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已正式出台。《指南》指出,零食可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一定量的能量及营养素,科学、合理的食用零食不仅无害,而且对身体还是有益的。《指南》将孩子喜欢的零食分为了十大类,按“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个级别来推荐。我们特意请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莽与食品安全所的专家对各类零食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2.
《上海调味品》2011,(2):80-81
中国的饮食“南甜北成”,糖尤其受南方莱系的欢迎,南方的年菜几乎道道菜都有糖的身影,正月里的我们要注意了。糖的味道能使人产生愉悦感,但这种糖衣炮弹攻击的正是我们的身材,因为体内剩余无法消耗的糖会转化为脂肪贮藏在体内,导致肥胖。摄入大量的糖,不仅会发胖,还会消耗体内的钙,影响钙的吸收,很多嗜爱吃糖的小朋友都是矮矮的“小胖墩”,就是这个原因。低糖减肥法也是时下流行的一种减肥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张 《食品与生活》2005,(10):41-41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却并不科学,导致国人普遍出现个别营养素缺乏和总体营养过剩并存的怪现象,肥胖、脂肪肝等富贵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饮食方式已萌发为新的时尚。然而我国专业营养师十分短缺,且大部分在医院服务,即使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餐厅配备营养师的也是寥寥无几。能够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吃的是什么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4.
思想是历史的灵魂。民以食为天,民亦以食思之、悟之。中国的饮食思想生成于中华饮食历史之中,体现中国人对饮食的感知、认识和品鉴、评价的态度,是关于饮食文化的思想结晶;饮食思想是饮食文化的有机组成和重要精神库藏之一。《中国饮食文化百科全书》首次设“思想卷”,旨在荟蕞、提炼中华饮食思想文脉,爬梳名人饮食思想精华,揭示中国饮食存在的本质和价值底蕴。古今饮食思想多散见于各类典籍、著述,在饮食典籍中有较集中表达。本卷对饮食思想的发掘和梳理,不刻意寻求与饮食现象的阐释对应,而是注重抓住饮食思想的内涵和文化特征,尽可能贯穿饮食生活的经验和历史传统,努力凸显饮食思想对饮食品鉴、评判的引领意义,以下从思想卷选取两个词条,“现当代饮食美学”系本人撰写,“烹饪技术生成思想”系张子平撰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说起养生,未必复杂麻烦,也不是老中医或者健康偶像的专利。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善于养生,健康满满,元气十足的普通人。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有活力呢?丸阳健康电器带您走近他们,为您揭开他们的养生秘密。  相似文献   

6.
博鸿 《中国食品》2011,(7):63-63
世界开心果节并非一个官方认可的节假日,但是对于全世界开心果的爱好者来说,每年的2月26日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全世界的开心果粉丝将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来为这颗小小的、却古老的坚果庆生。在中国之所以称之为"开心果",就是因为它好像在微笑。微笑是一个很有感染力的东西,可以无国界的感染每一个人,让我们在生活中拥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做一个生活中的"开心果"。世界开心果节就是一个提倡大众通过健康的生活状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开心的人。开心果近些年已逐渐成为零食桌上的新宠,因为它是热量最低、脂肪量最少、膳食纤维最高的坚果之一。在美国,开心果是奥巴马总统最喜欢的零食之一。在印度,开心果是人们日  相似文献   

7.
吕斌 《饮食科学》2009,(4):25-25
孩子明明吃得不错,医生却告诉你,孩子的身体可能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相信不少家长都会感到奇怪。专家指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给孩子吃的东西应该都是比较好的,但由于家长作息安排不合理、喂养方式不恰当,使得有些小孩肚子根本就没吃饱.身体长期处于”隐性饥饿”状态.即营养不均衡状态.容易引起不良后果,如抵抗力低下、消瘦、厌食等。  相似文献   

8.
在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过渡的今天,讲究饮食营养,已是千家万户锅碗瓢勺交响曲的主旋律。不过,“爱吃”并不等于“会吃”。不少资料表明,相当一部分人并不真正理解“营养”二字的含意,有的甚至误认为:只有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等高档食品才有营养。在他们的餐桌上,精米细面取代了五谷杂粮,鸡鸭鱼肉排挤掉了水果蔬菜。  相似文献   

9.
过年不出门?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人过年不外出旅游,选择"宅"居在家,通过短信祝福拜年、微博交流、网购美食、团购订餐等方式过大年。的确,对于现代人来说,"宅"家过年最大的好处是应酬少了,能陪陪家人,抛却工作的压力,来个彻底的放松,生活也更"低碳"了。现代人过年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怎样"宅"家过个热热闹闹、健健康康的快乐年?  相似文献   

10.
在清宫的御茶膳房里,用醢(固体的酱料,如黄酱、面酱、豆豉酱等)料为主要调料烹制(或配膳)热膳(我称之为酱馔),是其具有传承性的一种供膳特征。这与满族的食俗有关。因受地域的农耕、生活习惯及气候、地缘关系的制约,这个民族在食酱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便演绎成一种俗定的食俎型格,并反映到人们日常的饮食生活中。  相似文献   

11.
●海外展团规模升级,新增印度及美国两大国家展团●上海时尚家居展2013年度主题:生活好礼一印、美展团加盟强劲增长中的中国消费品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外企业的关注并投身。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帝斯曼集团life’SDHA举办的“大脑智轮马力全肝”活动作上海科技馆举行。  相似文献   

13.
现代工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与危害。色、香、味俱全.是人们对饮食的追求。在色泽的诱惑下.在香气的刺激下.在味感的驱动下,“添加剂”轻易满足了人们的这种欲望。人们的食欲高涨.食量也随之大增。于是,中国人自古崇尚的富裕与富贵的象征——富态.便成了国人的常态。于是.肥胖便又成了爱美与追求健康的人们的天帝。  相似文献   

14.
我的先生是上海本地人,但我的婆婆即先生的母亲,则是道道地地的苏州人,故而我们一家从口味到生活习俗,十分“苏州”,如吃得精细,小菜一般只浅浅一碟,一顿吃光,不熟的人见到我们这样肯定要笑我们小气。苏州人不大用“吃”这个词,多用“尝尝”:“阿要尝尝伲(我们)屋里厢自己做的熏鱼?”“尝”比“吃”高几个层次:尝有品,评点、研究众多含义在内;而“吃”,似只是单一的牙齿和舌头的动作。因为以“尝”为主,故而苏州人家反而认为菜盆堆得太溢太满,有粗俗之嫌。上海本地菜馆则刚好相反,讲究实惠划算,莱盆堆头要笃实,大碗肉大碗鱼,方是热情待客之道。可见同是江浙人,民俗也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与油脂》2012,(8):52+54
<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吃得食物能更美味、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更营养。面对人们对饮食标准不断地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太大乐推出"太太乐鲜味之旅".消费者可以亲身体验到太太乐在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饮食要求和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等工作上所做的努力,记者也跟着消费者开始了一次寻"鲜"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