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煤矿综采工作面下上端头超前支护,一般采用单体支柱与铰接顶梁(或圆木)相配合的支护形式,即所谓"一梁三柱"或"一梁四柱"形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而且影响工作面回采速度。铁煤集团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制加工了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取代了原有单体木棚等超前支护形式,有效地控制了顶板下沉,避免了在原有支护形式下的挑顶、翻棚及频繁改打单体支柱等工作,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保证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综采工作面端头及两巷采用传统单体支柱支护方式所存在的安全与效率问题,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机电总厂研制了工作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从而实现了工作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的机械化。介绍了该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设计要求、技术方案、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9,(11):169-172
由于煤层倾角比较大、断层褶曲发育,鹤壁矿区工作面大多呈不规则形状布置,回采期间需来回磨斜,而且矿区内井型偏小,严重制约了端头支架和超前液压支架的使用。一直以来,鹤煤公司采煤工作面端头及超前支护大多采用单体柱+π型梁支护,不仅支护强度低,安全管理难度大,而且占用人员多,职工劳动强度大。为解决此问题,经调查研究,鹤煤公司利用淘汰的悬移液压支架和ZF2800型综采液压支架研制了液压抬棚支架,并在公司全面推广使用,端头及超前支护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禹明哲 《中州煤炭》2019,(9):141-144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且加强支护的巷道长度不得小于20 m。原有超前支护工艺为“单体柱+Π型梁”支护,支护强度低、支护质量差、工人搬运单体支柱劳动强度大。介绍了利用淘汰ZH2000/17/25F型悬移支架和ZF2800/16/24型放顶煤液压支架改制为ZCZ2800/18/25超前液压支架的实施方案,通过应用于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改进了超前支护工艺,提高了支护强度,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5.
工作面回采前期运顺超前支护采用三排1000×600mm的十字梁配合四排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初次来压以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运顺压力显现剧烈,巷道变形严重,即使采取补打单体加密支护的方式,仍不能较好控制巷道顶底板移近量.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矿现有的DZ型液压单体支柱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回采工作面支护 ,最大支护高度仅为2.8m ,满足不了综采端头支护、高档普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和大采高工作面支护需要 ,我们的研制对于改善我国高档普采工作面支护现状、降低支柱成本、提高支柱工作性能以及满足我国采煤工作面支护及大采高工作面支护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1大采高支护设备现状目前 ,国内的企业研制的大采高支护设备有3.15~4m铝合金液压单体支柱 ,产品结构合理、重量轻 ,但费用高 ,铝合金型支柱售价是DZ型支柱的3倍以上。煤矿目前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 ,液压单体支柱成本的增加 …  相似文献   

7.
在煤矿炮采、普采工作面开采遇到底板松软时,单体液压支柱容易插入底板。为了减少单体液压支柱插入底板量,文章作者设计了一种新型柱鞋,既提高了工作面支护效果,又便于柱鞋的回收。  相似文献   

8.
新阳矿新102综放工作面材料巷超前支护段由于受多重支承压力和新102工作面采动影响,变形严重、支护困难,在详细分析巷道超前支护段变形破坏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锚网+W钢带+锚索+U型钢棚"的联合支护方案,并在超前工作面30m范围内采用ZT2×3200/18/35型超前支护液压支架加强支护,在超前工作面30~100m范围内采用"单体支柱+π型钢梁,1梁3柱"的加强支护方式。现场观测表明,材料巷超前支护段顶板下沉量由原先平均27mm/d减少到8mm/d,保障了工作面安全生产,加快了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工作面顺槽超前液压支架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既能满足工作面超前支护,又能实现取消普通超前单体支护的一种新型工作面巷道超前液压支架的原理,结构,技术特征和使用效果。为今后综采工作面巷道超前支护机械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综采工作面新型超前支架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进行超前支护的局限性,在借鉴综采工作面所用液压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超前支架代替单体液压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进行超前支护。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采高回采巷道超前影响区变形严重现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工作面回采时回采巷道应力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大采高回采巷道受工作面回采影响严重,尤其在底板中。并根据回采原有支护设计确定的大采高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参数。最终确定在工作面前方采用单体液压支柱进行超前支护60 m。  相似文献   

12.
针对工作面运输平巷受上覆岩层自重应力和工作面采动形成的超前支承压力影响条件下的顶板控制问题,以晋能集团四通煤业205工作面运输平巷超前支护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单体液压支柱与迈步式液压支架对工作面运输平巷超前支护效果的影响。通过对两种超前支护方式下工作面运输平巷应力分布规律及位移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时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速率是迈步式液压支架支护时的两倍左右,为回采工作面运输平巷推广使用迈步式液压支架进行超前支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矿井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因采用超前液压支架支护而导致顶板锚杆(索)失效且在直接顶破碎时超前支护段巷道变形严重等问题,以红岭煤矿1505工作面为工程研究背景,通过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因素、特征的分析,建立了梯形巷道顶板超前支护围岩控制力学模型,并基于锚索梁锚注协同控制技术机理,提出锚索梁锚注的补强支护替代超前液压支架支护方式,现场试验效果良好。1505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范围内巷道两帮移近量为385 mm,顶底板移近量为339 mm,其变形量均在安全合理范围内,实现了工作面回采巷道全周期一次性主动支护。  相似文献   

14.
回采工作面完好单体液压支柱的数量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如单体液压支柱数量过多,超过工作面正常用量,会造成支柱堆积,影响人行道的畅通,同时,增加了繁重无效的搬运支柱的工作量;如单体液压支柱严重不足,本应及时支设液压支柱的地方因没有支柱而无法支没人u会造成安全隐患。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一套确定和检查工作面有效单体支柱数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IXi作面基本条件1.1工作面支架工作面采用DZ型单体液压支柱配HDJAI-1000型金属铰接顶梁组成的支架支护顶板,呈错架直线柱布置,排距lin,柱距0.sin。正常回采时采用三、…  相似文献   

15.
周英  程国民 《中州煤炭》1993,(4):11-14,6
1 我国煤矿回采工作面支护发展状况 我国煤矿回采工作面支护从七十年代以后,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在地质条件比较好的矿井,发展综合机械化液压支架,在一般条件下,发展单体液压支柱。目前,统配煤矿采用单体摩擦式金属支柱支护的工作面基本由单体液压支柱所替代,地方煤矿也开始逐步更换。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采煤工作面支护正以单体液压支柱为重点进行支护改革,单体液压支柱将有一个大发展。由于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间比较短,工作面的支护密度大都沿用着摩擦支柱的支护数值,不尽合理。在此支护密度的支撑下,承载能力超过实际需要,不能充分发挥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护效能。为了让其发挥出良好的效益,针对具体煤层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7.
保证工作面正常支护的因素在于合理地选择支架架型、工作阻力和适当地确定支架的操作方式.目前滑移顶梁液压支架是一种优点较多的工作面支护设备,这种支架的基本型式是由若干单体液压支柱(通常3~4根双作用单体液压支柱)、前后两段顶梁、梁内导向移架装置、挡矸梁及前探梁组成(见图1).由于支架既具备综采支架支撑能力大、自动移架以及坚固可靠的优点,又兼有单体液压支架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及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兖州矿区综放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液压支架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崇宏 《煤矿开采》2010,15(3):80-81,21
针对综放工作面端头及两巷采用传统单体支柱支护方式所存在的安全与效率问题,兖矿集团研发了成套综放工作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架,从而实现了综放工作面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的机械化。阐述了该项技术所包括的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设计要求、结构特点、试验与改进途径。并就应用推广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杨村煤矿薄煤层炮采工作面,原采用单体支柱铰接顶梁支护方式,由于煤厚为0.7~1.2 m,受生产工艺及底板泥岩影响,不能采取爆破喷雾,给煤尘防治带来困难。支护方式升级为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后,通过对4601上工作面液压支架炮采机装工艺防尘管路、防尘方式、PJD-7型远程冲击波爆破喷雾装置的研制及工作面配风参数的确定,有效控制了工作面粉尘。  相似文献   

20.
田兆川 《煤》2023,(9):89-91
针对高河煤矿W4307厚煤层超长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超前支护距离及参数的确定,采用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得出工作面回采后煤壁前方最大支承应力为6.28×107 MPa,最大集中系数为5.62,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26.5 m,因此工作面两巷道超前支护距离应大于26.5 m,选用DW-4.5-250/110LX型恒阻单体液压支柱进行超前支护,额定工作阻力为250 kN,每排3棵,排距不大于1 10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