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首次采用沉积沉淀法,以Cu(OH)2为前驱体制备不同CuO负载质量分数的CuO/ZnO水煤气变换(WGS)催化剂,并运用XRD、N2物理吸附和TPR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uO在载体ZnO表面的分散程度、颗粒大小及CuO和ZnO之间相互作用对催化剂的活性均有影响。CuO的适宜负载质量分数为20%,所得CuO/ZnO催化剂样品WGS反应活性较好,在350 ℃,CO转化率可达95.5%。  相似文献   

2.
CuO助剂对铁铬系CO高温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CuO的不同前驱体对铁铬系CO高温变换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uO助剂可改善催化剂的低温活性,以硝酸铜的加入形式效果较为显著。对样品进行了XRD、BET、H2- TPR和XPS表征,结果表明, CuO助剂进入了Fe3O4的反尖晶石结构的八面体空隙,置换Fe2+与Fe3O4发生相互作用,改变了催化剂的还原特性,使Fe2O3还原为Fe3O4的还原温度降低了100 ℃左右。铜在催化剂的表面以Cu(OH)2、CuO和Cu2O三种形态存在,因Cu2+取代Fe2+的八面体配位单元,致使配位场稳定化能降低,催化剂表面容易产生O2-缺位,所产生的新的活性中心极易吸附OH,使催化剂在低汽气比条件下参与CO变换反应,具有高活性且遏制烃类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铜含量对Cu/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铜含量的Cu/Ce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考察了铜含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CeO2催化剂呈现出良好的水煤气变换活性。铜含量对催化活性有显著影响,铜摩尔分数为50%时,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最高,在200 ℃时CO转化率达到66.1%。Cu/CeO2与FBD型铁基高温变换催化剂相比,具有低温活性好、活性温区宽的特点。用XRD、N2吸附法、H2-TPR和CO-TP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无定形CuO、纳米颗粒CuO等可能是催化反应的活性物种,晶粒CuO对催化活性影响不大。铜含量的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不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Cu-Ce-Mn-O/SiO_2/CC作催化剂还原脱除NO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玺  董国君  王伟 《应用化工》2007,36(6):564-566
以硅胶改性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分别制备了3种不同CuO负载量的Cu-Ce-Mn-O/S iO2/CC催化剂。以CO(NH2)2为还原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研究。采用XRD、SEM、TPR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300~500℃CuO负载量为33%的Cu-Ce-Mn-O/S iO2/CC催化剂效果最好。反应温度为450℃,空速为8 000 h-1时催化剂催化还原NO的转化率可达到88%。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Cu-Ce(La)Ox高温变换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包括中和pH值、中和温度、焙烧温度和方式以及CuO、CeO2和LaOx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5%CuO-CeO2-La(10%)Ox高温变换催化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pH=11,中和温度54 ℃,400 ℃焙烧4 h。催化剂的最佳质量分数配比是:CuO 为20%,CeO2 为70%,LaOx 为10%。XRD晶相分析表明,5%Cu-Ce-La(10%)Ox催化剂中除了主相CeO2以外,还出现了Cu与La形成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CuLaO2,且CuLaO2高度均匀地分散在主相CeOx中;还原态中除了CeO2、CuLaO2外,还出现了Cu单质。因此,这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不可能是简单的CuLaO2或Cu,这使得催化剂无论氧化态还是还原态都具有基本相同的活性。催化剂的活性位形态结构尚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镍与铜的相互作用对于苯甲醇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Ni-Cu催化剂,并采用XRD、TPR和XPS表征方法研究了镍铜相互作用对苯甲醇的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催化剂体系中只有Ni时,催化剂组分为Ni(OH)2;当催化剂体系含有Ni和Cu时,催化剂组分为Ni(OH)2和Cu(OH)2混合晶相;当催化剂体系中仅含Cu时,催化剂组分为CuO;并且由于镍、铜的相互作用,催化剂的还原温度降低,Ni的存在阻止了Cu(OH)2晶相转变为CuO。此外,催化剂体系中Ni含量越高,其催化活性也越高,Ni的存在提高了Cu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硅胶改性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分别制备了以Cu-O、Cu-Ce-O和Cu-Ce-Mn-O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以CO(NH2)2为还原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研究。采用XRD、SEM和BET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温度(300~500) ℃,催化剂Cu-Ce-Mn-O/SiO2/堇青石的活性优于催化剂Cu-O/SiO2/堇青石和Cu-Ce-O/SiO2/堇青石,反应温度为450 ℃、空速为8 000 h-1时,Cu-Ce-Mn-O/SiO2/堇青石催化剂催化还原NO的转化率可达到88%。  相似文献   

8.
以改性后铝土矿石为载体,采用两步浸渍法,制备Ni-Mn-K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采用活性评价、低温N2吸附、XRD和TPR等表征方法,考察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铝土矿本身具有一定的变换活性,用该载体负载多组分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变换活性。XRD和TPR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具有明显的晶相NiO和K2CO3的特征衍射峰, MnO2与铝土矿载体中的Fe3O2和SiO2形成非晶态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小主要因负载引起,负载活性组分后使耗氢量增大,还原峰温降低。  相似文献   

9.
纳米Cu-Zr-O催化剂催化乙醇脱氢合成乙酸乙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米Zr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CuO/ZrO2催化剂;以凝胶Zr(OH)4粉末为前驱物,制备掺杂型CuO-ZrO2催化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共沉淀型催化剂CuO·ZrO2。通过XRD、N2吸附、TEM和S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乙醇氧化脱氢合成乙酸乙酯为探针反应,考察Cu-Zr-O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均为纳米级颗粒,并对乙醇脱氢合成乙酸乙酯反应均有催化活性。共沉淀型CuO·ZrO2催化活性较好,在反应温度473 K,乙醇转化率为49%,乙酸乙酯选择性达88%。  相似文献   

10.
含锰铜基甲醇催化剂的性能及其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郭宪吉  张利秋 《工业催化》1999,7(6):22-26,18
用一步并流共沉淀法制备了CuO/ZnO/Al2O3和CuO/ZnO/Al2O3/MnO2两种甲醇合成催化剂。通过测试它们的初活性及耐热后的活性可知, 含锰的催化剂CuO/ZnO/Al2O3/MnO2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利用XRD 和SEM 等实验手段, 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考察。 并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伍斌  郑毅  谷宏专  童志权 《工业催化》2007,15(10):43-47
研究了NO在新型MnO2/NH4NaY催化剂上的低温转化行为,并对MnO2/NH4NaY的再生及稳态操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以MnO2/NaY为母体,用硫酸铵溶液离子交换制备的新型MnO2/NH4+NaY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120 ℃时,NO转化率近100%。但催化剂不能在高于150 ℃的反应温度下操作,防止NH4+挥发解吸。离子交换过程中,NH4+的交换度可达40%,在120 ℃、氧体积分数6%、空速3 000h-1和水体积分数7%和无外加还原剂条件下,MnO2/NH4NaY可保证入口浓度为1 000×10-6的NOx在连续7 h内达到完全转化。在高空速(12 000 h-1)有稳定氨源下,于MnO2/NH4NaY上进行的SCR稳态实验充分证明,存在于MnO2/NH4NaY的NH4+对催化反应明显有利。 它可使NH3与NOx物质的量比从以往的1.2降至1,大大减少由于NH3泄露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吸附的NO物种被氧化成高价的NO2。暂态实验中,吸附NH3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而NH+4没有参加反应。吸附NO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H3和O2后,吸附态NO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NO之间,吸附态的NO及其氧化生成的亚硝基和硝基物种不参与SCR反应。  相似文献   

13.
提出设计双层组合催化剂净化新技术,即碳黑氧化燃烧催化剂床层和NOx还原催化剂床层的组合,该组合催化剂对柴油机尾气四种污染物的消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采用浸渍法制备了Al2O3负载不同量的La0.8K0.2MnO3和相同负载量、不同K含量的La1-xKxMnO3/Al2O3催化剂作为氧化催化剂处理碳烟、CO和HC;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Cr/HZSM-5、Mo/HZSM-5、W/HZSM-5三系列催化剂作为还原催化剂处理NOx,并将其进行组合,得到优良的氧化还原组合催化剂,同时处理柴油车尾气中的四种污染物。在模拟柴油车尾气组成条件下,用乙炔代表烃类物质并采用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考察了所制备的双层四效组合催化剂净化柴油车尾气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负载质量分数为50%的La0.5K0.5MnO3/Al2O3和负载量为1.42×10-4mol·g-1的W/HZSM-5组合催化剂对于同时消除柴油车尾气NO、碳颗粒、CO和HC有较好的效果。NO还原为N2的转化率在反应温度范围最高可达79%,同时碳颗粒的燃烧峰值温度为448 ℃,碳颗粒燃烧生成CO2 的最大选择性可达98%,乙炔完全转化的温度为364 ℃,从而实现了四种有害物质的同时催化净化。  相似文献   

14.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种以RuCl3作为钌母体,分别以γ-Al2O3和δ,θ-Al2O3为载体的负载型无氯Ru/Al2O3氨合成催化剂。该催化剂用水合肼还原,以Sm(NO)3和Ba(NO3)2作助剂。催化剂各组分n(Ru)∶n(Ba)∶n(Sm)=1∶0.55∶1.6。用N2物理吸附、XRD、XRF和CO化学吸附等方法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δ,θ-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其氨合成活性高于以γ-Al2O3为载体的催化剂的活性;用水合肼还原并用热碱液和纯水洗涤的催化剂不残留Cl-,Ru金属分散度高,其氨合成活性与用无氯钌前驱体制备并用H2还原的催化剂的活性相当,在压力10.0 MPa,空速10 000 h-1的反应条件下,475 ℃转化率为81.2%,在500 ℃时转化率可以达到100%。而用H2还原以RuCl3作为钌母体的Ru/Al2O3催化剂时,因还原后催化剂上有Cl-残留,其催化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以Fe(NO3)3和(NH4)6MoO2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n(Fe)∶n(Mo)的催化剂,考察了该催化剂对对二甲苯催化氧化合成对苯二甲醛的催化性能。并应用X射线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漫反射和热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对MoO3改性能明显改善催化剂的活性,提高对苯二甲醛收率,原因是由于Fe2(MoO4)3的生成。当n(Fe)∶n(Mo)=1∶3时,催化剂活性最佳,此时对二甲苯转化率为66.8%,对苯二甲醛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37.2%和24.8%。XRD、FT-IR和DRS结果表明,当n(Fe)∶n(Mo)=1∶3时,催化剂中有适量MoO3存在,其催化活性最好,该催化剂能在高温维持较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低温脱除NOx催化剂的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滕加伟  宋庆英  于岚 《工业催化》2003,11(12):29-32
开发了一种以NH3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的负载铜低温催化剂。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和助催化剂的含量、催化剂的焙烧条件和反应空速对NO的转化率有显著的影响。催化剂具有高活性温域宽、氮氧化物去除率高和压碎强度好等特点。应用试验表明,在废气中NOx为21562 mg/m3、NOx+空气为870 m3/h,空速为4100 h-1、反应温度280 ℃的条件下,氮氧化物的脱除率达99.6%。  相似文献   

17.
以Co(NO3)2·6H2O和Co(NO3)2·7C6H13OH为前驱体,采用热分解法制得Co/SiO2催化剂,通过BET、TEM、HRTEM、XPS和TPR等手段进行表征,并对F-T合成反应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Co3O4颗粒团聚严重,而热分解法制备的Co3O4颗粒呈球形,单分散状态。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剂孔容较小,表面钴硅原子比较高,钴硅相互作用较强。评价结果表明,热分解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活性低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但汽油(C5~C11)选择性高,且选择性在前驱体去结晶水后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8.
以TiC和MoSi2为基体,WO3和仲钨酸铵为WC的前驱体,碳酸氢铵为造孔剂,采用固相合成技术, 1 560 ℃制备碳化钛基复合WC催化材料。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压汞仪、气相色谱和气质谱表征催化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孔径分布和对戊烷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碳化钛基复合WC材料的相组成为TiC、SiC、MoC、 WC 和 (Ti, Si)C;当WO3为WC前驱体时,催化材料的孔径呈现单峰分布[(0.3~50 μm)],350 ℃其对戊烷的转化率为16.21%,异构化选择性为5.68%;当仲钨酸铵为WC前驱体时,催化材料的孔径呈现双峰分布[(100~800) nm和(1 ~5) μm],WC颗粒在500 nm以下,350 ℃戊烷转化率达到48.44%,异戊烷的选择性为1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