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为管道的防腐和修复提供了一种经济和有效的解决方法。详细介绍了等径压缩HDPE管内衬法修复在线旧管道技术及其配套设备和工艺。该技术适用于陆上和海上的各种管道(天然气管道、输油管道、注水管道、排污管道、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等)的防腐和再建,开辟了管道防腐和修复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发展历史和运行概况,基于美国黑迈撒输煤管道和中国神渭输煤管道等工程实例,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系统组成、流变特性关键技术参数、防沉降技术、测控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已建管道特点,提出了理论、实验、材料、设备、管理等技术在输煤管道中的发展及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发展历史和运行概况,基于美国黑迈撒输煤管道和中国神渭输煤管道等工程实例,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系统组成、流变特性关键技术参数、防沉降技术、测控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已建管道特点,提出了理论、实验、材料、设备、管理等技术在输煤管道中的发展及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4.
Danby公司为大直径管道内衬修复提供另一种解决方案。Danby管道内衬修复系统能修复直径24英寸或更大的管道.并可适用于任何形状的管道(椭圆、拱形、圆形等)。同时可适用于任何材料管道(CMP。KCP等)。如果你的管道需要结构性修复或仅仅加衬以提高流量能力.请使用Danby管道内衬修复系统。  相似文献   

5.
胡华 《金属矿山》2005,(5):12-15,47
分析了浆体动态管道输送的粘弹效应,建立了管道输送粘弹塑性流变模型,推导了流变方程,并从粘弹性能量释放对管道的作用力、管道的共振、疲劳损伤等方面分析了粘弹效应对输送管路的损伤破坏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浆体输送管路设计、阻力计算、管道输送参数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浆体输送中管道损伤破坏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充填管道的稳定性是充填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而充填管道堵塞是料浆输送过程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事故。为合理分析充填管道堵塞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在综合分析充填管道堵塞事故的基础上,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了充填管道堵塞事故树模型。通过分析和计算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找出了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路径共有落入异物、格筛破损、管道内径不当等22条,预防充填管道堵塞的途径共有合理控制料浆配比、规范相关设计、消除管理缺陷等4种;水泥用量不合理、料浆配比不合理、弯管较多等16个因素是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最重要因素。事故树分析法能对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做出全面的阐述,并根据结构重要度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充填管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1)此实施规范接受了现场机器制作螺旋缠绕衬管嵌入现存的直径为6-48英尺的管道进行修复的过程,嵌入后,螺旋缠绕衬管被挤压在现存管道的内层,或者螺旋缠绕衬管嵌入固定直径管道后不被挤压,在螺旋缠绕衬管与管道之间的环形空间灌薄浆,这种修复程序可用于各种管道,如:厕所下水管道、雨水下水管道、电缆管道与工业管道等。  相似文献   

8.
传统选煤厂二维管道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效率低下及难以发现管道碰撞等问题,三维管道设计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直观表达方式和强大的碰撞检查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管道设计难度,提升管道设计效率。论文以安家岭二号矿井选煤厂管道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SolidWorks的选煤厂三维管道设计的思路和步骤、选煤厂三维管道设计的优势和存在的技术难点,简要说明了选煤厂三维管道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千米漏气率是考核抽采管路气密性是否良好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管道内气体流动状态进行分析,得出管道局部阻力、沿程阻力、漏风量等因素对管道漏气率和测试基本条件影响较大、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的结论。通过对计量及负压测试装置安装位置的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方法来解决管道局部阻力及沿程阻力等因素对管道负压测试的影响,并可为抽采管道千米漏气率的计算及可行性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着重研究了电磁力管道驱动原理和轮式密封容器在气体管道内运行的动能转换和传递,讨论了管道输送系统装置参数和运行参数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描述这些参数相互关系的电磁驱动力方程、管道输运方程、管道压力降方程和输送系统总效率方程等,从而为电磁力驱动密封容器管道气力输送技术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某海水输回水管道工程为例,介绍了玻璃钢管道输送海水的工程设计原则、管材比选、管径和流速的确定、水力计算、管道参数的选择、管道连接方式的选择、管道固定支墩的计算、检修措施、冲洗措施、工程特点等,以确保玻璃钢管道输送海水在工程应用中的安全、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2.
1范围 1.1本标准规范的是采用翻转法,利用水压或气压将浸渍过的树脂柔性软管翻入已有的旧管线或管道(内径4-108英寸)内,修复一条管线或管道的施工程序。通过向软管内输入循环热水或导入蒸汽固化树脂,固化时软管连续与旧管管壁紧贴在一起。这种修复管道的施工程序可用于各种重力管道和压力管道,例如:生活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工艺管道、电力管道、以及通风管道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管道现状分析,提出了管道敷设要做到技术经济合理,有效性和美观性的统一,指出了在进行管道计算、生产管道防磨损和法兰设置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文朋 《中州煤炭》2018,(9):70-73,77
随着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里程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管道通过了矿产探矿区、采矿区和采空区,这些地区以后均有可能会因地下矿产的过度开采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陷、地表开裂,进而对埋地输油气管道造成破坏。为了保障这些地区管道安全,需要对不同采空区情况提出适宜的治理措施,这对于采空区管道而言属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以蒲县—河津输气管道遭受的采空塌陷地质灾害为例,通过建立采空区沉降监测系统和开展管道应力状态分析校核等手段,综合物理勘测、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专家经验、管道应力计算分析以及采空区地质安全评价,采取管沟开挖、截排水、焊缝保护、适时抬管、降压输气、监测预警等应急措施,有效降低了管道遭受危害风险,保障了管道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5.
PE(聚乙烯)管道经过快一个世纪的发展,尤其是在燃气管道行业已经占领了主要地位。本文通过对PE管道的发展历史、规格性能和性能优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充分地展示了PE管道相对传统管道(金属管道等)的优越性。结合PE管道的特点和主要应用范围,总结了PE管道在燃气和给水管道工程中的注意事项。发展PE管道材料工艺及其施工工艺,可以实现管道工程项目合理且经济。  相似文献   

16.
蒋庆 《中州煤炭》2022,(12):62-66
为提升天然气顺序传输时的传输精准度,提出研究外边界条件下的天然气管道顺序输送压力特性。建立天然气传输管道的有限元模型,确定天然气在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密度、管道内沉积物密度、管道内空气密度等水合物外边界条件参数;针对天然气顺序传输时,管道沿线传输压力、管道轴向压力以及天然气传输流速与天然气传输管道压力损失梯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天然气管道的顺序输送压力特性。结果可知,天然气在顺序传输时,管道压力不仅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缓和管道轴向压力,还会随着天然气流速的增加而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针对膏体材料泵送充填开采过程中输送管道容易出现堵塞、压力失稳等问题,研究开发了压力监测系统、测压管以及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1861工作面膏体输送管道设置6个压力监测点,实现了管道压力实时监测,及早发现管道堵塞故障和预警管道破损危险,得出管道堵塞压力报警值为4MPa。  相似文献   

18.
《煤矿机械》2015,(10):35-36
针对管道维护以及煤矿井下事故现场信息采集等问题,设计并研制了一种管道探测机器人系统。介绍了管道探测机器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论述了探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程序控制方法,该机器人可实时采集管道内的环境图像信息和气体、温度等各种数据,并上传到上位机进行处理,为管道更新和修复工作以及煤矿事故抢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许志逞 《现代矿业》2020,36(5):29-32
由于梅山矿业公司的地面东南井至井下-303 m水平有接近350 m的垂直落差,如此高落差的输送成品混凝土,极易造成混凝土发生离析问题,直接影响成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坍落度和喷浆支护的回弹率等指标,造成管道输送的混凝土达不到井下采矿生产的安全要求。为了进一步为了更好地提高巷道支护的安全强度,梅山铁矿引入了新型胶凝材料水渣微粉,在喷浆支护中水渣微粉替代部分水泥,以求改进混凝土的技术指标,通过探索优化东南井的管道材质、管道的安装方案、管道的布置形式、管道的直径、一次下料量控制等技术要求,以求解决先期解决混凝土的离析问题,确定东南井管道的管道材质、管道的安装方案、管道的布置形式、管道的直径、一次下料量的详细参数,再探索优化新型胶凝材料的配比技术参数,使管道输送新型胶凝材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坍落度和喷浆支护的回弹率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管道输送的混凝土达到井下采矿生产作业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工程中的管道设计。对管道输送工程中的选线、敷设、管材、水力与强度计算、防腐蚀和试压等设计问题,根据设计规范规定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