业集聚与人力资本之间的互动和匹配。  相似文献   

8.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第一大经济区,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长江经济带也是我国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实现绿色发展。以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引入空间地理因素探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对于认识当前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合理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以推动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首先分析和阐述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水资源效率的溢出效应理论机制,包括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路径,并对产业集聚与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其次,研究选取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区位熵测算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运用SE-SBM模型测算绿色水资源效率,在邻接空间权重下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将溢出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部分。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显著且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的溢出效应;研发投入强度与第二产业占比对绿色水资源效率有负向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对周围区域的绿色水资源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包括:加快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承接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的准备;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产业集聚的“虹吸效应”转化为“辐射效应”;重视研发质量,提高研发转化率等。  相似文献   

9.
提升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是加快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以黄河流域36个资源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7-2019年能源效率投入产出指标的统计数据,采用C2R模型和SBM模型测算比较考虑环境污染产出和不考虑环境污染产出的能源效率值,并采用Tobit模型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政府影响力和资源开发程度方面分析考虑环境约束下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庆阳市、鄂尔多斯市、洛阳市、濮阳市、三门峡市、东营市、宝鸡市、咸阳市和榆林市外,黄河流域大部分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处于非有效状态;根据不同分类标准,成长型、油气类、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水平对全部和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上游地区资源型城市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对上游地区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游和下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影响力对全部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发程度对全部城市、上游地区资源型城市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此,建议各地市需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力度,提升政府影响力和加大加快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利用SBM模型(slack based model)计算2004—2018年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并与传统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然后分别利用Moran's I指数、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以期确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机制,为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利用与优化配置提供参考。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上游、中游地区下降趋势明显;水资源绿色效率存在空间集聚效应;邻省的经济水平、环境规制、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占比对水资源绿色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邻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资源禀赋、农业用水比重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城镇化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大对环境治理的资金与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产业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是否存在生态改善效应,以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3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生态效率,将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扩展到生态效率领域,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之间是否存在EKC曲线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上游地区生态效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大部分城市的产业升级指数已经经过拐点,位于“U”型曲线右方;经济发展水平对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以及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有效提高长江经济带生态效率。建议加强上下游地区间生态环境治理策略互动,继续发挥产业升级的生态效率提升作用,推动中上游地区产业升级,加强环境规制,合理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发展,引入外资的重点正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文章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就FDI质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FDI质量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的FDI质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长江下游地区更易吸引高质量FDI,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规制政策更为宽松,长江上游地区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3)环境规制与FDI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当环境规制低于门槛值时,会吸引污染产业转移到长江经济带,造成“污染避难所”效应;当FDI质量低于门槛值时,FDI流入的增加会造成长江经济带产业“低端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发展,引入外资的重点正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文章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就FDI质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FDI质量与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长江经济带下、中、上游的FDI质量、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长江下游地区更易吸引高质量FDI,长江中游地区的环境规制政策更为宽松,长江上游地区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3)环境规制与FDI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当环境规制低于门槛值时,会吸引污染产业转移到长江经济带,造成“污染避难所”效应;当FDI质量低于门槛值时,FDI流入的增加会造成长江经济带产业“低端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14.
工业企业的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须在提高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同时,控制节能减排。文章将“工业三废”放入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体系中,采用非期望SBM模型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9—2015年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以此为基础,引入空间杜宾模型重点分析若干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逐年上升之势,整体水平偏低,东、中、西、东北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该效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空间扩散效应,地区间技术交流成效显著;3)政府科技支持、技术转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直接效应,而技术转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该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依托于生态效率的改善,基于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座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生态效率,并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与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探讨生态效率时空演化格局的内在规律, 实证分析生态效率驱动因素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2005—2016年经济带生态效率总体呈平稳态势,上、中、下游呈现“阶梯型”分布,下游依次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部分地区生态效率呈“两级型”分化趋势;城市间生态效率发展存在空间联动效应,与生态效率高的城市为邻,其正向溢出作用促进城市状态向高水平跃迁,而与生态效率低的城市为邻,其负向作用拉动城市状态向低水平发展;人口规模与产业升级对经济带不同流域具有异质性作用,其提升下游生态效率而抑制中游和上游生态效率,产业升级与生态效率存在“U”型关联,意味着产业升级在短期内并不能使生态效率状态改善,而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率向高水平状态演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十六大”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来,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概述了国内学者关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学者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总体变化的研究较少。应用产业结构变化率,研究了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化特征;应用产业结构偏离度,研究了产业结构协调性;偏离-份额分析了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通过以上分析方法得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JP2〗构变动幅度强于全国,个体变动差异明显;产业协调性优于全国,但需要协调的产业不同;10年(1999-2008年)来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由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和全国增长份额贡献,区域竞争力份额有待提高;全国增长份额在东-中-西部资源型城市中表现出“3-2-1”的倍数递减效应;产业结构转移份额是引起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第二产业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资源型城市区域竞争力有待提高,急需注重竞争力的培育;注重朝阳产业培育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均较快,产业结构调整不力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