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渔业是鄱阳湖区的传统产业。从微观视角考察明显的农进渔退之前鄱阳湖区的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鄱阳湖区渔业的发展状况。场面壮观的禁港开港是鄱阳湖区重要的渔业生产活动,也是鄱阳湖渔业经济发达的缩影。鄱阳湖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其发达的鱼苗业,鄱阳湖鱼苗业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独具特色的渔俗是鄱阳湖区渔民生活的再现,浓郁"渔业"特征的地方文化已渗透到湖区民众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江西的母亲湖,孕育着悠久而丰富的农耕文明与渔业文明,因此挖掘鄱阳湖区民间文献意义巨大。《梅花阁集》为清代道光时期鄱阳文人程直仞所撰,窥斑见豹,它是鄱阳湖区民间文献之典范。该书成于道光年间,历经近二百年,《梅花阁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地方社会文化研究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当前,文化强国是时代最强音,文化自觉是时下学人的历史责任与共有之义,研究、整理与出版《梅花阁集》等民间文献,进行文化自觉,亦即传承与保护我国民间文献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编号:16BZS114)本项目以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为个案,考察传统渔业习俗与地方社会建构的内在机理与发展趋势,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应"创新、绿色、共享"的现实政治主张,归纳总结传统渔业习俗在地方社会建构中的历史经验;揭示传统渔业习俗在水域空间社会建设中的现实启示,提出促进水域空间社会和谐发展的前瞻性建议。本项目研究具体由五大部分构成:一是管驿前村传统渔政制度与政治秩序建构。从国家制度文化、民间制度文化、政治秩序的视域,考察管驿前村近代渔政制度变迁与政治发展,揭示管驿前村渔政制度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区,是一种水陆相生态系统,也是一个以鄱阳湖盆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其周围地区的多种人工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鄱阳湖的综合治理利用,将会使湖区的生态系统发生重大变化,予测这种变化的规律,探索各项环境要素及其影响,并寻求其环境对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鄱阳湖区的基本情况鄱阳湖区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纵横各二百余公里。湖区以鄱阳湖及滨湖平原为中心,周围为环湖丘陵区。高水期湖面约3914平方公里,以松门山为界。分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频繁,民众苦不堪言,因此,围绕水体产生了诸多水神信仰。鄱阳湖区民间水神有自然水神、人格水神和动物水神,并呈现出本土化、多元化、功利化、政治化色彩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鄱阳湖地区民间水神信仰信众广泛,庙宇广建,至今犹存。究其主要原由是民众精神上的渴求、民间水神的灵异、慰藉百姓禳灾的心理、国家祭祀的导向作用和文化控制与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原因,上游来水偏枯,导致供水矛盾突出,几乎年年发生旱灾。为了保障鄱阳湖区枯季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用水,分析了湖区取水设施的建设情况,用水需求,制定了3级预警水位。在此基础上,选取流域内7座主要水库开展了鄱阳湖应急补水研究,制定了应急补水调度方案,方案的运用将有助于缓解鄱阳湖枯季干旱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鄱阳湖汛后水位消落过快,出现低水位的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枯水位不断降低,给当地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带来较大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鄱阳湖区实测水文资料与地形资料的统计分析入手,结合流域用水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状况,对鄱阳湖区低枯水位的出现规律、成因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活动用水增长、河床变化、河湖采砂、三峡工程汛末蓄水等是鄱阳湖枯水期水位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分析成果,提出了控制湖区低枯水位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鄱阳湖区概况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泊,位于长江中下游交界处、江西省北部。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河水量,下至湖口吐纳长江。湖区自然资源丰富,素称鱼米之乡,在工业、交通、旅游等方面也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鄱阳湖区(V9-8)在赣江外洲水文站以下,抚河李家渡水文站以下,信河梅港水文站以下,饶河古县渡、石镇街以下,修河山下渡、万家埠以下,湖口水文站以上的区间面积。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土地面积19949平方公里,其中我省土地面积18959平方公里,安徽省990平方公里(本文只涉及江西部分)。湖区以鄱阳湖为中心,周围为环湖丘陵区,湖面高水期约3914平方公里。“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自然地理特征。湖区四周多山丘,逐渐向鄱阳湖倾斜,五大河(赣、抚、信、饶、修)呈幅射型水系穿插其间,形成低丘,平原与河流相间的盆地。在湖区土地面积中,山区占8.9%,丘陵占25.6%,平原占35.5%,湖泊占11.3%,其他占18.7%。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介绍鄱阳湖区数字4D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阐述了如何应用4D产品建立鄱阳湖地理信息系统,进而提供空间数据查询、检索、更新、维护等功能,以便为鄱阳湖地区洪水管理、防洪减灾、规划设计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国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该地区的开发、治理,对江西和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1983年以来,江西省政府在各有关部门配合下,对鄱阳湖区综合考察和治理研究进行了多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科技攻关,取得了很大成绩,已经和正在产生重大效益。考察成果已经通过了科协鉴定,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该项研究报告指出:湖区开发整治,必须抓住四个方面的战略重点:1.相对稳定湖水位,整治洪涝灾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综合效益;2.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农业工业化,建设鄱阳湖经济区;3.整治环境,中止生态恶性循环,建立良性循环的水陆相生态经济系统;4.控制人口,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相应于战略重点第一点应采取的战略措施是:(1)人工控制鄱阳湖,即兴建鄱阳湖控制工程;(2)实施鄱阳湖近中期水利建设规划,即《鄱阳湖区水利建设规划》等防洪、治涝、灌溉工程。本文就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控制工程方案,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军 《人民长江》2011,42(2):51-55
随着鄱阳湖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较快,入湖污染负荷也相应增加。为了做好鄱阳湖水资源保护规划,在分析2004~2008年鄱阳湖湖区国家控制点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鄱阳湖存在的主要水污染问题,研究提出了鄱阳湖水资源保护目标与布局;通过分析鄱阳湖入湖污染负荷的来源和纳污能力,确定了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为有效地控制入湖污染负荷,提出了鄱阳湖水资源保护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给渔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把渔政监督管理贯穿于渔业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适应渔业经济发展要求。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一种规则经济,渔业经济亦是如此,渔业经济得到正常发展,国家要运用渔政管理手段促使其实现。因此,渔政管理是渔业经济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渔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促进渔业经济生产的发展,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更要求渔政管理水平的再度提高,所以,渔政管理与渔业经济生产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尤其在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的今天,渔政管理不是…  相似文献   

14.
周建平 《中国水利》2005,(14):67-67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九江至湖口的江湖相接处,上承赣、抚、信、饶、修五江之水,下接长江.在正常的水位情况下鄱阳湖面积有3914km2,容积达300亿m3,它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是长江水量的调节器.由于湖区地势低洼,汛期受流域内河流洪水和长江洪水顶托、倒灌影响,鄱阳湖区洪涝灾害频繁,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1998年遭遇特大洪水,造成300多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湖区的水涝灾害成为当地发展的一大心病.  相似文献   

15.
许小华  李文晶 《人民长江》2020,51(4):226-231
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在大坝安全监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资源配置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借鉴其它领域的应用成果,利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构建了鄱阳湖水利信息三维展示与查询系统,实现了鄱阳湖在不同水位下的三维地形信息展示,再现了鄱阳湖水利信息虚拟场景;此外,还利用Java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鄱阳湖区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实现了湖区三维场景的直观清晰浏览与展示,以及专题水利热点数据的动态查询和漫游等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可方便用户全面了解鄱阳湖区不同水位下淹没区域、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利工程等水利信息,有助于提高鄱阳湖管理者的科学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鄱阳湖区降雨量的变化特征,按照相关标准对年降雨日数和降雨量进行分级,深入研究各级雨日(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年内分配规律。利用鄱阳湖区都昌站1953—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采用趋势突变检验、Hurst指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对鄱阳湖区年和季节分级雨日(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4 d,其中,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所占雨日的比例分别为70.9%,18.66%,8.2%,2.98%;过去几十年,年总雨日数、小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并可能持续减少,年总雨日数在197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雨日数减少了14 d;季节性降雨中,春、夏2季以大雨暴雨为主,秋、冬2季以小雨、中雨为主。②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335.66 mm,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占年降雨的比例分别为20.74%,29.50%,27.35%,22.41%;过去几十年,年降雨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可能继续减少,并在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降雨量减少了301.26 mm。③鄱阳湖区降雨集中度平均为0.4,但受降雨年内分配的影响,降雨集中度年际差异较大;降雨集中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6月中旬,其中,4月中旬—5月中旬占了71.43%。鄱阳湖区降雨日数的减少主要是由小雨日数减少引起的,降雨量的减少是各级雨量共同减少造成的;降雨集中度的大小与大雨和暴雨量所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密切相关,且与降雨不均匀系数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鄱阳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退田还湖后鄱阳湖洪水风险与土地利用新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鲁光 《人民长江》2009,40(17):8-10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鄱阳湖区包括江西省南昌市区等12个县市,土地总面积20 289.50 km2,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淡水水产基地。通过研究鄱阳湖区防洪情势的新变化和2000年以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发现“退田还湖”实施效果有弱化的趋势。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湖区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湖区模型于2010年12月12日在美丽的鄱阳湖畔江西共青城举行启用典礼,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大湖模型已建成,并将开展一系列的试验研究。通过对鄱阳湖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进行反演、模拟、试验和验证,从而揭示鄱阳湖的内在规律,为流域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运行调度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是世界最大的白鹤越冬基地,其水位多样性是维持湖区内生物多样性以及为白鹤提供越冬生境的必要条件。近年,由于主湖区水位连年降低,白鹤已无法在其越冬,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几乎成为了白鹤越冬的唯一区域,从而导致了白鹤数量在鄱阳湖区域内的减少。拟建的鄱阳湖大闸可以有效地控制鄱阳湖的水位,恢复和科学调节江湖关系,进而维持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文章模拟并分析了建闸前后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和主湖区的自身水生态、水位变化,以及两者湿地面积变化和白鹤食物分布的变化,认为鄱阳湖大闸提高了主湖区水位多样性且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作,分担了自然保护区的压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整个鄱阳湖对白鹤的生物承载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12,(10):27-28
江西省长江河道与三省六市接壤,152km长的河道均为省际边界河段,且与鄱阳湖贯通,采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一、创新采砂管理模式,推进江湖管理联动从无序到有序,鄱阳湖区采砂管理经历阵痛。鄱阳湖采砂管理与长江及其他河道采砂管理相比,突出特点是"两头在外",即外省采砂船多、砂石销往省外,并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由乱到治、由治到规范。受长江禁采影响,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