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被称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交流的需求和网络的发展互为推动力,很多开发技术成熟的广域网上的即时通讯工具,如MSN、QQ等被大家所熟悉并广泛应用,但这些产品的实现属于商业机密,具体细节不可得之。文章论述了基于局域网的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方法,以期借此理解网络协议以及网络通信工具的实现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校OA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了将企业即时通讯平台和OA系统进行整合使用,并探讨了OA系统与即时通讯平台的集成与在高校办公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时代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让"无纸化办公"成为现实.但是市场上通用的即时通讯产品的保密性相对偏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部分企业尝试组建自己的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局域网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JMS的企业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员工在工作时经常要与其他同事进行协同工作和跨部门合作,全方位地利用有限资源协同完成更多工作,因此各部门同事间需要进行即时的沟通.介绍采用JMS (Java Message Service)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的即时通讯系统.通过该系统为使用者提供即时消息、网络会议、文件传输、系统公告等功能,可实现使用者与各部门同事间协同办公的要求,满足企业内部进行更加高效沟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一种公共的、可靠的内部沟通方式.  相似文献   

5.
《软件》2017,(1):115-119
传统的即时通讯系统的弊端之一是数据库I/O次数频繁,因为在IM中大量短而多的消息持续在磁盘的数据库上进行读写。为了解决数据库造成的系统瓶颈,选取Mysql和内存Key-Value引擎的No SQL数据库Redis两级存储,从而给出基于XMPP的即时通讯系统高可用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远程视频传输是开发视频通讯软件、监控系统的基础。Microsoft? Video for Windows(VFW)是微软专门为软件开发人员提供的用于视频捕获的软件开发工具包,为在Windows系统中实现视频捕获提供了标准的接口。该文详细介绍如何利用VWF在C++ Builder6中开发视远程视频传输程序。  相似文献   

7.
即时通讯是目前Internet上最为时尚的通信方式,但各种即时通讯软件都有各自不同的应用协议,并且由于嵌入式Linux应用系统硬件条件较差,因此系统采用插件技术实现.系统可以选择使用多种聊天协议,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扩展,添加新的协议或增加新的功能,同时满足了占用资源少,性能强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Chord协议及查找算法,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即时通讯系统中服务器负载较重,提出了一种结合双向查找和结构化可控哈希函数的新Chord.仿真实验表明,该设计在保持覆盖网络与物理网络相符的同时提高了查找速度,减少了查找跳数.最后通过编程实现了基于该改进算法的即时通讯系统,在减轻服务器负载的基础上,实现了消息通讯、文件传输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万江中  钟丽莎  邓霞  温峻 《福建电脑》2013,(9):30-31,120
即时通讯(InstantMessaging)已成为现代人们学习、沟通交流和办公的重要平台。本文开发一套基于C/S模式架构的局域网环境下的即时通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三部分。采用c≠≠开发语言,VisualStudio.NET作为前台开发工具。选择UDP协议作为主要通讯协议.数据库选择Oracle。该系统作简单方便,界面友好,可扩展性强,可靠而且安全,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已有的即时通讯软件不能够满足化学家在即时通讯时的特殊需求,即不支持二维或三维结构化学对象的输入、显示和传输.因此,如何采用统一的即时通讯标准,传输化学领域中的化学时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Jabber协议及其系统.对已有的功能模块加以扩展.设计并开发了一个适用于化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即时通讯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实现普通用户之间的即时通讯.而且能够满足化学家的特殊需求,即支持二维和三维化学结构的网络传输和解析.从而使得科学家能够在协同环境下更加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多服务器分布式即时通讯系统模型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忠  刘志勤 《微计算机信息》2006,22(27):181-183
即时通讯是当前Internet最流行的通讯方式之一,为克服传统的单服务器模式的一些缺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即时通讯系统模型。该系统模型采用多服务器分布式方式,通过XML描述消息和数据,采用类似于Email地址的方式来标识用户,采纳P2P的方式进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同时通过应用Web服务技术,以避免防火墙对即时通讯的阻隔,扩大系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主动数据库技术在即时消息传递中的应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即时消息传递(InstantMessaging-IM)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引入主动数据库技术(aDBS)。简单介绍了aDB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结构,引入该技术对传统IM系统的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新的IM体系结构;分析列举了新模型中数据库应该具有的主动功能,最后就一些具体实现问题进行了分析。IM系统的部分功能由逻辑控制层面转移到经过优化的数据库层面,对于提高系统的实时处理效率和保障数据一致性,具有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强调决策者之间通信、协作、交流与知识共享的系统。伴随因特网产生的即时通信技术是增强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技术。阐述了即时通信技术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复杂网络角度对即时消息网络进行拓扑建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从复杂网络角度分析了即时消息网络,并对传统的BA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一种更适用于即时消息网络的VGBA模型。通过在nioki.com即时消息网络实例中验证和对比随机图,BA模型和VGBA模型的度分布指数,平均最短路径,聚集程度等拓扑度量值,表明VGBA模型很好的具备了复杂系统的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并能更好的符合即时消息网络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即时通信类系统中,服务器的安全可靠性设计是整个系统可靠性的有效保障。探讨了Winsock技术,采用双服务器冗余备份设计,从主服务器定时发送心跳socket信息,双服务器根据消息结果获知对方服务器的运转状态,从而实现主从服务器间的热切换,避免系统在服务器上出现单故障点。  相似文献   

16.
即时通信系统由于其实时性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沟通成本, 在企业、学校、政府等组织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然而即时通信在带来便利的同时, 其固有的一些安全弱点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保证即时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一些先进的安全加密算法用于通信系统来防止攻击和信息泄露. 然而这些算法在加密强度或加密速度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缺陷, 在理解了这些加密算法的局限性之后, 本文提出了一种旨在利用和组合两种加密算法最佳功能并提供比其中任何一种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实时性的替代算法, 即3DES-RC4混合加密算法, 是一种具有256个字节密钥空间的算法, 算法复杂度相较于3DES算法由O(2168)提高到O(25100). 基于此算法设计了一款即时通信系统, 针对系统的加密解密功能进行了测试, 分析了提出的算法的性能和强度. 并和3DES算法进行了对比, 证明了本文提出的算法保留了3DES加密强度和RC4伪随机性的特征, 在加密强度和适应性等方面优于构成算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即时通讯病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仿真分析了即时通讯病毒的传播特性,其传播速度非常迅速,并且在无标度网络上比在其他网络拓扑结构下传播得更快。单独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只能减少病毒的感染范围,不能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结合复杂网络理论提出了监控和防御即时通讯病毒的一条思路,引入杀毒软件的病毒库的概念,使即时通讯软件能对已知病毒免疫。根据病毒的传播特点和即时通讯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分别提出了基于IM客户端的监控方案和基于服务器端的病毒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是办公自动化的高层次应用,也是其发展的趋势。而计算机通信交流技术则是网络协同办公的技术的核心。本文介绍了计算机通信交流技术在协同办公中的作用,进而对其最基础与重要的的即时通讯技术进行概述,介绍了局域网即时通讯技术的主流技术,并给出了架构实例。  相似文献   

19.
企业级即时通讯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是办公自动化的高层次应用,也是其发展的趋势。而计算机通信交流技术则是网络协同办公的技术的核心。本文介绍了计算机通信交流技术在协同办公中的作用,进而对其最基础与重要的的即时通讯技术进行概述,介绍了局域网即时通讯技术的主流技术,并给出了架构实例。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ocial presence and user satisfaction with 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mIM). The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integrates channel expansion, social influence, social presence and media richness theories, to explain how user experience, social influence, and medium richness influence social presence and user satisfaction with mIM. A total of 239 students from a state university in the U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Data was collected via a web-based surve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user experience, social influence, and perceived richness are important drivers for social presence and user satisfaction in mIM.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