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将诞育于大洋的板块构造概念,应用于大陆(板内)地质,是近十多年来构造地质学研究(或岩石圈研究计划)的一个重点。而大陆内部的形变研究,特别是受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包围的中国西南和东南(包括了整个扬子区)大陆变形的解释,又是重中之重。在“六五”攻关基础上,“七五”攻关在上述指导思想下,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了以“板内形变和晚期次生成藏”为核心的一整套在板内地球动力学引导下的油气地质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3.
4.
5.
中扬予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则以气体组份特征、气体组份烃同位素系列、nC6^+浓缩轻烃组成分析效果较好。对比结果表明它们均来自于不同的海相烃源岩,其中既有自生自储的,又有上生下储、上下生中间储的,而天然气则多以多源混合气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源对比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则以气体组份特征、气体组份烃同位素系列、nC_6~+浓缩轻烃组成分析效果较好。对比结果表明它们均来自于不同的海相烃源岩,其中既有自生自储的,又有上生下储、上下生中间储的,而天然气则多以多源混合气为主。  相似文献   

7.
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沉积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油气远景区。但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导致常规油气勘查方法在该地区基本失效。三年来,对该类地区应用以MT为主体的电磁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工作地表自然条件十分复杂,但深部地层基本平整;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有封盖条件的远景构造。  相似文献   

8.
《江汉石油科技》2010,(2):68-68
<正>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立项,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的《中扬子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获得江汉石油管理局2009年科技进步壹等奖。项目成果主要应用于中扬子区海相油气勘探生产与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下扬子改造型海相盆地的多期生烃及晚期生烃资源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念发  姚柏平 《勘探家》1999,4(3):15-20
下扬子盆地属改造型海相盆地之一,具有多期生烃、多次成藏的特点,印支运动改造前的成藏属于早期成藏,印支运动之后在陆相覆盖条件下的成藏过程属于晚期烃源岩的晚期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早期烃源岩和晚期烃源岩均对海相油气资源聚集有重要贡献。它们主要分布于苏北的兴化,海安及苏南的湖熟,丹阳,江阴等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中上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7,自引:1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勘探力度的加大,中上扬子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优势日显突出。在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性主力烃源岩层主要是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2ds)(SS1-TST),-C1下部(SS3-TST),上奥陶统五峰组(O3w)及S1下部(SS7-LST,TST),中二叠统栖霞组(P2q)(SS12-TST),P3(SS13-TST),除O3w产于SS7-LST,其余主力烃源岩均形成于超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区域性主力储集层主要包括上震旦统灯影组(Z2d)(SS2-HST),-C2,-C3(SS4-HST),C2(SS11-HST),中二叠统茅口组(P2m)(SS12-HST),上二叠统长兴组(P3ch)-T1,T2(SS13-TST,HST),通常与超层序的高水位期相一致;区域盖层的分布与区域烃源层的分布基本一致,但要比区域性烃源岩的类型丰富,其发育和分布主要形成于二级全球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最后指出礁滩相灰岩—白云化或白云岩—古岩溶为最有利储层,古隆起+后期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圈闭为最有利部位,川东北—鄂西地区(两边一台)及川东南—黔中—鄂西南地区(一边一台)为勘探目标优选区,川东南—黔北、鄂西—渝东地区下组合较有希望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下扬子区中古生代发育了多类型的盆地,构建了海相下组合、上组合2套成油气组合,但受印支期—中燕山期、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改造和盆地叠加,海相层系油气生成演化、运聚成藏十分复杂,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有利区带优选。从“源—盖控烃”出发,通过对加里东末期、印支末期、中燕山末期及现今等关键时期烃源灶与盖层的匹配组合关系研究和有利油气聚集与保存区的预测,利用多层多期多元复合成藏预测模型预测了有利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7月16-17日,中国石化中下扬子地区海相油气勘探突破推进会在南京召开。江汉油田分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华东分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股份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股份公司物探技术研究院等6家单位参加了会议,并分别在大会做了主题报告,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中下扬子地区海相层系研究的新成果、新认识,地震攻关效果和勘探实施进展,客观地分  相似文献   

13.
南方海相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地层古老,经受地质构造变异的次数多,所以储集层的非均质性特强,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形成天然气藏的机遇高于油藏。基于油气是可流动性矿产,所以在勘探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时,应重视上覆陆相地层中次生油藏的出现,这在四川盆地西部已经有了实例。  相似文献   

14.
滇黔桂海相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滇黔桂海相"多、残、高、广"的石油地质特点,对滇黔桂地区海相含油气盆地区域构造、沉积、生储盖层、保存条件、油气动态成藏、资源及圈闭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该区的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并根据最新勘探成果对该区近年的3口重要探井进行钻探成效分析,提出滇黔桂海相新区今后油气勘探与综合研究的思路、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5.
南鄱阳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叠合型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晚期生烃、晚期动态成藏是其主要生烃成藏模式,晚燕山一喜马拉雅运动是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可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近期勘探应立足多层系、多类型油气成藏特点,以二甲村凹陷为主攻方向,构造圈闭为首选钻探目标,进行立体勘探。  相似文献   

16.
17.
蒸发岩沉积对生油层形成的必备条件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依据作者在我国南方的长期工作实践,参照围内外有关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对我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地区油气勘探提出下列意见:(1)从生、储、盖、运、聚、保六个要素全面评价南方海相地层油气资源是一项非线性系统工程。(2)基于油气演化特点,该区应以古生界为主要勘探层系,尤其应以下古生界为主,兼顾上古生界;以找气为主,油气兼探。(3)该区已划分出六套区域性滑脱系统,构造格架为层滑-薄皮构造,应重视山前大规模逆掩  相似文献   

19.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对中扬子区86口海相探井地层水测试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辅以盖层、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热液、热水(泉)、油气苗等流体的分布规律,系统研究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水化学特征,认为中扬子区地层水具有垂直分带性(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交替停滞带)和横向分区性(开启区、次封存区、封存区);阐述了地层水化学性质与油气保存的相关性,建立了中扬子区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评价标准;认为中扬子区纵向上下组合地层水属交替阻滞-交替停滞带,地层开启程度低,油气保存好,上组合地层水大多属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地层开启程度较大,油气保存逊色;横向上以石柱复向斜(石柱)、当阳复向斜中部(江陵)、沉湖-土地堂复向斜中南部(仙桃)为封存区,油气保存好.提出下组合地层以及石柱、江陵、仙桃地区是中扬子区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先生曾指出北北东向的中、新生代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是含油气远景区,如第一沉降带的东海、台西南、珠江口盆地.第二沉降带的松辽、华北,江汉盆地直至北部湾盆地。事实证明这一预测是正确的。符合石油地质学的沉积盆地成油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