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个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新型分布式处理技术--移动代理与入侵检测融为一体,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的模型;实现了基于此模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来保证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模拟入侵实验表明它能够有效地检测来自网络内外的入侵,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有许多优点,如可测量性和抗破坏性。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障碍。移动代理(MA)技术有着适合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具体实施的许多特性。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利用移动代理技术同等地处理来自每台被监视主机的信息,然后完成对入侵行为的全局信息提取。本文深入分析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移动代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软件技术,可有效解决入侵检测系统分布式天然特性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实现了其原型系统,深入阐述了在入侵检测系统中应用移动代理技术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分布式环境下,大多数的入侵检测系统缺少针对本身部件的安全措施。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抗攻击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并分析了其关键的技术。该模型对建立一个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当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的一般性缺陷,介绍了移动Agent的概念和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DIDSMA。DIDSMA采用分散的数据分析的机制,用静态代理作为主机监视器,用移动代理来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并对入侵做出反应,解决了当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现有多代理技术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技术可自检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且对该模型的结构,组成和代理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描述,该模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模型,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易于加入新的入侵检测代理及相应的自检,也易于增加新的入侵检测模式,代理之间的协同采用代理守护进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代理技术可自检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现有多代理技术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技术可自检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并且对该模型的结构,组成和代理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描述,该模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模型,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易于加入新的入侵检测代理及相应的自检,也易于增加新的入侵检测模式,代理之间的协同采用代理守护进程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IDS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分布式层次型入侵检测系统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在层出不穷的攻击方式面前容易崩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IDS模型,它综合了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布式IDS和移动代理(MA)。通过安全分析表明,该模型提供了较好的安全构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针对当前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系统将新型分布式处理技术移动Agent与入侵检测融为一体,实现了基于该模型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的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自身安全性低、难以应对分布式入侵行为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型,为每一个移动代理添加身份验证、完整性鉴定和加密机制,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在检测实体中加入监视Agent和响应Agent,通过多Agent技术来实现检测自治化和多主机间检测信息的协调,有效地检测了分布式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1.
徐长棣  刘方爱 《微机发展》2007,17(1):164-166
介绍了现有入侵检测系统在计算机以及网络安全中的意义和现有入侵检测系统的局限性,简述了移动代理和P2P技术的优点,提出了一种采用移动代理技术和P2P结构的入侵检测系统,避免了当前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单点失效和传输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自身安全性和各结点的协同检测能力。该系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调整,具有较强的可伸缩性。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以及判断入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living agent inspired by the research method of multi-living agent complex information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security of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using mobile agent. The previous two-layer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has been expanded into a three-layer structure, the new layer of which can monitor the livelihood of each detection agent and utilize the negotiation-coordination mechanism to adj...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行的移动代理入侵检测系统的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MADIDS(mobile agent-based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该模型为每一个移动代理添加了独立的ID,并加入身份验证、完整性鉴定和加密机制.通过多Agent技术来实现检测自治化和多主机间检测信息的协调,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有效地检测了分布式的攻击行为.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了其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结合移动agent技术和免疫系统的特性,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将两者的优势引入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免疫入侵检测系统MAgentIDS模型,并对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重点分析了用于入侵检测系统的免疫耐受模型,改进了检测分析agent采用的否定选择核心算法。开发了原型系统并模拟一些典型入侵行为,完成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原有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移动代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移动代理技术的优点,并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技术的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吴涛  温巧燕  张华 《软件》2011,32(6):93-96
无限传感器网络需要一种有效的、灵活的入侵检测方法来抵御入侵。根据无限传感器网络的特征,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动态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四种Agent,监控Agent、检测Agent、响应Agent和管理Agent。多个Agent分部合作,并采用异常检测算法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无限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降低了入侵检测时的能耗。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入侵检测方案。该方案分别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主机安全检测和网络安全检测。针对无线局域网的特点,该方案把基于嵌入式的入侵检测系统嵌入到移动终端作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把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到MSS(Mobile Support Station,支持移动计算的固定站点)上用于实现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该入侵检测方案能有效消除无线局域网的来自主机与网络两方面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入侵检测方案。该方案分别实现了无线局域网的主机安全检测和网络安全检测。针对无线局域网的特点,该方案把基于嵌入式的入侵检测系统嵌入到移动终端作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把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安装到MSS(Mobile Support Station,支持移动计算的固定站点)上用于实现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该入侵检测方案能有效消除无线局域网的来自主机与网络两方面的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免疫和多Agent的RFID入侵检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加密认证等安全策略在廉价标签上的局限性,引入了入侵检测的RFID新型安全策略。通过分析RFID系统的典型安全攻击,提出了基于信道日志和应用日志融合统计的入侵特征提取方法。参考生物免疫机理建立了RFID入侵检测模型多Agent体系结构,参考免疫耐受原理设计了检测器生成Agent BDI模型,参考层次防御和免疫记忆设计了检测Agent BDI模型。最后分析了模型的多层次性、自适应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20.
戴航  张新家  邹一新 《微处理机》2006,27(2):20-22,27
针对传统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引入了移动Agent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并给出了完整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