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田湾核电站商运前后周边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监测结果,并分析了影响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商运前后厂区附近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由本底水平上升至本底水平的2倍左右,10 km以外商运前后变化不明显。影响降水和大气中氚浓度的主要因素为气态氚排放量、距离排放点的距离、风向和风频、以及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HC系列空气中氚取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放射性气体监测中,氚是一个重要的对象。环境空气中的氚主要以氚化水蒸气HTO存在,少量以气体HT、氚化甲烷CH3T的形式存在。空气中氚的取样方法主要有鼓泡法、干燥法和冷冻法等。《大气中HTO和HT的取样测定方法》推荐:常规条件下,大气中HTO和HT的取样应采用不计湿度法。HC系列空气中氚取样器,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研制,适用于环境本底调查、核设施工艺管道、核电站外环境、反应堆厂房、氚废物处理等取样环境和工作场所。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氚浓度高低和化学形态、空气湿度、采样周期、是否需要移动、现场是否有电源或野外工作等具体情况,使得采样过程更有针对性,操控更加人性化。研制过程中,从外观到结构不断完善。HC系列取样器主要由粒子过滤器、转子流量计、气体累积流量计、取样介质、空气采样器和时间继电器组成。HC系列取样器采用单元电路控制,包括瞬时、累计流量记录,采样时间预置,温度自动控制等,配合打印机记录流量、温度等过程参数指标。能够连续自动完成采样,取样结束后,取样器自动停止。独立的催化氧化床单元可以与HC系列氚取样器组合,实现空气中的全氚(HTO、HT、有机氚)的取样分析。催化氧化床填充贵金属催化剂,在常温下...  相似文献   

3.
【民主德国《同位素实践》1987年第7期第266页报道】氢氚水形式的氚是研究大气水输运过程的有用示踪剂。曾经为有关保健监测(对人类剂量率的估计)建立过许多全球输运模型。这些模型的依据都是降水和像海洋河流这样的水体浓度数据。空气中水份和降水的氚浓度测量是研究大气中短期区域和局部水输运过程的适当工具。目前人们已有可能连续监测大气氚含  相似文献   

4.
环境大气氚的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环境大气中氚的来源,并描述环境大气氚浓度测量系统的组成与测量原理。研究了累积氚取样装置中催化炉的催化温度和气体流速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冷阱冷却温度对氚回收率的影响,刻度了氚电解浓集装置的回收率,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某核设施周围环境大气氚浓度。结果表明:在催化温度为350℃、催化效率为98%、电解浓集装置平均回收率为54%的实验条件下,本测试方法可高灵敏度地测定特定范围内外环境低水平大气氚浓度变化,探测下限可达0.1Bq/m3。  相似文献   

5.
王斐  刘卫  唐景春 《核技术》2011,34(2):143-146
土壤可吸收大气中氢及核反应中的氚气,通过微生物作用将氢气和氚气氧化.本文综述了氢和氚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氢及氚氧化相关的微生物类型、分布及群落特征,探讨了氢化酶等生物氧化机理,及影响土壤中氚生物氧化的因素.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氚的生物氧化具有重要影响,是放射性氚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及其生态效应的一个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内陆核电厂排放氚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核电厂正常运行时以气态和液态形式排放的氚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模型,提出内陆核电厂排放氚的辐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模型中考虑了氚的两种化学形态,即氚化水(HTO)和有机结合氚(OBT),同时计算了氚通过饮水、食入、吸入、皮肤吸收等途径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采用该模型估算了内陆核电厂液态排放氚在环境中的传输以及对公众受照剂量的贡献,基于IAEA TRS 472号报告提供的参数,在保守的大气弥散和水弥散条件下,内陆核电厂排放氚对公众造成的年辐射剂量为5.16μSv,其中核电厂液态排放氚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约占四分之三,气态排放氚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仅占四分之一。在氚的两种形态中,HTO是对公众造成辐射的主要化学形态,对公众造成的辐射剂量份额占80%以上。因此,在内陆核电厂排放氚的公众剂量评价时,应多关注液态氚排放途径。  相似文献   

7.
申慧芳  钱渊  杜林  刘卫 《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48(10):1766-1774
从核设施释放到大气中的氚主要以氚化水(HTO)和氚化氢(HT)两种形式存在,最终以HTO的形式进入植物体。植物体中的氚有两种化学形态:自由水氚(TFWT)和有机氚(OBT),其中OBT又被细分为交换性OBT和非交换性OBT。与TFWT相比,OBT在植物体内有较长的滞留时间和较大的剂量转换因子,在氚的食入剂量中OBT占主要份额,因此有必要对植物中的OBT展开全面研究。本文就植物中OBT的定义、交换性OBT和非交换性OBT的确定、OBT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子、OBT预测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同时对今后植物中OBT应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为植物中OBT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准确评价OBT造成的辐射剂量,今后对OBT的研究中应着重从测量、夜间形成机理和环境中的行为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长期大气释放下氚的剂量评价模型——比活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氚的两种形态HTO和OBT,对长期大气释放下氚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行为,氚浓度的估算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姜京华  曹学武 《核技术》2023,(2):104-112
聚变反应堆发生失真空事故的情况下氚会泄漏到环境中,氚大气扩散模拟是聚变堆事故后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基于高斯烟团模型以及Pasquill稳定度分类方法,考虑重力沉降、烟气抬升、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事故下瞬态分析的大气扩散模型,在高斯烟团模型中加入修正了像源贡献的地面反射系数,提高了模型对于地面边界处干沉降的计算效果。选取加拿大氚气释放实验和美国萨凡那河工厂氚释放事故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计算结果与HotSpot 3.0和UFOTRI软件的精度相当。选取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的失真空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氚的分阶段释放、风速以及释放高度对氚扩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氚的分阶段释放会导致沿下风向出现两个高放射性区域;释放高度和风速的增加会强化氚在大气中的扩散行为,从而减弱放射性在近场的积聚。  相似文献   

10.
【英国《应用辐射和同位素》1991年第42卷第4期第389页报道】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院核工程系的冈井和理学院化学系的高岛,认为现在对大气中的水蒸汽、氢和碳氢化合物所含的氚进行本底调查是重要的,因为随着聚变堆的开发,大气中的氚将会有  相似文献   

11.
离子与原子碰撞物理学是利用离子与原子相互作用,通过测量碰撞产物的状态及碰撞产物之间的相关性来研究碰撞机制和过程的一门学科。测量碰撞后的各种反应产物及其截面数据,对于天体物理、重离子物理、受控热核聚变、材料科学、粒子加速器技术及激光技术等许多研究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尿氚不脱色猝灭校正法对10人尿样在加氚制样后直接进行液闪测量,同时与常规蒸馏脱色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α=0.05时,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但不脱色猝灭校正法在操作上仅需时4min,适于短时间内大规模尿氚检测,可作为核设施工作人员尿氚常规监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某些核设施运行时会释放氚,从而引起周围环境中氚活度浓度水平的变化。对核设施周边区域空气、地下水、雨水和海水样品中的氚分别用内标准法(简称“内标法”)和外标准淬灭指示参数法(简称“外标法”)进行了液闪测量。两种标准方法测量数据的相对偏差在-4.0%~4.0%。根据内标法的探测效率与仪器给出的淬灭指示参数制作了4种环境水样的淬灭校正曲线。在环境样品测量中,内标法和外标法的探测效率最大差值约为1.6%,痕量14C和其它β放射性核素对3H的计数率影响可忽略。对探测效率为21.5%~24.5%无严重淬灭的样品,用液闪直接测量并根据外标法的淬灭校正曲线计算氚活度浓度,相对偏差在-6.35%~4.41%,基本可满足核设施氚常规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邱永梅  但贵萍  文炜  王萍 《同位素》2012,25(2):86-89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退役核设施环境植物样品中氚快速分析的方法,在建立快速制样装置的基础上,对场所退役源项调查过程中的含氚植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建立的制样装置在实际样品处理中,分析时间与传统方法相比缩短2~3 h,回收率>75%。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适合退役过程中大量植物样品中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中的部分氚会通过废液和废气排放系统排放至工作环境中。本文报道某压水堆核电厂辐射控制区气态氚的监测结果:运行期间气态氚浓度范围为<LLD~9.21×102 Bq/m3;大修期间为<LLD~3.14×103 Bq/m3。监测结果显示,压水堆核电厂运行初期工作环境中氚浓度较低,工作人员在现场工作无需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以及进行氚内照射剂量监测。  相似文献   

16.
氚是核聚变反应的关键核燃料,金属氚化物是国防领域及核聚变能源领域中的重要功能材料。氚衰变产生的氦原子及其演化过程严重影响金属氚化物的宏观性能,氦泡的形成与驻留又会影响金属氚化物的贮氚性能,金属氚化物中氦泡生长机制的研究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受限于氚的放射性和缺乏对氚与氦等轻元素原子的显微分析技术,氦泡生长模型的研究长期处于唯象理论阶段。近年来,随着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更加准确分析氦泡信息的新技术,氦泡生长显微机制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金属氚化物中氦泡生长机制的主要理论与成果,然后介绍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的发展及研究成果,最后针对氦泡生长显微机制的研究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4—2017年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基地外围环境空气中和水中氚的监督性监测数据,对周围关键居民组各种途径的待积有效剂量进行了粗略的估算。结果表明:地表水上游、下游和饮用水中氚活度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地表水采样时间可能与液态流出物排放时间错位,或者排放口下游1 km处液态流出物中氚已稀释到本底水平;空气和雨水中氚活度浓度随距离核基地增加而减小。综合楼监测采样点附近居民组中成人、青少年、儿童、幼儿、婴儿经各途径的平均氚摄入量分别为1.52、1.44、1.05、0.681、0.562 kBq/a,待积有效剂量分别为0.027 4、0.026 1、0.024 2、0.021 1、0.026 9 μSv/a。成人组成员所致待积有效剂量最大为0.027 4 μSv/a,但此待积有效剂量也仅占评价剂量目标值(0.25 mSv/a)的1‰以下。由此可以得出,核基地的核设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对核基地外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植物样品中有机氚(OBT)浓度相关测量的最佳方法,以秦山核电基地所采植物和人为氚污染的植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去除交换性有机氚(E-OBT)所需的最合适浸泡水用量和浸泡时间及样品氧化燃烧和收集过程中氚的残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30倍于干物质质量的低氚水浸泡24 h,可有效去除植物样品中的E-OBT;用50 mL低氚水冲洗氧化燃烧炉1次,即可将残留在其中的氚冲洗干净;经3次大量低氚水冲洗后OBT水样收集瓶与石英舟中无氚残留。  相似文献   

19.
应用氚监测及内照射剂量的估算与评价方法对田湾核电站大修期间的工作人员氚内照射剂量进行评价,并与大亚湾核电站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个核电站氚监测结果有差异,通过分析认为引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个电站冷却剂中氚产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苏国权 《核动力工程》2019,40(4):100-103
重水堆核电厂利用电离室分析技术进行氚浓度监测。为解决其在线实时氚测量系统不能连续对多个区域进行测量的不足,提高测氚系统可靠性,对测氚系统抽气方式进行了改进。在线按序测氚改进后的测量结果,提高了氚浓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核电厂反应堆厂房内的氚泄漏定位和人员辐射防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