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保护好文物、旧城整体格局及传统文化,改善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居民的生活和环境质量,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也同样重要和迫切.不像建筑有着诸多的曼妙思想,市政基础设施更为实际,也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一栋不漂亮的房子可能还能居住,而市政设施不完善却可能使这栋房子荒芜.目前旧城保护区内的市政基础设施很不完善,有些还非常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蓝为平  陈武 《华中建筑》2009,27(7):60-61
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街道狭窄、管线改造困难的通病,该文结合温州市康乐坊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对如何合理布置各种市政管线,以及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的原则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以来,民盟北京市委与民盟西城区委组成联合调查组,对以什刹海地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数年的跟踪调查。在此,我们仅就保护区内保护与更新工作遇到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供有关部门参考。历史文化保护区面临的问题1 众所周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改造与更新工作  相似文献   

4.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旅游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旅游利用的意义 从1999年首都规划委员会通过的第一批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到2002年通过的第二批旧城5片和郊区1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总数已达40片.  相似文献   

5.
《北京规划建设》2007,(3):137-137
北京二十五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自2002年确定之后,经过六个试点片区几年来的实践,总的看来,各片区虽然各有特点,但目前均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前的土地供应方式与文保区改造的自身规律和改造目标及操作方式难以匹配,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北京旧城胡同平房区的问题由来已久.由于传统的平房四合院多为砖木结构,一般寿命只有四五十年,屋顶为小合瓦下敷草席和大泥的,寿命更是短暂,一般十几年即烂.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为了迎接各国宾客,大街面上进行了整治,胡同里进行了粉刷,但是多数民居、胡同和四合院内并没有得到改善,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实惠.奥运会后,如何改善北京胡同平房区,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落后面貌,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北京居住性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已划定的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加上文物建筑保护区,约占整个旧城面积的1/3,其物质空间、人文空间的重新构建,将影响整个北京旧城未来的空间形态。因此,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北京城市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需要审慎对待。而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则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居住性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平房区问题的提出 划定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意义及问题 自20世纪新中国成立至今,关于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讨论和争议反反复复从未停止过,当然也正是在这些争议中,保护的思路逐步清晰.从建国初期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护旧城,在旧城外建新行政中心方案被否定,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北京旧城城门城墙拆除,再到90年代末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2004年永定门复建,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工程启动,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历程及对待历史文化遗产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2、人口密集,居住条件十分困难调查了解,目前,前门历史文化街区内共有居民6706户,23471人,其中56%的住户(3756户)人均住房不足6平方米,人口密度高达469人/公顷,其居住密度可谓世界罕见。在这里,老少三代同居一室、十几家共处一院的现象比比皆是。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没有独自的厨房,上厕所要走出数十米乃至上百米。居民冬季取暖仍用煤炉,由于自来水管口径过细,根本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此外,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出入不便等,均为市政设施落后使然。该地区居民沿用的仍然是解放前乃至清代的市政设施,由于年久失修,这些设施老化严重,已完全不适应现…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旧城交通问题及改善措施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交通拥挤逐渐成为城市广大居民日常出行的桎梏.然而不同城市的拥堵原因又各异,这就要求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改变这种状况,本文是针对北京旧城区的交通形态来挖掘其拥堵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解决北京旧城区交通拥堵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南池子危改试点片,西起南池子大街,东至普渡寺东巷,北邻普渡寺西巷,南到灯笼库胡同,规划用地3.72公顷.该用地内共有90个院落,478户,户籍人口1447人,在册住宅总面积17710平方米.目前,南池子试点已拆迁完毕,现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4.
本次保护规划从保护城镇特色与机理的角度出发,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对现有《古北口镇镇域规划》进行部分调整。  相似文献   

15.
16.
北京旧城保护经历了一个曲折而艰辛的过程,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到拨开云雾终见日的时刻.从20世纪50年代定都之初的"梁陈方案"到东南建新城的战略选择,从单纯保护故宫等重要建筑到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的整体保护,从拆除城墙建二环到25片历史街区的划定,对旧城的价值认识日渐全面,保护的思路日益宽广,旧城保护处于一个学界呼吁、领导重视、社会认同的良好氛围中.  相似文献   

17.
鸦儿胡同历史悠久,元朝时期便有了街道雏形,经过几百年的变革,现在依然保持了原有街巷肌理,再加上胡同周围众多历史建筑保存尚好,所以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面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需求总是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8.
2000年6月底,我公司有幸参加了北京市规划委组织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公司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总经理、总建筑师带头调研,专业摄影师、设计师、大学在校生联手拍照1000多张,走访了绝大多数住户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搜集了各方面的资料、信息。通过大量的调研、座谈、讨论和反复论证,形成了一个预想不到的新概念。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初看鲜鱼口地区胡同里的四合院,拥挤、破旧、危房连片,上下水不全,没有煤气和热力,缺少生活必需基础设施。除了现代家电、陈设还能反映出现代生活的一点讯息之外,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成都太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现状情况,探讨了其保护与更新的手段,并延伸出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索。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是一项广泛涉及社会的工作,衙要全民的自觉意识与行动.名城及其文化才会世世代代相传,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留下一块历史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郊区保护区的指标综合分析 郊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为2705.41公顷,其中重点保护区297.63公顷,建设控制区2407.78公顷,保护区规划总人口约17230人,比现状人口约增加340人.由于大多数郊区保护区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因此,目前除模式口、宛平城需要迁出人口外,其余各保护区可以保持或适当增加人口.郊区保护区(除西郊清代皇家园林历史文化保护区外)合计有区级以上文保单位30处,古树名木67棵,有历史遗迹约120处,保护院落385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