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钟表研究》2009,(12):27-27
2009年11月6日,万国在北京柏悦酒店举办“Engineered for Excellence”活动,邀请北京媒体体验制表工艺。此次活动提供的机芯为万国葡萄牙三问表所配备的95290型怀表机芯,根据1927年的原版95型机怀表机芯改良制成。前万国发展和设计总监葛珞斯(Kurt Klaus)来到活动现场,与媒体分享了自己从业50多年来的制表经验,并向现场参与者着重讲解了组装拆卸机芯的注意事项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方法,指导大家现场体验制表工艺。  相似文献   

2.
康威凯 《钟表》2006,(2):139-139
我的这只大八件是这类怀表大家族中最普通的款式,也就是表迷口中时常念叨的所谓“入门款”:署名“播威”、925银质外壳、镏金雕花机芯、梨形蓝钢指针及白色珐琅表盘。  相似文献   

3.
在早期的年代里,由于多数钟表是以座钟的形式被制造出来,即便是有了小三针的结构,小秒针的位置也往往处于6点的位置,这种布局的机芯被称为Savonnette机芯。随着机芯的小型化并应用于便携式的怀表制作,又出现了小秒针位于9点位置布局结构的机芯,被称为Lepine机芯。这两种结构的机芯统治了钟表世界很长时间。尽管如此,当时的表体依旧比较硕大,小秒针并未影响到表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圣杯与孤独     
请想象这样一只手表:将三问音乐怀表的机芯技术改进、浓缩到更小的体积之内。为了体现这精华机芯的精巧奇妙,手表双面镂空,以便观赏到它的运行。在表盘上,你可以看到指针、时标都为蓝钢。这只表从设计到外表、机芯,都完美地搭配起来营造出清晰和谐的大气。  相似文献   

5.
霍飞乐 《钟表研究》2009,(11):109-115
“怀表玩机芯,手表玩款式”,这话不无道理,现代手表的各种功能,无论怎样变,95%以上源自怀表。玩擒纵机构可是资深大藏家的“活儿”。所谓的冲击式天文台擒纵机构,其实分两种,  相似文献   

6.
肖山 《钟表》2007,(B08):136-138
我喜欢万国表(IWC)18K玫瑰金葡萄牙琼斯镂空表。理由很简单:怀表特色的万国自产镂空古董机芯,“琼斯之箭”(超长的快慢针设计)和全球限量发行100只的收藏价值。所以我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一家当铺买到了一只。[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读者论坛     
《钟表》2006,(5):18-18
这是瑞士LANDRY公司在20世纪初期的产品,该公司位于瑞士侏罗山区的弗勒里耶镇(Fleurier,与播威同址)。银质外壳,铜质内盖(镀镍),内盖上的四个圆章代表了该产品曾在不同的展览会上所获的奖。这种表属于大八件怀表以后的中国市场表,厂商为减低成本,机芯修饰比较粗糙(虽然您并未附  相似文献   

8.
戴妮 《钟表研究》2014,(10):106-111
2014年年初手表圈有一件传播很广的事,就是瑞士钟表的市场神话(Marketing Legend)Jean-Claude Biver(宇舶的老板),购买了一块百达翡丽使用库存近60年的的Valjoux柱轮13—130计时机芯制作的3670的计时表,产量只有16只。这只表让很多行家非常艳羡,手卷计时柱轮机芯在百达翡丽的打磨下美轮美奂是毫无疑问,其中有一点非常吸引人的,就是这个表摆轮上没有避震,保留了鲜明的怀表特征。这也说明手表没有避震是极少并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9.
朱磊 《钟表研究》2009,(7):26-27
十年风格的流转 手表的大小尺寸,实在不好论及。从怀表时代向手表时代转轨的那阵,其实大多数的手表都是小口径的怀表加上了表耳改造而成的。有极小的女式尺寸,也有比较大尺码的军表风范。之后手表一直在向小、薄、准三个方向迈进。曾几何时,薄而小的伯爵9P金表是很多人的梦想。而就在近十多年间,流行手表的尺寸是越来越大了,甚至大到很离谱。  相似文献   

10.
王雷 《钟表》2020,(1):14-16
手表的技术和设计脱胎于怀表,现在手表上的复杂功能,无论是世界时、陀飞轮、三问、还是双追针基本结构都是沿用怀表时代。现在手表上的装饰手段,珐琅、钻石镶嵌、雕花,也都是出现于怀表时代。现在最热门的肯定是男表,大复杂功能都出现在大号的男表上,同品牌同系列的腕表因为男表尺寸大,男表也比女表贵。而在上世纪初手表最早兴起的时候,戴手表的基本都是女性,因为女性有戴手镯的习惯。而男性很不适应手腕上多一个束缚。当时流行的男表尺寸也只有30毫米。由此可见和现在有多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王萱佶 《钟表研究》2008,(9):154-157
有无数朋友都是因为对手表内部迷人的机械构造产生兴趣,才逐渐成为了钟表爱好者。而其中的那些骨灰级玩家,大多都有能力自己拆解机芯,把玩其中的机械构造。而他们之中有能力拆解三问机芯的,就风毛麟角了。就在一个炎炎的夏日,京城的刘书利给我打来了电话,于是我仃幸观赏到了平日难得一见的天梭三问怀表,并且将它的内部构造仔细品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2.
常伟  常臻 《钟表》2005,(3):102-107
许多表迷都有一个共识——玩表就是玩机芯,一个经过精密加工的机械机芯,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绝对不是以生硬的材料成本就能衡量的,它融入了制表师的智慧、装配师的灵巧、以及修饰者的创意……古董表的机芯就是一部表历史发展的缩影,从中同样可以感受到百多年前机芯制造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钟泳麟 《钟表》2005,(1):96-97
最近买了几只使用UNITAS6497大口径机芯制成的不同品牌的腕表,准的走得很准,美的看来极美。刹那间蓦然警觉,我们不应该老是把自产机芯放在嘴边。  相似文献   

14.
200岁的手表     
Cosmograph 《时尚时间》2013,(11):96-101
真正意义上的手表自诞生至今不过百年,题为200岁的手表看上去无异于痴人说梦。众所周知,手表是由怀表演变而来,抛开手表的表带不提,二者在壳型、尺寸、机芯方面也有千差万别,不可同日而语。但如今的一些热门经典款手表,却完完全全继承了距今约200年前,怀表发展到巅峰时期的设计。我们不仅将这几款作品筛选了出来,而且还在卷帙浩繁的历史书页中,找到了它们的原型怀表以为对照。  相似文献   

15.
收藏     
吴炜斌 《钟表》2004,(4):104-108
计时码表依其设计分为单秒针、双秒针、单钮式、双钮式等结构,现在的计时码表是日常生活最实用的复杂菜单,即使是不同价位,或市场属性相异的品牌,皆纷纷推出计时表。而计时机芯首次推出则在1860年,1910年计时怀表的设计被移植在腕表上。到了1960年代制表  相似文献   

16.
马宴  常伟 《钟表》2005,(6):58-61
我们现在易见到的英国古老怀表,大多数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产品,18世纪的已甚为少见,虽然年代不同,产地有异。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征:重质.重量。朴实的外壳里面,或许就包容着一颗做工精良的优质机芯,而这颗“芯”往往令人叹为观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怪胎FREAK     
孙宁 《钟表》2007,(B08):141-141
雅典表5年前推出的FREAK陀飞轮以独具创意的外型及钟表结构惊艳世人。这是一只集3位当代制表大师的创作,机芯零件的捧列是钟表史上史无前例的。它首创将机芯的中心轴由表面玻璃上方贯穿机芯,并以表底盖代替表冠上弦,没有时针、分针、面盘及表冠,透过整个机芯的运转来显示时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项明华 《钟表》2012,(2):102-103
买到印度之爱怀表还真的很有趣、很有缘呢。那是在一个小表展上。有一对老夫妇,一个摊位,只展示了一只怀表。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表到我手中,我不由得暗暗称赞宝贝。这是一只门表,分打簧,18K金壳,两扇表门前后及表面和防尘罩都镶嵌了精美的珐琅画。  相似文献   

19.
沈铭  刘兴力 《钟表》2005,(6):136-139
1830年,定时客运机车的发明和使用为当时的铁路运输带来了快捷和方便,而以怀表为主的专业防磁计时工具也成为铁路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各大表厂为铁路部门专门生产工作用表的案例,例如:瑞士的天梭表厂(TISSOT)为当时的平汉铁路生产“平汉铁路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刘微 《钟表》2004,(4):76-80
机械表,早在石英表问世之前,制表大师们就用他们的智慧结晶和巧夺天工的技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最早期的腕表机芯由于是由袋表机芯改装而来,表身体积过大,不但佩戴不便,而且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时过境迁,机械表发展了几个世纪,机械机芯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很大飞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