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高速公路软基段数值模型,分别改变CFG桩和粉喷桩的桩间距以及褥垫层厚度,探讨二者在控制路基沉降以及沉降速率方面的不同,结果表明CFG桩对于土体沉降的控制优于粉喷桩。CFG桩加固路基情况下土体沉降能够迅速趋于稳定,优于粉喷桩,在相同褥垫层厚度下,随着桩间距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量也逐渐增大;随着褥垫层厚度增大,地表最大沉降量也逐渐增大,但当垫层厚度超过一定水平,土表面的沉降变化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
高荣  韩春红  康宁娟 《山西建筑》2008,34(17):133-134
探讨了无砂混凝土小桩的作用机理,阐述了无砂混凝土小桩的技术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灌浆材料、压力、灌浆量和灌浆工艺等方面对影响无砂混凝土小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推广该无砂混凝土小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粉喷桩在软土路基处理中的使用效果,并在粉喷桩的配合比试验和计算方法、施工技术工艺、成桩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萧甬铁路复线路基采用粉喷桩加固软土基后的沉降观测和分析,并与采用袋装砂井加固情况进行了比较,从实际应用角度充分肯定了粉喷短桩加固软土基的适用性,并提出了采用粉喷桩加固过的路基可在人提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王有庆 《四川建材》2011,37(5):80-81,83
湖北汉洪高速公路全线均为软土路基,软土路基采用粉喷桩、浆喷桩、CFG桩、排水固结法等处理。其中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在现行沿海、沿江地区的公路、铁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由于对该项技术掌握不好,造成施工质量差而达不到设计效果,最终影响工程使用。这里将粉喷桩施工技术在汉洪高速公路的成功运用作一介绍,可为同类相关项目的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粉喷桩是软土路基处理常用的方法,对某粉喷桩处理的软土路基进行了14根桩的单桩静载试验,由静载试验结果推断出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并与两种理论方法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按桩身强度折减法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与试验值相差较大,使用该法时应谨慎;对于按桩周土性能法,桩长位于9.0m-16.7m的粉喷桩,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而对于短桩(桩长为5.5m),计算值比试验值偏小不少。最后分析了粉喷桩复合地基的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陈仕奇 《土工基础》2011,25(1):74-77
浆喷桩、粉喷桩、砂桩是目前软土地基处理常用的方法,对其质量检验,一般采用载荷试验、取芯等方法,但存在不能检验地基处理整体效果的缺点。通过物探检测砂桩、浆喷桩、粉喷桩复合地基的现场试验,探讨了该方法用于检验复合地基处理整体效果的适应性。两种物探检验方法均较适合检验复合地基的整体加固效果,是传统检验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而粉喷桩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其中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具有工程性质差,地基加固时成桩难度大等特点,本文依托衢州至宁德铁路工程,通过海相软土路基进行粉喷桩加固地基试桩试验,探讨了双向搅拌粉喷桩的施工工艺,并分析了粉喷桩不同桩长在深厚海相软土地基加固过程中,成桩质量较好时的施工参数,以及施工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等,为粉喷桩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CFG桩的地基加固作用,并以某高速公路工程为例,从施工准备、原地面处理、成孔作业、混凝土灌注等方面,阐述了CFG桩处理软弱路基的技术要点,达到了改善路基土体结构,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伍元波 《建筑施工》2021,43(10):2135-2137
以软土路基的应用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公路桥梁过渡段软土路基施工现状进行研究,明确施工中存在的土质不好、软土路基刚度差异明显、填充料不完善的问题,并且提出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改进.通过设计软土路基结构、软土路基开挖、水泥搅拌桩加固路基、加强路堤密实程度、安装预应力混凝土T梁、处理砂垫层、观测沉降状况各方面的结合,对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法效果良好,总结的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微型桩抗拔特性原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嘉兴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试验表明微型桩能承受一定的抗拔力,尤其是斜桩基础能有效地减少竖向拉力引起的位移,微型桩群桩表现出更好的抗拔性能。该文将试验结果与现有抗拔桩承载力公式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微型桩直桩和斜桩的抗拔系数以及群桩效应系数,为其今后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微型桩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挡结构,施工快捷且经济合理,常用于边坡支挡中。该文运用结构力学和弹性地基梁理论,并以贵阳市环城路某段边坡工程为案例,讨论了不同形式的微型桩在计算时的受力方式和运用条件,得出微型桩的位移和内力。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原则,工程最终采用了双排钢管桩进行支挡,为边坡阻滑结构的设计提供了合理的依据,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根据某一高速公路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对桩土应力、地表沉降、横向位移、不同深度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讨论了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塑料套管桩加筋路堤的临界高度约为1.26倍桩净距,观测期末,荷载分担比接近89%;桩帽和桩间土最大差异沉降为30 mm左右,且应力集中比随着差异沉降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路堤堤脚附近不同深处横向位移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施工结束时,地表以下2.5 m处横向位移最大,为12.86 mm;横向位移-沉降比和横向位移增加率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加筋路堤系统能够有效防止路堤横向位移的发展和改善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路堤下等应变复合地基的固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堤下等应变复合地基固结沉降时,桩间土承担的荷载向桩体转移,桩土总应力不断变化,超静孔压增减量不等于有效应力增减量。考虑桩土总应力的变化、竖向排水体的压缩和孔隙水压力、桩体的排水性能、桩与排水体的距离等对复合地基的固结产生的影响。推导考虑桩体排水性能、桩土荷载转移、排水体压缩性和井阻的路堤下复合地基孔压、固结度、桩土应力比的解析解。固结分析表明,不透水桩可以加速地基固结,透水桩可能减缓固结,复合地基固结的快慢受桩身固结系数影响很大,高固结系数桩复合地基固结度大于小固结系数桩复合地基。  相似文献   

15.
针对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高速公路深厚软土段的工程实例,通过地表沉降、分层沉降、深层水平位移、砼芯荷载以及桩土应力比测试,讨论了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荷载分布和传递规律。测试结果表明: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对于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控制效果优于水泥土搅拌桩,且横断面差异沉降较小。复合地基的主要压缩量发生在桩顶至砼芯底端一定范围的土体内,沉降发生深度由砼芯控制。砼芯水泥土搅拌桩上部出现负摩阻力,中性点位于砼芯1/3长度处。桩土应力比为水泥土搅拌的2~3倍,与刚性桩相近,桩体承担大部分路堤荷载。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排水通畅,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迅速。路堤荷载下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工作特性与载荷板试验下的测试结果有所不同。最后从沉降和承载力控制角度给出了砼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京九铁路软土路堤填筑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京九铁路严家闸桥北软土填筑试验,收集了塑料排水板加固地基、粉喷桩加固地基,在填土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孔隙水压力等资料,验证加固效果,以指导33km多软土路堤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17.
结合微型桩的发展现状,从加层与改造工程、控制沉降工程两方面介绍了微型桩托换技术的应用,并列举了工程实例,指出随着受力机理的研究,微型桩将得到更广泛地、合理地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扩孔微型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在有无扩孔、不同扩孔深度、不同扩孔孔径、不同扩孔材料4种参数下对微型桩进行了振动台试验研究,计算得到了扩孔微型桩桩身弯矩和侧向位移,并分析得到了不同扩孔参数下微型桩的桩身弯矩与侧向峰值位移对应的埋深位置及桩身弯矩与位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扩孔微型桩桩身峰值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土体表面位置,并随桩深不断减小,扩孔后微型桩桩身峰值弯矩和峰值位移增大;随着扩孔深度的增加,桩身峰值位移和桩身峰值弯矩也增大,并且桩身峰值弯矩最大值点有向下移动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扩孔微型桩受力和变形性能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新型半整体式桥台桥梁中扩孔微型桩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Reported here are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ailure of a low road embankment founded in soft Bangkok clay and flanked by retaining walls. A rotational slip appears to have occurred, the factor of safety of the embankment under its own weight being only about 1.2. While traffic loading was certainly a contributory factor, failure was probably caused by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s generated in the soft clay when long concrete piles were driven adjacent to the retaining wall as a remedial measure.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明确筒桩桩承式加筋路堤的工作机制,在广州绕城高速公路九江—小塘段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证明,筒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大,均以刺入方式破坏,并且筒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大,沉降小。筒桩桩承式加筋路堤荷载传递机制主要受"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控制,桩土应力比随路堤荷载以及桩顶与桩间土之间沉降差的变化而变化。路堤荷载下筒桩复合地基,总沉降小,桩帽上和桩间土上的土体存在沉降差,沉降差的发展可以反映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另外,路堤荷载在地基土中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很小,且随深度迅速减小,地下6.0m处超孔压已接近0。路堤侧向变形小且随深度迅速减小,最大侧向变形发生在地下3.0~4.5m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