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州麒麟至天河电力隧道顶管施工安全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麒麟至天河电力隧道顶管施工安全监测实例,系统地介绍施工安全监测设计、监测仪器设备的安放、工作井开挖及隧道顶管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频率、监测警戒值确定及监测报告等工作内容.根据现场实时监测数据,特别是异常数据的分析及安全预测,在本电力隧道施工过程中,先后两次及时地发现了险情,并及时采取了适当的安全措施,避免了工程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杨芳平 《建筑知识》2014,(8):419-420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工程,针对软弱破碎V级围岩中浅埋隧道的特点进行施工方案的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保护措施的技术要点进行讨论,论证了其安全施工措施的可行性,结合隧道开挖施工特点布设变形观测点及应力观测点,通过其监测内容及监测结果的实时分析与反馈,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连霍高速公路洛阳至三门峡段扩建工程通过郑西高铁阌乡隧道上方为背景,对高速公路扩建施工对下方既有高铁隧道的影响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项目分为变形和应力两类,限于高铁隧道的运营管理要求,完成了无线远程应力监测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工作。通过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发现高速公路扩建施工过程中隧道衬砌结构的变形及受力特点,保证高速公路扩建和高速铁路隧道的安全,指导扩建施工,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超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8):136-137
为降低新建隧道施工对在运营地铁的影响,确保地铁的正常运营,结合地铁新建隧道对运营地铁隧道监测实例,从电水平尺沉降监测的原理、校准、布设原则及具体实例方面阐述了上海北横通道穿越轨交7号线影响监测.具体在隧道内布置沉降监测点,组建自动化监测系统,确定监测基准点及预警系统,采用电水平尺实时自动监测和分析沉降曲线.实践证明,电水平尺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能及时、准确反应地铁隧道实时沉降变化情况,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能保证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钟宏波 《山西建筑》2011,37(27):160-162
以某软弱围岩隧道为背景,详细介绍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质量检测技术,根据预报和监测结果指导施工,根据质量检测结果评价施工质量,据此加强隧道施工管理,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某隧道施工监测,介绍了浅埋地表沉降与围岩位移观测点的位置布置与具体方法,监测成果分析及其原因、数据异常状况下处理方法,判断隧道施工是否安全,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提前采取措施,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国军  徐冲 《山西建筑》2007,33(31):306-307
以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为例,介绍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措施,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拱顶下沉、支护结构受力及地表沉降的特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从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于海涛 《江西建材》2016,(5):168+172
光纤传感技术在隧道测试和监测中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光纤传感技术可以高效安全的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实时反馈隧道结构的受力情况并及时提出预警,其组合开发成火灾报警系统可极大的提高隧道的运营安全,光纤传感器应用于隧道健康监测可对隧道衬砌结构进行全寿命的实时监测。光纤测试与监测技术应用于隧道是十分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广州某电力隧道顶管施工变形监测与成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广州萝岗区科翔路220kV电缆隧道顶管施工2、3号工作井及其隧道区间周边建筑物及地表的变形监测实例,系统介绍了施工变形监测方法、测点布设、监测频率、监测警戒值确定及监测成果等内容。通过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了顶管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边地表的变形规律及产生机理,特别是异常数据的分析及安全预测,确保了施工现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既有隧道的自动化实时跟踪及结合人工监测,及时反映地铁隧道变形情况,指导调整盾构推进参数,保证既有隧道的安全运营,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猎德大桥钢板桩围堰的设计与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猎德大桥水中桥墩的支护方案采用钢板桩+钢支撑的支护体系,设计中采用钢管桩对钢板桩底部护脚的方法,解决钢板桩围堰可能由于嵌固深度不够而发生桩底位移过大的失稳破坏的问题,使工程顺利实施,为钢板桩在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经验。施工监测中为监测钢板桩桩底位移过大(踢脚)的情况,采用监测对撑两端钢板桩相对位移变化的方法来预测踢脚情况。设计和监测方法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呼兰河供热管道架空段的钢桁架桥为背景,在顶升过程中应用施工监控技术,将现场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如果两者相差较大,分析其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使施工误差保持在允许范围内,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竣工后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欧阳初  马广顺  徐关尧  张恒飞 《钢结构》2010,25(12):45-46,62
分析装配式公路钢桥结构特点,介绍装配式公路钢桥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提出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实践表明:应用钢桥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延长钢桥使用寿命,节约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14.
李明  蒋健  闫继朋 《建筑技术》2014,(4):373-375
接岸结构中的钢管桩在桩周土体侧向挤压下会变形并产生累积效应,累计变形过大可导致上部结构失稳,甚至倾覆。针对此问题,结合某工程接岸结构中承台钢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的位移监测成果,分析了钢管桩在不同工况下桩身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得出水面以上加载体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较大,施工时可采用分区、分段、分层的方法进行控制,并结合施工监测数据分析,以确保接岸结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5.
咸庆军  张猛  李天 《钢结构》2013,28(3):9-14
以单侧、双侧及无侧向支撑的两跨人字形钢结构变电构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受损前后的受力性能,得到变电构架在斜向、水平及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二阶效应特点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起精度很高的钢结构变电构架承载能力预测模型,有效预测变电构架在不同损伤程度下的弹性、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及相应变形,可为实际变电构架的安全性监测分析及日常运营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托关角隧道F2–1断层破碎带段,开展断层破碎带隧道支护结构优化设计研究。对采用原设计方案的支护结构位移、围岩压力、钢架应力、锚杆轴力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施工工序对支护结构影响明显;钢架最大应力超过钢架强度,围岩压力分布不均匀,锚杆作用效果不明显,说明现有的施工方案无法满足施工安全要求,需要及时对其调整;经综合分析,提出提高钢架刚度、设置临时横撑、边墙小导管注浆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并采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验证其可行性。通过现场实施及监测结果的反馈,证明改进措施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断层破碎带隧道支护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张彩月  王再举 《四川建材》2013,(5):129-130,132
为了保证某煤矿北风井冻结井筒外壁在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安全,通过在冻结段-230m处安装安全监测系统,获得了完整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表明:竖向、环向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变变化曲线基本一致;目前,冻结压力﹑钢筋应力和混凝土应变处于稳定状态,且监测值均小于监测预警值和设计值,确保冻结井壁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大跨钢结构卸载阶段是拆除支撑体系、结构成形内力重分布的过程,是施工的关键步骤。以大同美术馆钢结构屋盖施工卸载为例,介绍了一种能够保障施工卸载安全的监测技术。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同步卸载与不同步卸载两种方案,并考虑了温度作用对钢结构的影响,确定了卸载方案及监测方案,进而对卸载阶段结构的应力、变形及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卸载阶段的安全。监测结果表明,大跨钢结构应力受温度影响较大,考虑温度影响的计算值更趋近于实测值,故温度影响不能忽视。结构卸载后应力与变形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因此监测周期建议延长。卸载完成后大部分应力监测值小于或接近计算值,卸载过程中应力变化明显,卸载后应力趋于稳定,保证了卸载过程结构屋盖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基坑北侧和东侧深厚杂填土部位,根据场地布置条件要求,对基坑北侧采用桩锚支护方案,对基坑东侧放坡后采用预应力锚索联合槽钢格构梁进行支护。通过基坑实际监测数据表明,所采用的两种深厚杂填土场地深基坑支护方案,均能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确保基坑和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可为类似场地的基坑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钢板桩围堰在2种工序下的变形及内力不同特性,分别建立采用2种工序施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并结合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工序下钢板桩的变形及内力及其分布、发展规律,结果表明,改进施工工序下钢板桩围堰的变形及弯矩较常规工序大为减小,且能发挥较强的整体协调作用,在提高工程安全度、拓展钢板桩围堰的应用深度等方面优势突出;同时,采用改进工序钢板桩围堰也表现出更强的三维特征,其受力变形特点与常规工序下有所不同,甚至出现一些有违常规设计规律的最危险控制点,应在其设计及工程应用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