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氨氮含量的原水加氯后产生折点曲线的研究,确定合适的加氯消毒方式,同时针对常规处理工艺找出原水中氨氮值上限,从而为水厂加氯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原水氨氮较高期间氯耗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头市月浦水厂近年来在3月-5月间常出现持续10多天的原水氨氮浓度较高的现象,此间氯耗显著增高.针对这一问题,从水体及制水构筑物的耗氯情况、加氯方式以及余氯测定方法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建议原水氨氮浓度较高期间采取定期向各构筑物内投加适量次氯酸钙(漂粉精),对出厂水余氯以总氯控制代替游离氯控制,统一使用DPD法测定余氯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模拟实际水厂运行的状况,比较了折点加氯法和投加沸石粉去除水源水中的氨氮的效果。研究发现,投加2g/L沸石粉能将氨氮浓度从2.35mg/L降低至1.08mg/L,但继续投加沸石粉无法进一步去除氨氮;相比较而言,折点加氯法是水厂用来去除氨氮比较合适的方案,效果上更具有优势和经济性,它能够将氨氮浓度降低至0.5mg/L,并且亚硝酸盐的去除几乎达到100%,当pH值为7.6时,折点加氯法能够取得最好的氨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原水水质监测数据和水厂生产实际,从原水pH、有机物含量、氨氮3个方面对氯耗增高的因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水厂出水加氯消毒的加氯量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氯对控制水厂出水中有害菌群的数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加氯量对控制水厂出水的菌群含量和水厂成本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次氯酸的氧化性强,还可以与水中的一些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为了保证一定的余氯,还需要测定还原性物质的耗氯量。一般的还原性物质直接将次氯酸还原为氯化物,而氨氮和次氯酸的反应较特殊,对加氯量的影响也最大。在测定余氯时,采用DPD分光光度法,在测定过程中对国标法做了一些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季节性氯耗增高已困扰B水厂多年。本文指出其原因是滤池中存在季节性不完全硝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氮消耗大量的氯。这一结论是对大量实测水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文中还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长远对策和临时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何成 《城镇供水》2012,(6):28-30
通过大量水质数据分析,发现出水厂氯耗增高的原因是滤池中存在不完全硝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氮消耗大量的氯。针对氯耗增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处理措施,并对效果进行了比较。实践证明,虽然两种处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氯耗,但从水质和长远的角度考虑,应增加生物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第七水厂地下水氨氮含量较高,造成加氯量不稳定,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运行,对七厂有可能运行的组合井进行了加氯试验,摸索各水源井组合出水的氯消毒变化规律,掌握各个组合井的最佳加氯量,保证出厂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9.
采用间歇性取样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氯消毒过程中不同反应条件下苯酚氯代生成2-氯酚的规律,考察了苯酚初始浓度、加氯量、pH值、温度和氨氮浓度对苯酚氯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苯酚初始浓度的增加,2-氯酚的生成速率加快、峰值浓度增大;加氯量的增大只加快2-氯酚的生成速率,并不改变其浓度峰值的大小;温度升高,2-氯酚的氯代反应速度加快、氯代率升高;pH值对2-氯酚生成的影响较大,在弱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苯酚氯化生成2一氯酚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的生成速度相对较快;随着氨氮浓度的逐渐增大,2-氯酚浓度峰值出现的时间逐渐后移,并且峰值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0.
试验研究了以液氯作为单一消毒剂时,在原水氨氮浓度突升条件下,运用出厂水补充加氯保证出厂余氯及降低总氯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出厂水补充加氯时,不仅可以保证出厂水余氯合格、稳定,而且可以大大降低氯的投加量,降低氯耗,进而降低消毒副产物产生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活性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氨氮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主要阐述了活述滤池对水厂沉淀出水中有机物和氮氮的去除规律,并与水厂砂滤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无论活性滤池进水中是否有余氯,它对有机物(以总有机碳TOC表示)、氨氮、亚硝酸盐氯均有去除作用。如果滤前加氯(余氯为0.5mg/L),TOC和氮氮在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分别为37.5%和82.1%,亚硝酸盐氮在40cm滤层深度以上有所上升,经过余下滤层后得以去除,总去除率为72.8%。如果滤前不加氯,氮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沿程均有去除,去除率均为90%左右;②砂滤对氨氮的去除不明显(去除率仅为3.1%),TOC去除率为12.5%,而亚硝酸盐氮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12.
氨氮冲击负荷对硝化过程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察氨氮冲击负荷对硝化过程的短期影响,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进水氨氮浓度下,系统硝化过程的特点以及活性污泥耗氧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好氧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进水氨氮浓度相应地调高曝气量并不能有效消除氨氮冲击负荷对系统脱氮的影响,但DO的高低可以影响氧在水中的传质效率和微生物的硝化活性。综合考虑以上两个因素,调控好氧段的DO在2.5 mg/L左右可以在不浪费能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氨氮的去除率。在短期的氨氮冲击负荷下,活性污泥的组分变化不大,对氨氮去除率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加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来实现的。氨氮冲击负荷对系统的释磷和吸磷过程都会产生负面影响,造成系统除磷效果的恶化。  相似文献   

13.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耗氯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烧杯试验,分别以湖水和水库水为对象,研究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对给水消毒过程中余氯消耗速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PPC预处理后氯的消耗速度明显降低,对应于一定浓度的余氯保持时间比经常规工艺处理的延长一倍以上。从水样有机物浓度和氯仿生成量等综合指标及藻类在处理前后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PPC预处理提高了对有机物及藻类的去除效率,降低了可与氯作用的前驱物质浓度,从而使余氯消耗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铸铁管、钢管和PVC管中不同消毒剂投加量下二氧化氯和氯联合消毒时二者的衰减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管材中二氧化氯和氯联合消毒时二者的衰减速率各不相同,且联合消毒时二氧化氯的衰减速率低于单独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的.  相似文献   

15.
给水处理厂氯消毒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模拟给水处理厂氯消毒过程的八类余氯模型和三类消毒副产物模型,分别介绍其建模方法、基本方程、主要参数等。近30年来,氯消毒模型在建模方法、计算需求、反应级数、反应组分等方面的复杂性明显上升。今后我国应加强氯消毒技术的基础研究,建立实用的氯消毒模型,同时开展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小试研究了氯消毒工艺对黄浦江水中两种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及对水厂实际运行的意义.结果表明,游离氯对试验中所研究的两种微囊藻毒素(MC-LR、MC-RR)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两种微囊藻毒素的氯化降解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提高游离氯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微囊藻毒素的降解速率;在pH值为7.25时,将黄浦江水中10 μg/L的MC-LR降至国家水质标准中的要求值(1μg/L)所需要的cT值为107.99 mg·min/L,正常消毒条件下难以达到此值;但氯消毒工艺能够明显降低微囊藻毒素的急性毒性,可以作为目前控制水中微囊藻毒素脱毒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浓度氨氮对S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实际工程,考察了高进水氨氮浓度对SBR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R进水氨氮浓度>350 mg/L后,出水氨氮浓度迅速升高,出水COD浓度也呈波动上升,高浓度氨氮对微生物产生了抑制作用,大幅降低了SBR对氨氮与COD的去除率;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SBR工艺可适应450 mg/L左右的进水氨氮.  相似文献   

18.
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低氨氮污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考察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处理低氨氮污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进水NO2^--N浓度较低时,提高NO2^--N浓度可促进ANAMMOX反应的进行,而当NO2^-N浓度过高时(〉118.4mg/L)则会对该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但此时ANAMMOX反应并没有停止,厌氧氨氧化菌仍保持较高的活性;适当增加进水的无机碳(IC)浓度可刺激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但过高浓度的IC会对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进水中总有机碳(TOC)的存在不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进行;ANAMMOX菌的自养固定CO2过程会导致周边环境呈碱性,为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应当控制反应器中的pH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国内二氧化氯发生器以及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应用现状,结合实际应用经验,阐述了二氧化氯净化工艺在工艺设计、安全设计、设备选型以及自动控制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为二氧化氯净化工艺的设计及改造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