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采用Gabor小波变换得到不同的子图信息,从子图中提取特征;对每个滤波器滤波产生的子图分别进行非负矩阵分解以实现数据降维及特征选择;设计两层分类器完成图像的分类识别,采用基于距离的最近邻分类器对图像进行第一层分类识别,通过对第一层分类结果进行统计记票,获得最终的识别结果。在Yale人脸库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人脸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一种改进的基于NMF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NMF(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基于局部特征提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对NMF基矩阵的处理方法,以提高在局部遮挡环境下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率。首先使用离散小波变换得到样本的低频信息,利用NMF得到基矩阵;然后通过阈值判断提取能够突出表现人脸特征的部分,得到优化后的特征子空间,并将样本在该子空间上投影;最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对所得到的投影系数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算法其运算时间较短,且能有效地提高人脸在部分遮挡环境中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取更充分的人脸特征信息以提高识别性能,应用加权小波变换和流形正则化非负矩阵分解的方法实现人脸识别。采用小波变换,提取训练样本人脸图像的加权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的特征信息;应用流形正则化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在保持人脸特征数据原始几何结构和局部特征的基础上获取最终的识别特征;利用最近邻方法进行分类识别。将该算法在ORL人脸库和YALE人脸库上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非负矩阵分解方法相比,其识别率高出5%左右,且计算时间很低,说明该方法耗时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波和非负稀疏矩阵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WT)、非负稀疏矩阵分解(NMFs)和Fisher线性判别(FLD)来进行人脸识别。用小波变换分解人脸图像,选择最低分辨率的子段,既能捕获到人脸的实质特征,又有效地降低了计算复杂性;非负稀疏矩阵分解能显示地控制分解稀疏度和发现人脸图像的局部化表征;Fisher线性判别能在低维子空间中形成良好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光照变化、人脸表情和部分遮挡不敏感,具有良好的健壮性和较高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NMF分组策略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运用非负矩阵分解(NMF)分组策略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将训练图像分组,分别对每组图像作NMF,获取每组图像的基图像构成的非负特征子空间,将训练图像和测试图像分别向各个特征子空间进行投影,将每组图像提取出的特征系数混合,根据最近邻原则进行识别。基于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NMF图像重构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产生的人脸特征子空间通常是由人脸库中所有训练样本产生的一个通用子空间,该空间更多地包含了所有人脸样本的共性特征,而忽略了个性特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NMF图像重构的方法,以单个人的训练样本集获取其人脸特征子空间,将识别图像向每一个特征子空间中进行映射及重构,并以重构图像的误差作为判据实现人脸识别。在ORL标准人脸库进行的计算机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二维离散小波变换(2DDWT)和二维非负矩阵分解(2DNMF)两者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融合算法2DDWT+2DNMF。首先利用小波变换把人脸图像分解成四个子块频带区域,并对三个高频子块进行图像融合,然后对低频子块和融合图像进行二维非负矩阵分解以提取特征,进而对特征数据进行加权处理。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中的识别实验表明,与PCA、SVD、NMF以及2DDWT+NMF算法相比,新融合算法能有效缩短训练时间和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NMF改进算法的人脸识别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脸识别性能问题,由于要求图像识别处理精度高,速度快,传统的非负矩乘分解方法,在NMF矩黄的构建过程中,图像向量化会导致图像结构信息丢失,会对分类识别造成负面影响,使识别精度不是很理想.图像向量的高维数据使得NMF分解速度慢,从而影响识别速度.为了提高人脸识别性能,提出了(2D)2NMF方法,将混合正交基策略用于2DNMF和(2D)2NMF方法中,并且采用了线性SVM加权手段对2DNMF方法、(2D)2NMF方法分解得到的特征进行再一次选择.用ORL人脸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和策略有着更高的识别精度和更快的识别速度,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提取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在非负矩阵分解NMF 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基于子域的NMF求解算法,将其应用于人脸识别领域,分别在Yale和ORL公共人脸数据库进行测试,得到了100%和95%的识别率。与其他求解算法相比具有夹逼性好,识别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NMF与LDA相结合的彩色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彩色人脸识别的性能,提出了一种非负矩阵分解与线性判别分析相结合的彩色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对彩色人脸图像不同颜色通道的信息进行编码,计算彩色人脸图像空间的基图像;然后根据非负矩阵分解计算得到的图像分解系数,融入人脸对象的类别信息,采用线性判别分析算法计算最优的鉴别子空间;最后以彩色人脸图像的投影系数为特征,采用最近邻分类算法进行人脸识别。在CVL和CMU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彩色人脸识别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李燕华  潘新  多化琼  苏静 《计算机工程》2012,38(13):175-177
提出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非负矩阵分解(NMF)的掌纹识别算法。通过对源图像Contourlet进行小波变换,将提取出的低频分量用NMF法提取特征值,用最近邻方法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单纯的NMF和2DPCA等算法识别性能有较大提高,能较好地捕捉图像的边缘信息。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Boosting RBF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多特征信息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应用Zernike矩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法(NMF)分别提取具有旋转不变性的人脸几何特征和人脸子空间投影系数特征,将这两种具有一定互补性的特征串行融合,得到一个分类能力更强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为了提高神经网络的分类准确率和泛化能力,采用Boosting方法进行网络集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利用较少样本数据即可快速地进行人脸识别.  相似文献   

13.
楚建浦  何光辉  刘玉馨 《计算机科学》2016,43(Z11):147-150, 166
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小波变换与改进的LDA相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人脸图像进行2层小波变换并提取特征,然后对小波分解后的高频子带进行融合,并在改进的LDA下利用交替方向法求出投影矩阵和最优融合系数,再结合低频子带在改进的LDA下的特征表示,利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ORL及YALE人脸库上的识别效果较传统的人脸识别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域奇异值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小波分解系数对光照、姿态、表情所表现出来的特性,选择了不同系数的组合进行奇异值分解,提高了在光照、姿态、表情变化等情况下人脸识别的鲁棒性。采用Harvard、Umist和Yale 3个人脸库对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了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分解系数优化组合的奇异值分解方法的识别率高于在原图上的奇异值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云峰  欧宗瑛 《计算机工程》2006,32(19):181-182
将Gabor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人脸识别。通过由Gabor小波变换系数表示的若干个人脸模板和人脸图像之间的匹配来确定特征点的近似位置;在所有的特征点位置计算Gabor小波变换系数并将其串联成表示人脸图像的向量;采用一种层次分解的支持向量机二叉决策树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Fisher块对角LNMF的彩色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对彩色人脸的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Fisher块对角局部非负矩阵分解(LNMF)的识别算法。采用块对角矩阵编码彩色图像不同通道的颜色信息,在LNMF算法中增加块对角约束和Fisher判别约束,对不同通道的颜色信息同时进行计算并融入人脸的类别信息,用于提取人脸特征。在CVL和PIE彩色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识别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非负张量分解作为非负矩阵分解的多线性推广,已被成功应用到人脸识别等领域。提出了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无需将人脸矩阵向量化,从而保持了人脸矩阵的内部结构,即人脸图像的整体结构,使人脸特征提取更精确。 实验结果表明, 与经典的人脸识别算法如PCA和NMF相比,该算法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脸部表示模式,提高了人脸识别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