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塔中奥陶系缝洞系统成像的配套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塔中沙漠区近地表和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奥陶系内幕缝洞系统成像困难等问题,开展了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精细成像配套处理技术研究,认为叠前保护低频去噪、地表一致性反褶积、速度模型的优化、多次波消除等4个环节是该区奥陶系缝洞系统可靠成像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塔中沙漠区奥陶系缝洞系统成像的配套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使研究区缝洞系统的地震资料成像品质较前期有明显提高,成像剖面上断裂特征清晰、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特征突出,大大提高了该区奥陶系风化面及内幕岩溶特征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巨厚沙漠区地表沙丘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巨厚,对地震波能量吸收衰减严重,地震资料采集激发接收困难,静校正处理问题突出。针对以上难点,开展了基于超深微测井的巨厚沙漠区表层特征调查分析,采用子波和Q值辅助分层方法,对近地表进行了准确分层,获得了准噶尔盆地巨厚沙漠区近地表特征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将地震波激发岩性由原来的降速层干沙层改为低速层湿沙层,通过理论和野外试验结合,优选了最佳多浅井组合激发方式及参数;通过检波器埋深试验,确定了20~40 cm浅地表潮湿沙层埋置检波器的接收方式;对层析核函数进行剖析,推导出菲涅尔层析敏感核函数,形成了菲涅尔体层析反演高精度静校正技术;采用粘弹波动方程波场延拓近地表吸收衰减补偿技术,消除了巨厚沙漠区近地表吸收衰减的影响。在准噶尔盆地CH1J东、D2J北等多个区块的三维地震勘探中,上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提高了处理剖面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3.
陈学强  白文杰  黄有晖 《石油物探》2011,50(1):76-81,19,20
塔中沙漠区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勘探目标之一。如何提高沙漠地表条件下小缝洞型储层在地震资料上的成像质量是目前该区地震勘探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在地震采集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首先,调查了疏松沙丘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情况,并进行了高速层中检波器接收试验,结果表明,疏松沙丘对地震波(主频35 Hz及以下)的吸收衰减作用不严重,检波器组合接收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研究了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方法,提出了道密度设计方法及保证面元属性均匀的观测系统设计原则;最后,对沙漠地表条件下的组合高差设计方法进行了论证分析,提出了基于沙丘性质的灵活的检波器组合高差设计方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塔中沙漠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油气聚集与分布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是形成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下古生界残余古隆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塔中低凸起具有多套油源层、多含油气层系、多种圈闭类型、多成藏期,具有多元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点,并具有四种油气聚集模式: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潜山及背斜型、石炭系东河砂岩地层超覆型、石炭系断裂背斜及背斜型、志留系砂岩背斜及岩性(物性)型。奥陶系油气聚集一般与风化壳有关;志留系油气聚集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石炭系油气聚集一般与断裂及不整合面有关。只有沙漠地震过关,才能使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成功率大为提高。在塔中低凸起西北倾没部位有可能找到大油气田。  相似文献   

5.
近地表沙层的黏弹特性引起的地震波能量及频率的吸收衰减不容忽视。本文基于黏弹性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近地表不同Q值情况下地震波穿过黏弹介质后的地震波场特征,通过波场频谱特征分析了影响地震波能量及频率吸收衰减的因素,即Q值越小、激发子波的主频越高、传播距离越远的地震波能量及主频吸收衰减越严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伏地表沙层缝洞型模型,研究近地表沙层对中深部储层反射波的衰减及对缝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对实际地震资料的振幅、频率的恢复补偿以及提高分辨率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颖  刘晨  吕秋玲  邵文潮  徐春梅  穆洁 《石油物探》2015,(2):172-179,196
塔中地区主要目的层是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地表沙丘起伏大、沙层松散,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干扰波复杂,导致目的层地震资料信噪比非常低。沙丘所产生的噪声不仅使有效波特征受到影响,而且使面波等相干噪声的规律性遭到破坏,从而增加了去噪处理的难度。为了在保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压制干扰波、提高塔中奥陶系目的层资料信噪比,基于多年沙漠区地震资料处理所取得的经验与认识,通过对塔中地区地震资料干扰波成因、类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根据噪声类型、能量强弱、频带范围及其在不同域中所表现的特征,分类、分步、分频、分域、分时窗、分区的六分法多域组合去噪技术思路与处理流程。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多域组合去噪技术能明显提高奥陶系内幕反射的信噪比以及小断点、碳酸盐岩内部异常或"串珠"状反射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7.
沙漠地区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沙丘连绵起伏、高差巨大,表层地震激发、接收条件极差,造成野外采集得到的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成像困难。以塔里木盆地卡塔克2、3区块为例进行了干扰波分析,包括单炮记录品质分析以及弱反射层成像速度特点分析。采用层析静校正技术、多参数约束叠前去噪技术、高精度速度分析等方法可以提高弱反射地层成像质量,剖面浅、中、深层反射波组齐全,奥陶系内幕反射资料信息丰富,反映了研究区的地质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们普遍认为疏松沙丘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是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均较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沙漠区近地表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程度,对地震数据现场采集及后续处理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城地区为实例,总结分析了近地表疏松沙丘的特点,采用蜂窝状放置法对不同厚度沙丘进行吸收衰减调查试验,通过谱比法探讨了该区沙漠表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疏松沙丘对主频在40Hz以内的地震波的能量和频率的吸收衰减并不严重;在沙漠地表区,若未采用检波器组合接收,即使将其埋置于疏松沙层之下的高速层中,仍难以获得高品质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朝克乌拉凹陷是白垩系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由于岩浆多期次喷发,新生界巨厚火成岩广泛分布于近地表,火成岩表面粗糙、成不规则块状,内部多孔,分布零散、破碎,其间有第四系黄土不同程度填充,地震勘探激发接收条件极差,地震资料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成像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对地震波在近地表的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表层不规则火成岩散射和巨厚火成岩屏蔽作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本区目的层的成像效果。为此提出了一套以高精度可控震源低频激发、宽线、长排列、高覆盖接收为主的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和以综合静校正、多域去噪和基于散射波理论的高精度速度分析为主的处理方法。应用后,新采集的地震数据主要目的层反射波清楚,地质现象清晰,新剖面较老剖面成像质量有很大提高,满足了油田勘探需要。  相似文献   

10.
塔中东部潜山区继承性古隆起发育,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研究发现了白云岩潜山、灰岩潜山、石炭系生屑灰岩岩性圈闭,具有巨大的勘探前景.但由于研究区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造成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难以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为此,根据研究区原始资料噪音发育的特点,结合多年地震资料处理实践经验,提出了分类、分步、分域、分区...  相似文献   

11.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arim Basin, Tazhong is a typical area of compound reservoirs rich in oil and gas found in the Carboniferous, Silurian and Ordovician strata. The proved, probable and possible reserves (3P reserves) in the area amount to 5×108 tons,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advances and problems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Tazhong area. On the basis of exploration history and analysis of scientific problems, we outline eight achievement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使该区经历了“4次拉张、4次挤压”,对应于盆地4次大的沉降和抬升。其中加里东早、中、晚期和海西早、晚期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构造事件。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形成了该区加里东—早海西及燕山—喜山期2个重要的成藏期和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同时对不同构造带不同层系油藏的形成、保存、破坏与调整有看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该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块状、志留系层状油藏及沥青、奥陶系灰岩内幕及风化壳等多种油气藏。受构造运动影响,在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形成油气富集带。塔中低隆起西北围抖区构造相对稳定,油气破坏性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塔中12构造复式油气运聚与成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12构造位于塔中低凸起塔中10号构造带中段,是一长期继承性古隆起。该构造志留系、奥陶系多个层段均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并获得了工业油流。根据对油气显示的分析,认为石炭系东河砂岩的油迹、荧光显示是断层垂向渗漏所致。通过断层封闭性、含氮化合物、油源生标对比等分析,并结合其他学者对包裹体成分、均一温度的测定资料,分析了塔中12构造志留系及上奥陶统的油气成藏过程。另外,通过分析塔中12构造下奥陶统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该层系有望获得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14.
塔中地区深层古生界巨厚的碳酸盐岩是当前油气勘探的热点。近年来,在塔中北坡的北西、北东与北东东向断层-裂缝带中取得了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然而,在其邻近的古城地区断层-裂缝体的研究则一直很薄弱,这一状况严重地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提出了古城地区古生界垒-扭叠合复合断层-裂缝体模型。其要点是:①剖面上,断层-裂缝体的性质不具有继承性。在深部寒武系、中部中-下奥陶统、上部上奥陶统和顶部石炭系依次发育加里东早期伸展断层-张性裂缝带、加里东中期压扭断层-压剪性裂缝带、加里东晚期张扭断层-张剪性裂缝带和海西早期张扭断层-张剪性裂缝带,它们在垂向上依次叠合。②平面上,自下而上断层-裂缝体的走向发生了明显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在深部寒武系、中部中-下奥陶统、上部上奥陶统和顶部石炭系断层-裂缝体的走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北北东向、北东-北东东向和北东向,它们在横向上依次复合。③剖面上,断层-裂缝体呈现出“上倒锥、下地垒”的形态叠合特点和“上下张性、中间压性”的性质叠合特点。④平面上,断层-裂缝体呈现出“扫帚状”和雁列状的展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有利油气富集的地震相特征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上奥陶统是塔中地区最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大量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笔者发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广泛分布着一种特殊的地震相。该相沉积厚度相对较大,在地震剖面上反映为丘状隆起,内部反射杂乱,呈乱岗状反射,多沿主要构造线延伸。结合岩矿分析,笔者认为这种地震相就是碳酸盐岩台地上在不同期次发育的礁、滩相,它们主要分布于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台地向海一例的边缘或在台地内部古地貌上相对凸起的构造部位。勘探、开发实践证明,它们是油气富集的有利相体。为此,我们勾绘出了其地震相平面展布图,由图可见,它们主要分布于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TZl0井构造带及塔中南缘构造带上。该项研究成果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背景和岩石学特征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塔中地区油气成藏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一是具有有利的区域构造背景;二是发育中、下寒武统一下奥陶统的含泥或泥质泥晶白云岩及泥质泥晶灰岩和中、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岩、泥质泥晶灰岩2套烃源岩。综合分析表明,塔中地区有利的储集空间为石英含量超过65%的砂岩;该区分布志留系红泥岩段和下石炭统泥岩2个泥岩段等多套区域性盖层,并存在下红色砂泥岩段和柯坪塔格组中段暗色泥岩2套潜在盖层。  相似文献   

17.
塔中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中部,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之一。以塔中隆起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开展塔中隆起走滑断裂的剖面和平面几何学特征、断裂的活动期次和断裂形成机制研究。地震资料显示塔中走滑断裂于石炭纪之前定型,少数走滑断裂的活动持续到了石炭纪之后,断穿基底到志留系和泥盆系,断面直立,但是在不同层位断层的几何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性,主要分为3层结构:深层中、下寒武统断裂平面上呈线性展布,中、下寒武统在断裂两侧上拱;深部断裂向上继续切穿上寒武统和奥陶系,并在碳酸盐岩顶面发育许多分支断裂,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平面上组合为斜列断裂;浅层走滑断裂发育在上奥陶统-志留系和泥盆系内,剖面上常以负花状构造样式出现,平面上表现为该层特有的北西向雁列断层。这3层断裂在垂向上叠置,形成复杂的空间形态,将塔中隆起走滑断裂的演化阶段划分为3期:中寒武世塔中地区存在构造反转事件,在压扭应力作用下发育规模较小的走滑断裂;晚奥陶世走滑断裂复活,形成正花状构造;志留纪—泥盆纪走滑断裂持续活动。塔中隆起走滑断裂的形成受周缘构造环境控制,在中寒武世局部压扭应力、晚奥陶世压扭环境和志留纪—泥盆纪的压扭环境下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