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与答     
问:请问光纤连接器的尺寸是否比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系统要大很多? 答:近几年,光纤连接器、光缆和光电器件等光纤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光纤连接器的物理尺寸和外形(如ST、SC)一直被产品开发者和最终用户所关注。由于许多局域网应用只需要两根光纤(一根用于发射,另一根用于接收),所以需要用双芯光纤连接器。双芯光纤连接器的尺寸总是比用于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系统的PJ45插座的尺寸大得多,考虑到配线架上连接器密度因素,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系统更有吸引力;在工作站信息出口,双芯光纤连接器也存在严重的空间问题,在一个单孔美标安装盒上,很难设计面板和模块去支持2个以上的双芯光纤连接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几个生  相似文献   

2.
HP AdvanceStack交换器800T是一个高性能的分段交换器,适用于服务器区的网络连接。这台设备提供8个100Base-T端口,具有8个凹式收发器插槽,能支持任何组合的UTP(100Base-TX)或光纤(100Base-FX)收发器,其标准配置包括4个已经安装的UTP收发器。  相似文献   

3.
在用户选择布线系统时,经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一方面要保持较低的网络成本: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构建的网络系统能满足未来的应用发展要求。今天,答案经常在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多模光纤系统之间徘徊。对这一问题,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大多数以语音和数据混和应用的网络系统,为达到最佳性能价格比,需要采用一种铜缆和光纤的混合系统。对于传统语音和传真服务,非屏蔽系统(UTP)毫无疑问是最佳选择;但对于数据应用情况就变得十分复杂。对LAN系统,高性能5类UTP在达到最低初装成本的同时,可提供高达155Mbps的网络传输  相似文献   

4.
《微电脑世界》1997,(9):96-96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超高速网络应用,如622Mbps的ATM网络及千兆位高速以太网(Gbps)渐入端倪。业界似乎更加关注这一结果的出现,而忽视了其真正赖以生存的中枢神经——结构化布线系统,即一个由连接硬件及UTP、ScTP或光纤等线缆有机组合的智能系统。千兆位高速以太网(Gbps)及ATM网就是通过满足ISO,TIA布线标准的5类UTP、ScTP及光纤布线系统才得以正常传输的。 事实上,结构化布线系统恰恰是整个信息通信网络的生命线,也是高速千兆位以太网以及ATM网络所生存及运转的中枢神经系统。 因此,用户更有必要关注结构化布线系统能否支持未来出现的高速网络应用,以满足未来需求。市场上新近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简讯     
《计算机》1996,(16)
瑞典科学家发明防盗计算机 瑞典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新型防盗计算机。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这种计算机是用一根非常细的光纤穿在计算机外壳和内部元件上,光纤两头与一个微光探测器相连,探测器发出特定的光信号,光信号在光纤之中传输。当小偷想打开计算机外壳并想移走计算机元件时,就必然弄断光纤。结果探测器探测不到回来的光信号,触发了报警装置。  相似文献   

6.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调度指挥大楼5A智能化系统工程采用美国西蒙公司提供的6类UTP布线系统,总布线点数达到4000点。新建的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调度指挥大楼共设计4000个信息点,其中数据信息点2500个,语音信息点1500个,主干全部采用6芯多模光纤,数据部分采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世界光缆和设备市场不断急剧增加。在发达国家,光纤离家庭愈来愈近;在发晨中国家,长途干线网中光纤所占的比例愈来愈高。由于光纤及相关光电子元件的成本不断下降,以及光纤所具有的巨大带宽潜力,使基于光纤的通信网引起全球电信当局浓覃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双绞线是局域网布线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大类。其中,STP又包括3类线和5类线两种.UTP又包括3类、4类、5类及超5类线等等。与STP相比,UTP具有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等优点,便于布线.因此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商业布线系统的标准制定计划可以追溯到8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主要是由关键厂商对布线系统的分类起主导地位。让我们回顾一下有关的标准。EIA/TIA-568 直到1991年7月,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发布了ANSI/EIA/TIA-568,即“商务大厦电信布线标准”,正式定义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与相关组成部件的物理和电气指标。该标准规定了100ohm UTP(非屏蔽双绞线)、150ohmSTP(屏蔽双绞线)、50ohm 同轴线缆和62.5/125光纤的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 通常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光纤有入射和接收光纤就可以工作,但是,测量精度较低。因此,增加了补偿光纤,使其长度和所经路径与入射、接收光纤相同,光源的光耦合到补偿光纤后直接照射到光敏元件上,光敏元件的输出经中间处理后负反馈控制光源电压。被接收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网络世界》2005,14(7):63-65
非屏蔽双绞线(UTP)电缆最初主要是用来传输语音信号,且传输速率为64千比特/秒,如果用现今的通讯标准来衡量,这样的传输速率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自从它第一次开始传送数据而不是语音信号以来,UTP电缆能够处理的数据速率就在逐渐增长,甚至在UTP上传输100亿比特每秒(10G以太网)的规格正在起草中。  相似文献   

12.
新品视线     
HP两款交换器新品 让你用现在交换未来 HP AdvanceStack交换器 800T HP AdvanceStack交换器800T 是一个高性能的分段交换器,适用 于服务器区的网络连接。这台设备提供8个100Base-T端口,具有8个凹式收发器插槽,能支持任何组合的UTP(100Base-TX)或光纤(100Base-FX)收发器,其标准配置包括4个已经安装的UTP收发器。 它所提供的卓越性能,来自一个高速lGbps总线,可在任何端口上进行全双路操作。此外,它还有一个多交换器端口线槽,可将多个端口结合为一条速度更高的各交换器之间的单一连线。10/100Base-T自动感应也可在所有100Base-TX端口上配置。 随机提供功能强大的自动流通优化软件,包括Layer3交换(Layer 3 Switching)、Layer 3协议筛选(Layer 3 Proto-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光纤拉丝机的生产效率,提出一种基于DSP的光纤拉丝机控制方法;在分析了光纤拉丝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将DSP的面向电机的高速控制能力应用于光纤拉丝机控制系统中;利用TMS320LF2407A芯片的A/D转换模块(ADC)作为系统输入接口,事件管理器模块的PWM波形输出来控制拉丝电机,激光测径仪为反馈元件,实现对光纤拉丝机的闭环控制;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结果达到了控制要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UTP也环保     
德特威勒公司通过积极引进专利,在国内生产出了125MHz 和200MHz 的超5类性能的非屏蔽双绞线(UTP)产品,并且还将环保线缆技术低烟无卤无毒护套(LSOH)首次应用于 UTP,在国内生产出了符合当今环保潮流的橘红色 LSOH 护套的非屏蔽电缆,并在1998年先后获得了丹麦3P 认证、ISO9002和美国 UL 认证及国防通信网入网许可证。  相似文献   

15.
士英 《软件世界》1997,(9):18-20
网络管理人员一般都认为光纤很贵,而且不易安装和维护,实际上不是这样,它的价格并不十分贵,可靠性还特别好,又能提供灵活的网上需要,而且能适应任何数据传输速率。如果已经使用过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或同轴电缆的人,只需要再了解一些有关光纤的技术就可以使用光纤。本文不能对光纤作全面的介绍,这里只谈谈与网络有关的抗扑布局,光纤的技术特性,光纤电缆及测试。为什么要用光纤为什么要用光纤代替同轴电缆呢?首先考虑到它有很高的带宽,它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质量,能满足不同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而且能防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  相似文献   

16.
瑞典科学家最近发明一种新型防盗计算机。这种计算机是用一根非常细的光纤穿在计算机外壳和内部元件上,光纤两头与一个激光探测器相连,探测器发出特定的光信号,光信号在光纤之中传输。当小偷想打开计算机外壳并想移走计算机元件时,就必然弄断光纤,结果探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由测量光纤光栅传感元件的波长而得到振动参数的理论模型,介绍了测量系统信号处理,并对光纤光栅与加速度计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自从支持100Mbps的3类非屏蔽双绞线标准出现以来,满足4类、5类及6类UTP标准的布线系统迅速推向了市场,掀起了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热潮。但AMP公司全球网络副总裁N.D'aray Roche认为,6类布线系统的终结是光纤。 AMP公司针对各种不同的应用推出了多种全面的布线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系统综述 国信大厦结构化有线工程从1998年6月份开始至1999年1月15日结束历时6个月。该布线系统材料选用美国西蒙公司结构化布线系统产品及美国百通公司的增强性5类、6类UTP电缆及美国百通公司分管式6芯多模光纤。公司总部所在  相似文献   

20.
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系统已给网络设施带来巨大的影响。它使最终用户能不再依附局域网(LAN)而选择一种独立的布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