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由型钢混凝土结构同时放置预应力钢绞线组合而成的特殊结构形式。该结构使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的特点集于一身,可以适应更大的跨度,拥有更高承载力等优点,在现代大空间建筑中有很广泛的用途。目前,国内外对这种新型组合结构的研究和工程应用还较少,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影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滞回性能的几个参数进行ANSYS有限元分析,并提出了该类结构在工程设计中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及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型钢混凝土梁中采用预应力,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裂缝宽度,改善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梁中施加预应力没有明显改变型钢混凝土结构优良的抗震性能,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加载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优良;在型钢混凝土梁中施加预应力,可以充分发挥型钢与混凝土等材料各自的优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利用该恢复力模型进行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特点,对火灾后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研究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是在普通型钢混凝土梁的基础上采用预应力技术的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它综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从而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针对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受拉钢筋配筋率和保护层的大小、型钢保护层和预应力度等因素,对6根型钢混凝土梁和7根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进行了全过程载荷试验。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推导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从而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YB 9082-2006《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和JGJ 138-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为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龙绍章 《四川建筑》2015,(2):181-183
在大跨度构件中,通常采用型钢梁或者预应力梁形式,而型钢混凝土-预应力组合结构具有跨度大、要求承载力高的特点。文章通过某裙楼工程采用型钢混凝土预应力组合结构,从深化设计、模板支设、型钢梁施工、钢筋绑扎、预应力施工、混凝土浇筑等工艺详细介绍型钢混凝土预应力梁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构件在偏心受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预应力筋根数、预应力度、纵筋配筋率、型钢配钢量和偏心距为主要设计参数,对15个偏心受拉柱进行了单调加载试验。试验中观察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在偏心受拉作用下的受力过程和破坏形态,得到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承载力、侧向变形以及裂缝发展情况等。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柱中预应力筋根数与型钢配钢量,提高预应力度、纵筋配筋率,减小偏心距等可使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偏心受拉承载能力提高,且偏心距是影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柱偏心受拉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施加预应力筋,可以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与扩展。根据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给出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算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郭铁 《广东建材》2013,(8):36-39
本文为佛山某大型综合体项目的大跨度空间采用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梁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通过计算机数值分析研究该预应力型钢组合梁的变形和混凝土开裂情况以及其极限承载能力、荷载变形能力曲线、以及混凝土开裂滑移对梁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考虑了混凝土和钢材的非线性性能和钢、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非线性性能,利用分析结果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梁代换为普通型钢梁进行整体楼面结构的舒适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钧  李世平  苏宇 《混凝土》2020,(3):63-68
为研究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性能,对已有试验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建立模型,验证建模分析的可靠性。基于分析结果,设计7根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构件,考虑型钢对混凝土区域约束效应的影响,将混凝土划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采用不同的本构关系模型,分析其变形性能,探讨型钢含钢量、预应力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参数的变化对模拟梁变形性能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型钢含钢量和预应力度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提高构件抗变形性能。提出考虑核心约束效应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新型建模分析方法,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大尺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变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蔡静  贾金青 《混凝土》2012,(7):49-50,63
改善高强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对提高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高强混凝土梁、型钢高强混凝土梁及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研究现状及存在且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预应力钢筋、型钢和超高强混凝土的优点,对预应力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梁的可行性及优越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由于预应力钢筋的存在,使得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表现不一致。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杆系单元模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全新模型,该模型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分为混凝土单元、普通钢筋单元和预应力钢筋单元三种材料单元。普通钢筋单元和预应力钢筋单元通过粘结滑移模型协调变形,并且考虑箍筋和截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本文模型。本文模型也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徐胜超 《山西建筑》2010,36(7):60-61
指出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它兼有钢骨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的特点,拟就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梁在高层建筑、桥梁结构方面应用和试验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与分析,并对该结构形式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宇新 《山西建筑》2003,29(3):29-30
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史 ,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原理和优越性 ,并通过实例 ,提出了有粘结预应力在钢筋混凝土井字梁中的应用情况 ,展望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工程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五根受损程度不同的混凝土梁,采用预应力与非预应力进行加固对比,试验分析预应力玻璃纤维布加固后的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受力性能,研究不同加固方式以及不同的受损程度对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影响。同时对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和推导,建立了实用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ADINA中钢筋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及破坏准则,讨论了应用ADINA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进行非线性分析时,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有限元模型以及预应力的处理方式。以一根简支梁为实例,应用ADINA对简支梁进行非线性分析,将其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ADINA计算的结果比较接近理论值,误差在工程允许范围内,因此可以应用ADINA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对今后进行复杂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它的发展已日渐成熟。由于在正常阶段时可减小甚至消除裂缝,因而能广泛应用于对跨度、裂缝和挠度等有较高要求的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分析也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开始广泛的应用而逐渐深入,本文就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设计时应注意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火灾下的温度反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灾中影响无粘结预应力结构反应的因素较多,其中结构在火灾时对温度的反应是研究结构抗火性能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模拟真实火灾环境,对4榀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火灾试验,测出了在火环境下结构的温度场分布情况,并用计算机模拟温度场,从而为结构理论分析提供了温度数据。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梁裂缝控制试验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学玉  高峰  李亚明 《工业建筑》2011,41(12):20-23,7
裂缝宽度控制的目的是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结构耐久性能。在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竖向静力试验的基础上,对预应力型钢框架裂缝发生、开展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观测与分析。考虑次弯矩、次轴力的影响,基于现行混凝土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原理,提出了全面考虑次内力的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建议的计算公式概念明确,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