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中国烹饪历来以讲究色、香、味、形、器、质等著称于世。而其中之味则为菜肴之支柱,是菜肴之灵魂、核心,也是菜肴之生命。中国菜肴味型之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各大菜系均有其特殊的调味品和调味手段,均有风格各异之菜肴口味。正因如此,才使得中国菜肴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为世界所公认,为世界所欢迎。  相似文献   

2.
中国烹饪视味为灵魂,并非源于自然科学而是源于人文哲理,所以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之说。中国烹饪十分讲究鼎中之变,以味为核心堪称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3.
从厨四十年,李启贵获得的奖牌和荣誉无数;他是中国第一个在奥林匹克世界烹饪大赛获得金奖的厨师。曾代表中国为27个国家的高级厨师讲授中国烹饪技艺,他被评为中国十佳烹饪大师,他制作的“中华八珍宝鼎”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味”。  相似文献   

4.
丁熠红 《烹调知识》2011,(10):26-27
中国烹饪视"味"为灵魂,并非源于自然科学而是源于人文哲理,所以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之说。中国烹饪十分讲究"鼎中之变",以味为核心堪称是其显著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俞民 《烹调知识》2004,(10):30-31
在中国烹饪艺术中,讲究菜的色、香、味、型俱佳已是闻名中外的。然而,讲究菜的“美名”,同样为各方烹饪大师们所推崇。因为菜名不仅是菜品内涵的体现,也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们审美趣味的集中反映。因此,追求菜名的艺术境界,是达到享受美味与愉悦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红叶  南锋 《中国食品》2009,(1):34-35
淮扬菜是中国烹饪的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淮扬菜,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如开国第一宴、APEC宴、宴请美国总统等宴会主要选用淮扬菜,江泽民同志曾为淮扬菜题词:“家乡风味浓似酒”。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到乾隆年问,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莱选料严谨、因材施艺;  相似文献   

7.
毛羽扬 《中国食品》2010,(15):40-41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以味为核心是中国烹饪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烹饪十分讲究"鼎中之变"。中国菜肴历来以味为本。从科学的角度看,味觉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本能感觉。我们把用肉眼看得见的食物送入口腔,再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的这个过程所引起的生理感觉定义为"味觉"。这种定义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烹调知识》2010,(3):7-7
中国烹调的历史已有五千年了,不仅有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地方菜系所组成的莱肴,还有独具特色的各地风味名小吃。小吃作为中国烹饪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超的烹调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赞叹,其色、香、味、形、器等均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美味画卷,使无数海内外食客为之倾倒,十分向往。中国小吃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很受欢迎,已成为一道独特的美食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雷东 《中国食品》2005,(6):6-47
“香辣味”简单的讲,就是指由各种辣椒及辣椒类调料作为烹饪调料在烹饪过程中所体现的味。其在烹饪中具有一定重要的地位。作为调味的一个方面,其在中国南、北方地区的各大莱系的调味中都有应用,在中国北方地区运用非常广泛,在西餐调料中也有广泛的使用,且广泛用于各种冷、热菜式。主要应用于以家禽、家畜、水产、豆制品及块茎类鲜蔬等为原料的菜肴。由于“香辣味”在世界各地区莱肴中运用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10.
《餐饮世界》2008,(9):18-25
论流派特色,冀菜很难用三两句行话概括清楚,用一个非行话的话来形容,它很“讲究”。它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烹技,讲究味感,讲究色泽,讲究器皿……无论是以承德为代表的塞夕卜宫廷菜,还是以保定为代表的直隶官府菜、冀中南菜,以及以唐山为代表的冀东沿海菜,怎一个“讲究”了得。河北环抱京津,北有避暑山庄,南有直隶官府,当年皇帝来此避暑和巡幸,官员在此穿行,加之南来北往的富商巨贾在此云集,这冀菜不讲究行么?但是,正如数百年的都城北京都难以有排位靠前的菜系一样,处于京都拱卫之地的河北也汇聚天下美味去了,  相似文献   

11.
雷东 《中国食品》2006,(9):0-50
“甜辣味”简单地讲,该口味是“咸甜味”和“香辣味”二者的复合味。是甜味调料和辣味调料二者在烹饪过程中相互复合所体现的味,其在烹饪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作为调味的一个方面,其在中餐调味的南、北方地区的各大菜系中都有应用,在西餐调味中也有广泛的使用。其广泛用于各种冷,热菜式。主要用于以家禽、家畜、水产、野味、豆制品、蔬菜等为原料的菜肴。  相似文献   

12.
家有蟹油自调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菜肴素以色香味俱佳而闻名于世。而菜肴的味.常谓之为菜肴的“核心”、“灵魂”。评判菜肴的味又以是否“鲜美”而定论。在味精未曾被发现和应用于烹饪中之前.蟹油已经成为我国民间常见的一种鲜味调料.历代厨师都非常重视和讲究蟹油的制作和使用。它的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以长期保存.是家庭烹饪中的常用鲜味调料。  相似文献   

13.
鱼翅是高档的烹饪原料。人们知道,中国历来都看重饮食品中的“八珍”。《周礼·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齐”是最早说“八珍”的文献,其中还列了淳熬、淳毋、炮豚、炮等八珍名称。从清代开始,“八珍”则用来专指烹饪原料了。袁枚的《随园食单·海鲜单》所指的海鲜八珍中,就列了鱼翅。光绪年间鹤云氏的《食品佳味备览·八珍单》也列鱼翅为八珍中的一珍。清代中叶开始出现的满汉全席或满汉大席,亦将鱼翅列为“海八珍”之一种。之后,市肆餐饮专业人士所谓的“上八珍”、“水八珍”、“参翅八珍”皆有鱼翅,可见鱼翅在烹饪工作者和老饕们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菜肴工业化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国菜肴烹饪技术是流传几千年的瑰宝,中华美食的一绝。中国传统菜肴讲究“色、香、味、形、质、营、器”七大特点,闻名中外,是具有传统特色的食品。中式传统菜肴与西式菜肴各具特色,在主料、配料、调味以及烹饪方法上有很大差异。中式菜肴的烹饪技术种类繁多,蒸、炸、烩、烧、烤、煎、爆、熏、滚、煲、炖等,各有其特点。中  相似文献   

15.
巢夫 《烹调知识》2004,(10):8-9
烹饪文化——中国烹饪是艺术,是国宝,当然也是文化。中国的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数千年的传承发展、革故鼎新,以食料广博、烹技精湛、菜品繁多、色香味美、讲究营养而著称于世,是我国餐饮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冷菜制作是我国烹调技术中的一朵奇芭,是历代厨师长期实践的结晶。烹饪被分为炒锅、配菜、冷荤、面点四大工种之一。冷菜在中国烹饪中的地位是自成一体,独具格。冷菜的风味独具特色,其烹调方法不同于热菜,又不亚于热菜烹饪技术,制品讲究味透肌里、脆嫩爽口、干香不腻.冷菜的口味与热莱相比偏缓、清淡,不因温度的变化而影响滋味,这一优点使它适应边食边谈的就餐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烹饪艺术中,讲究菜的色、香、味、型俱佳已是闻名中外的,然而,讲究菜的“美名”,同样为各方烹饪大师们所推崇。因为菜名不仅是菜品内涵的体现,也是美味佳肴的创造者们的审美趣味的集中反映。因此,追求菜名的艺术境界,才能达到享受美味与愉悦精神的完满统一。  相似文献   

18.
调味绝招     
“食无定味,适口者为珍”,此乃食文化之古训。味从何来,鲜从何来?乃本味与调味之功。本味即日常荤素食物原料中天然含有的呈味成分——谷氨酸钠、肌苷酸钠和鸟苷酸钠。调味即调理滋味,就是把各种适口之味以恰到好处的比例重新配置。中国菜讲究色、香、味、形。“烹饪三鲜美,调和五味香,烹四海美味,宴五洲佳宾”是烹饪技术的真实写照,其中“味”为衡量菜肴质量标准的要素。清代文学家、美食家袁枚论及调味作用时,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厨之佐料如妇人之衣服首饰也。虽有天姿,虽善涂抹,而敝衣褴褛,西子亦难以为。”中国菜在口味上变化无穷,…  相似文献   

19.
提起“满汉全席”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名称,可能会用场面排场、菜品讲究、席面豪华、价格昂贵来形容它。但真正了解满汉全席的人并不多,吃过“满汉全席”的人更为数甚少,而能亲手制作整套“满汉全席”的厨师真是凤毛麟角。北京仿膳饭庄宫廷菜第三代传人、国宝级烹饪大师董世国就是其中一位幸运者。  相似文献   

20.
雷东 《中国食品》2006,(15):6-47
“药理性味”简单的讲,就是指运用中国多种中医草药,利用其内在所呈现的温、热、寒、凉、平之性;咸、甘、酸、辛、苦、涩、淡、麻之味等参与烹饪调和.在烹饪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人体具有滋养补益,调理盛衰等作用的更深层次的“味”。其在中国烹饪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作为调味的一个方面.其在中餐调味的南,北方地区的各大菜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且广泛用于多种冷.热菜式.其主要应用于以家禽,家畜,水产.野味.谷类,水果等为原料的菜肴.由于“药理性味”在中国等地区的菜肴中运用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将其作为一种“味型”来研究,可使其系统化,可以使司厨更为明确的了解和掌握其内在的规律性.使之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