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提出的SIP协议具有遵循因特网一贯坚持的简练、开放、兼容和可扩展等原则,比较简单。故设计出基于SIP协议的IP电话系统就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给出了一种IP电话的SIP服务器的设计方案,能很好地实现呼叫、计费、鉴权等功能,具有高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及可测试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通过IP网传输语音的网关的设计。首先,对IP电话技术及SIP协议在网关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其次,详细阐述了语音网关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方案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最后,讨论了SIP协议应用于该系统中的呼叫流程。该设计为企业拨打IP电话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朱剑锋  李壮  马玉春 《福建电脑》2010,26(1):165-165,153
在开发基于SIP的IP-PBX电话传送功能过程中。发现了不同类型SIP电话终端之间关于呼叫传送功能互不兼容的问题,在分析了IP—PBX呼叫传送功能及各种类型的SIP电话终端的特性后,提出了SIP及其扩展的协议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不同类型SIP电话终端之间的呼叫传送功能。  相似文献   

4.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是一种IP电话信令协议,而JMN SIP规范描述了JAVA和SIP两种技术的综合。本文通过对SIP协议和JMN SIP规范的研究,以实例讨论了基于JAIN SIP的SIP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5.
SIP协议在开放的VOIP模型中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琳  王新刚  柴乔林 《计算机工程》2002,28(Z1):222-226
开放的VOIP模型为基于IP网络的语音通信提供了一个标准的、分布式的开发平台.SIP协议是支持开放的VOIP体系结构的标准.通过对SIP协议的研究,提出用基于web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实现SIP协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SIP协议的IP电话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现在的IP电话系统大部分还是基于H.323协议族,而H.323沿袭了传统电信网的运行和管理模式,本身较复杂,在应用于IP电话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会议初始化协议(SIP)是由IETF制订的用于在两个或多个用户之间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的信令协议。文中主要介绍了基于SIP的IP电话系统协议栈结构、SIP协议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IP电话中的具体应用。最后在与H.323协议进行了比较之后,提出了一些现存的问题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7.
IP电话(VoIP)中的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司端锋  潘爱民 《计算机工程》2004,30(18):105-107
介绍了IP电话与传统电话相比的优势,指出了其在安全性方面的先天缺陷,分析了IP电话中的安全需求以及H.323协议、SIP协议两种IP电话标准中的安全性措施。同时指出,SIP协议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协议,其安全问题正在逐步得到完善。最后给出了VoIP的发展趋势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SIP协议在一个IP电话模型中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凌凌  彭容修 《微机发展》2005,15(2):100-102
提供优质的IP会话是未来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关键问题。会话初始协议(SIP)是多媒体数据和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是一个基于应用层的控制协议。文中提出了一种在现有电话通信系统的基础上,不需要建立新的体系结构,经简单改造即可实现的新型IP电话系统的构想。该新型IP电话系统可以实现更廉价和便捷的IP通话。文中阐述了设计和实现方案,给出了该IP电话系统的网络框架,讨论了SIP的工作原理和在该系统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提供优质的IP会话是未来多媒体通信业务的关键问题.会话初始协议(SIP)是多媒体数据和控制体系的一部分, 是一个基于应用层的控制协议.文中提出了一种在现有电话通信系统的基础上,不需要建立新的体系结构,经简单改造即可实现的新型IP电话系统的构想.该新型IP电话系统可以实现更廉价和便捷的IP通话.文中阐述了设计和实现方案,给出了该IP电话系统的网络框架,讨论了SIP的工作原理和在该系统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SIP(Session Initiatioan Protocol)协议是由IETF工作组于1997年7月提出的,是应用层的控制协议,能建立、调整和终止多媒体的呼叫和会话。SIP协议是基于文本方式的,即以明文方式传输。SIP消息包括请求消息、应答消息。SIP协议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因特网上的一个应用,并且也采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本文在SIP通信过程中,采用面向连接的TCP来传输SIP的交互信令,采用面向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实时音频流传输。本设计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套接字(socket)来实现的。设计实现了SIP协议的整个通信过程。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多媒体通信技术发展迅速,SIP协议得到了广泛应用。IP电话自问世以来,由于其低廉的通话费用,高智能化及较高的通话质量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给传统通话技术带来了严峻挑战。主要对嵌入式linux平台下VOIP终端的实现进行了研究,着重讨论了嵌入式PJSIP协议栈的移植、软终端的实现,以及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首先说明了SIP服务器和Parlay网关的关系,然后描述了SIP协议映射的功能模型,最后重点提出了实现SIP协议映射中所涉及的SIP服务器设计、Parlay/SIP参数编解码、呼叫对象标识映射等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实践表明,使用该技术能实现屏蔽底层SIP协议,为开发者提供标准的、与协议无关的Parlay API。  相似文献   

13.
基于SIP协议的VoIP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厉小军 《计算机工程》2007,33(18):112-115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IP电话呼叫信令协议,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协议,用来创建、修改和终止多媒体呼叫与会话。该文介绍了SIP协议及其分层实现方法,采用UML的类图、状态图和序列图等设计了SIP消息包的结构和SIP协议的事务层,并用C++加以具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流媒体技术与IP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SIP协议与RTSP协议的互联互通问题日益凸显.论文从信令对应、地址映射、交互流程设计等几个方面对SIP与RTSP协议互通进行了论述,并在RTSP代理服务器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SIP与RTSP协议转换模块,实现了SIP信令与RTSP信令的转换功能.最后,论文以SIP Client 访问RTSP摄像头获取实时画面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为基于SIP的多媒体调度系统与RTSP设备的集成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传统的VOIP系统组网复杂、灵活性不佳的问题,对目前的SIP技术和STUN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STUN技术解决了内网IP端口到公网IP端口转换问题。以开源Lumisoft SIP为核心,结合RTP/RTCP相关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VOIP UA用户代理系统模型。实现了通过访问网络上的SIP用户代理或者SIP音乐服务器,为网络用户提供便捷的网络语音、音乐点播等服务。实验表明,基于SIP的VOIP网络结构更简单,更灵活。  相似文献   

16.
SIP(Session Initiatioan Protocol)协议是由IETF工作组于1997年7月提出的,是应用层的控制协议,能建立、调整和终止多媒体的呼叫和会话。SIP协议是基于文本方式的,即以明文方式传输。SIP消息包括请求消息、应答消息。SIP协议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因特网上的一个应用,并且也采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本文在SIP通信过程中,采用面向连接的TCP来传输SIP的交互信令,采用面向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实时音频流传输。本设计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套接字(socket)来实现的。设计实现了SIP协议的整个通信过程。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目前的MCU视频会议主要基于H323标准,适合在专用网内进行部署。设计一种基于SIP的MCU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在软交换网关和MCU分别进行H323和SIP信令互换;呼叫处理部分用标准的SIP信令来实现,业务逻辑用以SIP应用服务器控制,应用服务器与Web服务器间用TCP/IP通信,将会议的媒体处理单元(MCU)、终端、资源管理器、Web服务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支持QoS的SIP代理服务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婷  杜旭  潘鹏  徐静华 《计算机工程》2006,32(1):139-141
从如何提高基于SIP协议的VoIP系统的语音质量出发,分析了该系统与MPLS技术结合处的难点,并提出了一种支持QoS的SIP代理服务器模型的解决方案。该方案的设计结构清晰、可扩展性强,解决了SIP代理服务器在IP网络中没有会话服务质量控制能力的问题,是一种好的融合VoIP及MPLS两大技术的应用模型。该方案目前已运用于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VoIP系统中,完全能够满足高质量语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IP电话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案。硬件是以由DSP和ARM构成的双核处理器TMS320VC5471为平台;软件实现了基于u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ARM子系统和基于DSP/BIOS的DSP子系统,并解释了两个子系统的交互方法。对SIP协议的实现方法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