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4.
基于最小二乘准则的多传感器参数估计数据融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从含有加性测量噪声的线性测量数据中更加准确地估计未知的常值参数,测量噪声互不相关的多传感器测量系统得到广泛使用。在最小二乘准则下,提出了多传感器测量系统在多次同步测量时的集中式和分布式参数估计数据融合算法,两种算法完全等价,且都是全局最优的。数值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明显改善传感器测量参数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5.
6.
7.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存在数据冗余问题。为了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减少冗余量,提出了基于递推最小二乘和改进支持度的WSN数据融合方法。针对单个传感器节点,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融合。针对节点之间的冗余问题,应用分批融合思想对系统降维,将灰色接近度理论与自支持度结合改进支持度函数,对各子系统分别采用基于改进支持度函数的加权算法进行融合。采用一个包含7个传感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该算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能够显著减少数据计算量与传输量。融合后的数据均方误差为0.1597,能够满足实际应用对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个传感器对某一特性指标进行测量实验的数据融合问题,从稳健性角度,利用统计理论中的最小一乘估计,提出一种多传感器数据的融合方法。该方法基于自适应加权,以最小化传感器测量数据的绝对偏差为目标函数,通过求解条件极值问题,得到各传感器数据的权数,从而给出融合结果。仿真实例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和较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过程系统的控制与优化要求可靠的过程数据。通过测量得到的过程数据含有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采用数据校正技术可有效地减小过程测量数据的误差,从而提高过程控制与优化的准确性。针对传统基于最小二乘的数据校正方法:和基于准最小二乘的鲁棒数据校正方法:,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与准最小二乘组合方法:。该方法:先采用准最小二乘估计器检测过失误差并剔除,然后再采用最小二乘估计器进行数据校正,可以综合前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使得数据校正结果:更加准确。将提出最小二乘与准最小二乘组合方法:应用于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的数据校正中,通过校正结果:的比较说明此方法:的具有较好的过失误差检测能力和较准确的数据校正结果:。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实际过程系统空气分离流程的数据校正中,结果:说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一体化飞行器高度耦合的非线性气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气动力数据建模方法;首先,对影响模型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接着,在构建移动最小二乘模型时采用遗传算法获取最佳支撑域半径以及最佳影响因子β,提高近似精度从而达到减少样本点的目的;得到泛化能力较强的气动力模型,并与偏最小二乘方法的建模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移动最小二乘法的建模效果优于偏最小二乘方法,预测误差较小,证明了将该方法应用于气动数据建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传感器的温室环境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采集的数据存在着较大的冗余与误差,影响数据的可靠性;而在温室环境监测中,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因此,为了提高多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在研究了现有的几种数据融合算法以后,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综合数据融合算法。给出了采用格罗布斯准则消除粗大误差,并引入哈夫曼树的思想对数据进行项融合的方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LMS算法的多传感器数据加权融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过程中,传感器观测噪声不易确定,提出了一种基于LMS算法的多传感器自适应加权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将传感器最优加权系数的求解,转化为估计值的均方误差性能表面的最优解搜索,通过加入自适应阶段,采用自适应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调整传感器加权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当前数据融合算法中存在的静态融合和计算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信息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首先,利用强跟踪滤波算法完成对于局部状态的估计,然后,依据局部状态估计值之间的冗余信息判定局部状态自身的可信度,从而实现对其权系数动态的合理分配。通过Monte-Carlo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17.
18.
节省能耗和延长网络寿命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国内外在节点放置、路由策略方面有大量研究,通过密度控制、分级簇等路由算法减少数据冗余。通过信息融合算法减少有效数据传输量是延长网络节点寿命的有效途径,并就此进行具体研究,提出了三种典型的分布式信息融合算法,即系数加权融合、无反馈的Kalman融合滤波及有反馈的Kalman融合滤波,并对其在805.12.4/ZigBee温度测量网络应用层协议中进行实现,最后通过运算数据结果对三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及有效性、局限性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