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出了LTE中,用移动终端远程控制eNodeB,对电调天线的方向角、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进行测量的方法。设计了用于LTE电调天线远程测量系统的协议以及该系统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使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电子下倾角、二维倾角传感器测量机械下倾角和方向角。将该系统用于LTE网络规划及优化设备中,可实时监测天线的角度同时达到改善网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LTE中,用移动终端远程控制eNodeB,对电调天线的方向角、机械下倾角和电子下倾角进行测量的方法.设计了用于LTE电调天线远程测量系统的协议以及该系统的实现方案.该方案使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电子下倾角、二维倾角传感器测量机械下倾角和方向角.将该系统用于LTE网络规划及优化设备中,可实时监测天线的角度同时达到改善网络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STC12单片机的倾角监控系统设计的一种新方法。该系统采用STC12C5410AD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运用三轴加速传感器MMA7260Q进行倾角测量,采用DS1302时钟芯片为角度采集时间标签,配合键盘、人机接口,可以设置角度报警值和实时显示当前角度数据,并实现声光报警。监控计算机通过VisualBasic串口通信可实时采集当前角度数值并存入后台Access数据库,同时可以控制本采集系统的测量参数,实现方便的角度监控。  相似文献   

4.
基于微加速度倾角测量原理,研制了一种高分辨力数字式倾角传感器。针对温度漂移现象,采用MSP430微处理器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进行了温度补偿智能化设计。针对嵌入式单片机编写了实时IIR数字滤波算法,有效抑制高频振动噪声干扰。通过分段线性化标定的方法,对传感器进行零位设置和倾角标定。实测结果表明:传感器倾角测量精度可达0.001°。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ccuStarⅡ型倾角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应用前景;着重探讨了传感器在实际倾角测量中的应用,为了完成对铁轨倾角的测量,实验中传感器将与MCS-51系列的低功耗单片机组成一个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显示的检测系统,对测量数据的转换处给出算法并分析了系统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非接触式位移测量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等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到多的重视。本文按照平面轨迹跟踪的高精度性和实时性要求设计了一个非接触式位移测量的光电系统,编制了一个平面轨迹跟踪显示的跟踪软件。本文采用光电传感器的图像处理功能来实现设备的位移量的实时准确测量跟踪,再将光电传感器处理后得到的位移信号在USB控制芯片的控制下通过USB接口传输至计算机中,然后由编制出的跟踪系统软件对位移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以及后续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光电位移传感器、数字图像处理器、图像采集系统、跟踪系统软件等,其中光电传感器采用专用鼠标光电传感器,精度高,成本低,集成度高,采购方便;编制的跟踪系统软件可在计算机屏幕上实时显示设备的轨迹,对软件进行升级处理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更多的数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设计了一个以C8051F311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倾角测量系统。经实验结果表明,倾角测量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利用光电传感器和STC89C52单片机快速测定风力发电系统风轮转速的方法.该测速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风轮叶片的存在与否,并输出相应的电平信号.单片机则对传感器的输出脉冲信号进行计数,然后推算出风力发电系统风轮的真实转速,并将结果输出至LCD.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速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测量准确,适用于尚未嵌入旋转编码器的风力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9.
两轮自平衡车姿态测量与控制是两轮自平衡车设计的关键环节.针对两轮自平衡车倾角的测量问题,采用了卡尔曼多传感融合算法.该算法融合了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传感器数据,实现了两轮自平衡车倾角实时在线估算.根据测量得到的倾角和角速度,采用了比例微分(PD)控制算法,实现了两轮自平衡车姿态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三维磁阻式电子罗盘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轴磁阻传感器和两轴倾角传感器研制三维磁阻式电子罗盘.三轴磁阻传感器HMC1043测量地磁场的3个分量,倾角传感器SCA100T测量罗盘的翻滚角和俯仰角,2只传感器的信号经过电路处理后传入单片机中,再通过RS-232接口输入到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计算机终端采用VC编制的界面来显示罗盘的方位角和翻滚、俯仰角.系统采用了低功耗的置位/复位电路来保证磁阻传感器的灵敏度.最终电子罗盘的方位角精度达到0.5°,方位角分辨率达到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两轮自平衡电动车用传统占空比控制无法实现对转矩的精确控制问题,本文采用飞思卡尔微处理器MK60DN512ZVLQ10,卡尔曼滤波算法获取车身倾角实时最优值,基于电流环的串级PID控制来调节直流电机.电流传感器精度能达到1%左右,系统受扰动后,此方法调节时间更短、超调量更小、鲁棒性更强.实验结果表明,直接转矩控制在快速性、稳定性和抗扰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占空比控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光电和倾角检测的全天候太阳跟踪传感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双轴太阳跟踪系统的跟踪精度,设计了一种全天候太阳跟踪传感器。该传感器主要由外壳、接口电缆、9个光电探头、倾角传感器SCA100T—D02及相应电路组成。晴天时通过光电探头检测太阳的位置,阴雨天气时通过SCA100T—D02实时反馈太阳能电池板转动后的倾角,以修正和消除太阳跟踪系统进行视日运动轨迹跟踪时的机械误差。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了光敏电阻器在探头中的安装位置,传感器可感知高度角在-88.83°~88.83°范围内的太阳入射光线。经试验测试,传感器的倾角检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8%,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查兵 《工矿自动化》2013,39(3):98-100
为提高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性能,结合新型FlexRay车载网络总线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冷却风扇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多参数复合的线性控制信号,即同时采集冷却系统温度数据和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由MCU综合处理后输出PWM控制信号,实现了对冷却风扇的实时、高效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实现多节点间数据的读写和传输,具备较高的实时性、可靠性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偏振原理和FPGA的调光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光强自动调节系统。通过光电传感电路实现光电信号的转换,使用FPGA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以实验环境光照强度测试结果为参照对所测光强进行线性变换修正,进而查表获得舵机偏转角度的控制量,通过改变偏振片偏振化方向夹角来调节入射光强。自动调光系统测量精度较高,实时调节性较好,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力线路杆塔倾斜角实时测量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的倾斜角度实时监测装置。装置硬件上由惯性传感器、单片机、通信电路和电源变换控制电路组成。软件上采用中断模式和尽量减少工作模块和通信次数相结合的工作策略以降低系统功耗,将6轴惯性传感器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原始数据进行去极值平均滤波预处理,再经由互补滤波算法进行倾斜角度的综合计算,经实测倾斜角测量相对精度能达到1.30%。该装置在测量精度、功耗、成本和易用性上均能较好地满足电力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MC9S12DG128的智能车的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及实时路径识别算法的智能车控制系统,该系统以16位微处理芯片MC9S12DG128为核心,实现了控制智能车自主循迹过程中的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实时处理、电机驱动、转向舵机控制等功能,文中针对设计中的关键电路及算法实现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给出了实验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Cortex-M4芯片的智能车路径识别最优化方案,选用光电传感器作为路径识别的传感器,结合路径识别算法和控制算法对智能车的坡道、速度和停车位等进行优化配置。制作的小型光电智能汽车,通过增加传感器和改进算法实现了路径识别,使小车循着赛道轨迹行进,在遇到坡道、障碍时能够自动作出响应。实际运行结果验证了所做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常用的传动元件蜗杆的生产中,可以通过检测蜗杆副啮合运动时传动中心距的变化来快速检测其加工是否合格。基于虚拟仪器设计理论,以LabVIEW8.6虚拟仪器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单片机STC89C55作为下位机主控芯片,设计出适合实际需要的数据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式传感器光栅尺和角编码器结合单片机控制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利用串行通信的方式在上位机的LabVIEW8.6上实现了光栅测量系统的数据图形显示和分析统计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邓长春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26):279-281
由于基于路况识别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对车辆的自适应控制效果和车辆的安全性能够起到明显的改进作用,实时路况识别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由车载超声波测距模块、光电传感器检测模块和图像采集与识别模块组成的路况检测与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