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军 《世界建筑》2002,(11):65-67
本文是关于建筑语言的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建筑艺术不是单纯的实用物,是处于“纯的艺术”与实用物这两极之间的变化中,在变化的不同梯阶上,抽象形式与符号意义的作用与关系也是不同的。建筑作为文化表意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即形式/意义关系在建筑符号学的领域里通过“陌生化”手法加以应用,这意味着由抽象形式与意义混杂而成的建筑语言的通俗性和建筑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新旧建筑的共存,虽然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但在现代建筑与建筑遗产的碰撞中,现代建筑似乎很难与遗产概念相协调。这种模式的内爆,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现代建筑语言在建筑遗产中的特殊意义。提取遗产更新中类型学的媒介符号,梳理标识符号、扩展符号、启示符号三种媒介促进遗产更新的模式,分解其更新过程。试图超越建筑类型学本身,专注于由这种现象引起的意义的构建,阐明媒介符号是遗产更新的一种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主要在于研究建筑符号或建筑语言词句与建筑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将建筑的各个方面都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去实际影响使用它们的人们.文章以文化建筑为研究对象,以建筑语用学分析视角探讨当前文化建筑空间形式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华中建筑》2021,39(4)
建筑形式是有其符号意义的,在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中建筑形式符号意义变得愈加重要,而且具有了普遍性的意义。在过去仅仅重要的建筑具有符号化的意义,而在今天就连都市中日常的普通建筑也有了符号化的意义。该文从符号与物质、形式与功能、现实与历史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在这个符号泛滥的年代,建筑形式所出现的新特征,并指出符号本身并不是建筑市场中种种弊端的根源,符号的泛滥、意义的相对匮乏才是其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经常碰到如何使用适宜的形式符号来表达不同的建筑内容的问题。从狭义层次讨论建筑形式符号的创作,其重点在于探讨构成建筑形象的符号特征和形式结构。本文从狭义层次就建筑形式符号的创作,从语构、语意、语用3个不同层面作一粗浅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肖勤  李玲 《中外建筑》2015,(3):51-53
建筑的经济价值的实现在于被人使用,而建筑的审美价值的实现在于被人欣赏。当代很多建筑师往往注重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根据符号互动论,符号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人们以符号为媒介进行互动。从广义上来讲,符号是指一切被人赋予某种意义的事物。建筑的各个部分和及其组合无疑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形式,都蕴含着我们的经验与历史,表达着一定的意义,都可以视作建筑符号。建筑符号就是建筑师的语言,是与公众互动的媒介。如何使用建筑符号与公众进行良好的交流互动是建筑的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郭锐 《建筑与环境》2009,3(5):164-166
建筑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或由符号组成的系统,通过符号的运用来表达建筑深层的文化意义。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反映时代特征的礼会存在,它的构成形式与作用可以通过所用材料与部件、造型特征及意义、使用功能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
刘嵩 《建筑》2000,(4):32-33,35
世纪之交 ,伴随着 90年代大众文化和商业主义的勃兴 ,以及传统复归的新语境 ,建筑艺术也同其他艺术一样 ,面临着新的发展和变化。整体地看 ,在我国现实主义建筑的主流下面 ,新思潮带引下的多元建筑正方兴未艾 ,潮流纷呈 ,砂金混杂的多元格局已经形成。而国际化交流又造成形式的趋同 ,在求同中存异 ,在坚持地域性中放眼国际性 ,建筑日益显示着它的复杂与个性化特征。(一 )建筑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这种符号活动的结果 ,就是创造出体现社会和艺术的物质文化统一性的作品。一切建筑都既有功能、技术的特质 ,如舒适、实用、坚固、经济…  相似文献   

10.
没有语言,我们不能交谈,它是一种交流工具。没有语言,我们就不可能表达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进一步说,是语言决定了我们如何表达思想。 ——布鲁诺.赛维 当今,建筑不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美学现象,还是作为信息交流的手段,都已成为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全国各地兴建了大量的建筑。无论从外观到内部的空间处理,都比八十年代以前的建筑要丰富得多。但盲目的借鉴、模仿和抄袭,使某些作品看起来东拼西凑、杂乱无章,甚至于以牺牲功能作为代价,使建筑本身流于形式主义,这是不可取的。问题出在哪里呢?症结在于设计者对建筑语言的运用失当及驾御符号的能力不足。当然也不排除外来因素的影响,我们在以下的内容将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筑和它的环境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向我们传达的一方面是明示层次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内涵层次的信息。即通过视觉,我们一方面捕捉到建筑形式方面的信息,此外又能引起视觉思维,认知建筑的象征性表述。传统建筑是由若干具有象征性表述的视觉符号组成的,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建筑空间的象征性表述手法和影响其表述的诸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并对传统建筑内涵层次意义进行剖析。对于当今建筑和室内设计如何利用传统建筑视觉符号创造当代建筑及其环境风格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董黎 《南方建筑》1996,(3):11-15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西方教会迫于中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压力,采取了“中国化”和“世俗化”的传教策略,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首先倡导了中西合壁的近代大屋顶建筑形式,并在所属的教会大学建设中广泛运用,这是一种以建筑形式传达某种社会意义的典型文化现象。本文以此为例,探讨了建筑的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建筑符号学把建筑形式理解为人类的语言(符号的一种),建筑文化的意义是通过语言获得,因而也就可用语言学来研究建筑文化,探讨建筑形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符号学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广州大学城建筑设计竞赛中标方案中符号的形式与内涵层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通过分析得出具体的建筑形式就是建筑符号的"符征",而建筑实体形态背后所表达的内涵就是建筑符号的"符旨",在建筑符号中,不变的是符旨,变的是符征.一个完美的建筑作品不是符号的堆砌和任意拼凑,建筑符号的意义表达通常是内涵重于处延.方案对符旨的准确领会是能否中选墓丶?而根据符旨选择恰如其分又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符征是方案能否中选的主要因素.建筑设计要把意义与形态分离,先把握意义,再选择手法,避免陷入手法主义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具体性策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张斌  周蔚 《时代建筑》2004,(4):114-118
作为社会活动容器的当代城市与建筑是个充满矛盾的混杂体,任何一个基地上的建筑物都不可能是一个抽象普适观念的自主产物.而需要回应并解决它所面对的特殊问题.并对环境和使用者提供新的参照。这种“特殊性”需要我们在建造活动中运用一种开放的“具体性”策略.以富有穿透力的理性操作建立起对象的内在秩序(即它的观念内核),并在物化过程的各个层面将观念不遗余力地具体化。这种策略可以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建筑在建造意义上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概念上的,并将建筑理解为空间使用形式及材料的整体。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C楼的设计过程提供给我们一个机会在建造策略的“具体性”上做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文献摘要     
<正> 建筑文化中的建筑符号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个性,即需形式概念的显现,还需情感概念的呈现。其符号性通过形式本身的概念承载,转而让人认知、理解。如门、窗、柱和剧院、展馆、歇山、庑殿、山花、柱式等,各有各的出处、做法和意义。建筑符号表现必然涉及到抽象概念,大到一个城市、社区,小到一个构件。具体做法,其间均蕴藏着匠心。建筑创作的大量实践表明,一旦为自已使用的概念找到某种恰当的符号时,建筑的格调陡然偏高;而符号的象征意义愈是丰富,它在社会上也愈受欢迎。在表现性艺术中,建筑乃空间构成的艺术,唯建筑具有内部空间供人们进入其中生活,空间乃符号,建筑符号可以形成各种“空间意象”。一幢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称为“建筑符号”,构成这个建筑符号的足一系列“建筑中的符号”;二者虽属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该文对上海世博建筑表皮的视觉符号形态进行了解读,以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上海世博会的建筑表皮形象,为何会大量的选择符号形象?这种符号形态给上海世博建筑表皮带来了什么?它有什么样的内涵,它是有深度的表现,还只是一种肤浅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符号戴国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近年来,我国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所使用的符号和代号,颁发了一系列规定,如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3102.11-82,《建筑结构...  相似文献   

19.
深刻把握建筑理论的本质,有利于把握建筑理论与建筑创作实践之间的关系。现象学视域下的建筑理论,是指与空间知觉经验保持通达并有普遍适应性的概念范畴,其意义在于促进经验的自我检省及扩充,使得设计活动所处的生活世界与预期想象的可能世界展开有效对话和设计问题的合理解决。在这个意义上,建筑理论不仅有利于把握自我、经验、符号与空间的建筑认知及解释、交流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建筑理论教育的自觉意识,有助于探寻建筑理论与设计教育相结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建筑的发展方向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的年代,建筑历史的关系自然也作为一个争论的问题出现了。我们把我们所从事的事业视为一种对古典和现代建筑艺术原则进行适当的和建设性的重组的工作。我们工作的现实目标,首先就是要使我们的建筑同其所处的环境、文脉,它的入口、序列,它的空间、装饰,以及相关历史形式的符号意义等等因素协调统一起来。因为,与建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