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皮明胶中和工序中的中和pH与中和时间对产品粘度的影响的详尽研究,确立了皮明胶中和工艺的最佳条件,从而提供了提高皮明胶粘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氟化铝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氟化铝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级中和沉淀法和二级中和二级沉淀法均不宜用于氟化铝生产废水的结果,理想的处理方法是碱过量中和酸回调法,辅加氯化钙的石灰乳中和法也可考虑采用。  相似文献   

3.
中和热测定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的实验.对于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手持技术融入“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的课堂教学.利用手持技术配合自制的教具完成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的温度变化前后数据的采集,有助于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酸碱发生中和反应过程中中和热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碳中和背景下,污水处理厂不仅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还要实现碳减排。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污水中潜在的化学能和热能进行回收利用,则可弥补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能量损耗,甚至达到碳中和的目标。为探明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性,通过对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实现碳中和案例的解读分析,总结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途径和主要减排工艺,并提出...  相似文献   

5.
以偏铝酸钠和稀硝酸为原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中和制备了氢氧化铝,并研究了不同老化条件对氢氧化铝粒度、晶相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中和温度得到的氢氧化铝的粒度随老化时间变化很小,其粒度由中和温度决定,因而可以尽量缩短老化时间;经过70 ℃中和得到的氢氧化铝的粒度为28~30 μm,高于50 ℃中和条件下的17~20 μm.中和结束后不同老化温度对氢氧化铝粒度的影响一致,因此可以采用较低的老化温度;75 ℃中和的浆液中氢氧化铝随老化时间延长粒度有变大的趋势,而低温(如40 ℃)中和的浆液中氢氧化铝随老化时间延长粒度有所减小,因而要获得较大粒子,较低温度中和后一般采用老化时间为0.5 h;老化时间对氢氧化铝晶相影响较小,中和结束后,氢氧化铝晶型转化基本完成,不随老化时间增加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张斌 《磷肥与复肥》1998,13(5):30-30
贵溪化肥厂采用磷铵料浆氨化造粒法生产三元复合肥,液封槽洗涤液的中和度是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指标,工艺要求洗涤液校正中和度控制在0.8以下,但生产时分析测得的校正中和度经常出现负值。本文对校正中和度小于零的原因分析如下。中和度(MR)=总n(NH3)总n...  相似文献   

7.
张昊 《清洗世界》2023,(1):103-105
提高污水处理工作的运行质量,可以使碳中和目标得到更高水平的实现。但是,国内很多污水处理工作简单的停留在水资源净化的基础层面,缺乏对碳中和目标的有效关注,唯有严格按照碳中和目标进行污水处理技术的调整创新,才可以更好的满足环保战略的贯彻需要。本文首先对碳中和视角下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结合碳中和目标的设计特点,制定了提高污水处理技术应用质量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概述磷酸二铵生产中中和度的测定方法,实验对比不同指示剂和试液量对中和度测定结果的影响,以找出恰当的指示剂(溴甲酚绿和酚酞)及试样量(3~4滴),并讨论杂质对中和度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国内部份洗涤剂厂采用烟酸磺化烷基苯的实际,根据有关工艺控制参数和原材料价格,对磺化后混合酸中和值和分酸后磺酸中和值与烟酸、烧碱的原料消耗以及洗衣粉产品成本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和探讨,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对混合酸中和值应严格控制,而对磺酸中和值应视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后提出控制考核指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免疫血清对不同CA16毒株的交叉中和能力及对致乳鼠麻痹CA16临床分离株的体内中和保护能力。方法将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病毒纯化液辅以弗氏佐剂经背部及侧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高效价免疫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用中和抗体效价终浓度为32 U的特异性免疫血清对18株不同CA16临床分离毒株及15株EV71毒株进行交叉中和指数检测;选取中和抗体效价为16、32、64、128、256 U的特异性免疫血清对可致乳鼠产生明显麻痹作用的CA16 FY-18株进行体内中和保护水平检测。结果获得的兔抗CA16 K168/8血清对14株CA16毒株的中和效价为1∶1 024~1∶6 144,GMT值为1∶3 153;可于体外完全中和18株不同CA16毒株,中和指数为100~5 623.4,平均值为794.1,而对15株EV71临床分离株中和指数仅为0.32~5.62,平均值为2.2;体内中和保护水平随抗体效价升高而增加,呈量-效关系,当中和抗体效价达128 U时,可完全保护乳鼠不发生临床麻痹反应。结论 CA16 K168/8疫苗候选株特异性免疫血清体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掺矿山酸性废水中和沉渣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加中和沉渣对低浓度Na OH激发的碱激发矿渣材料的初凝具有一定缓凝作用,但当Na OH浓度较高时,掺加中和沉渣反而对初凝具有一定的促凝效果,而掺中和沉渣均有助于缩短终凝时间。中和沉渣掺量在2.0%以内时,其对碱激发矿渣砂浆的强度无明显影响;XRD和SEM分析均表明,掺中和沉渣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和微观结构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中和的方法,制备了乙烯-丙烯酸(EAA)锌离聚体.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理论公式计算了离聚体的中和度,并探讨了熔融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中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范围内,升高熔融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中和反应的进行,提高了EAA锌离聚体的中和度.  相似文献   

13.
硝铵生产中,硝酸和氨的中和是十分重要的生产环节。准确测量和自动控制中和缶的 PH 值,对实现稳产、高产、低消耗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硝铵中和工段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碳酸钠和湿法磷酸为原料制备超低Ⅰ型三聚磷酸钠。研究了中和温度、中和时间、聚合温度、聚合时间、聚合升温速率以及中和料浆密度等对三聚磷酸钠Ⅰ型含量的影响。得出制备超低Ⅰ型(质量分数为0~3%)三聚磷酸钠的工艺条件:中和温度为80℃,中和时间为50 min,聚合温度为150~170℃,聚合时间为0.5 h,聚合升温速率为7~9℃/min,中和料浆密度为1.2~1.3 g/cm3。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碳排放”和“碳中和”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介绍,从节能减排、优化工艺、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介绍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和效果,从采取措施实现“碳中和”并通过独立第三方验证宣告实现“碳中和”两方面进行“碳中和”的规划和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高性能铜锌系辛烯醛气相加氢制辛醇催化剂,对催化剂的中和沉淀方式、中和温度、中和时间和助剂进行了考察,得到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活性评价。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正加法进行中和,控制中和温度为T3,中和时间控制在30~40 min,加入助剂,助剂含量b。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制备的高性能辛烯醛气相加氢制辛醇催化剂,其辛烯醛转化率99.98%,辛醇选择性99.90%;耐热后辛烯醛转化率99.97%,辛醇选择性99.98%,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我国硝铵工业的生产现状,对我国硝铵生产所采用的常压中和工艺、管式反应器工艺和加压中和工艺分别作了介绍并加以评述,指出今后常压中和工艺将受限制,管式反应器工艺和加压中和工艺是硝铵的发展方向,同时硝铵改性生产硝基复合肥和硝铵锌是硝铵农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腮风水痘联合减毒活疫苗(measles,mumps,rubella and varic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MMRV)中水痘病毒在人二倍体细胞(MRC-5和2BS)上蚀斑的形成情况,建立不中和法检测MMRV中水痘病毒滴度,并进行验证。方法观察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病毒在人二倍体细胞上形成的细胞病变形态,以及风疹病毒对水痘病毒蚀斑形成的影响;通过完全中和、部分中和以及未中和等方法,检测MMRV中水痘病毒的滴度,最终建立不中和法检测水痘病毒滴度,并对方法进行重复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风疹病毒不高于4.0 lg CCID50/孔时,水痘病毒在MRC-5或2BS细胞中产生的蚀斑形态发生微小改变,但蚀斑数量与完全中和风疹病毒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采用完全中和、部分中和以及未中和等方法检测MMRV中水痘病毒的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且不中和法检测水痘疫苗病毒滴度的重复性(RSD为2.3%)和准确性(回收率为97.8%~100%)均较好。结论在人二倍体细胞(2BS或MRC-5)上,不使用抗血清中和直接进行四联疫苗中水痘病毒的滴度检测完全可行,可替代MMRV中经典的使用抗体中和的病毒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改进MMR(麻疹-肋腺炎-风疹)和MRu(麻疹-风疹)联合疫苗中麻疹病毒的滴定方法。方法 在滴定MMR中麻疹病毒时,将中和肋腺炎、风疹病毒改为只中和肋腺炎病毒;在滴定MR中的麻疹病毒时,不中和风疹病毒,直接滴定。结果 中和与不中和风疹病毒对滴定联合疫苗中的仍病毒滴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简化了滴定方法,并解决了无合用的风疹抗体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吴军 《杭州化工》2011,41(4):31-32,37
增塑剂生产中的中和水洗过程发生的乳化现象,除给后续工序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外,还会发生乳化时中和水和洗涤水中含油量大增,因此物料单耗高,污水品质严重恶化.通过对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和操作优化(特别是破乳剂在中和水洗系统中的应用),消除了中和水洗的乳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