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4,(4)
<正>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可见,有关色彩的知识和技能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学生对学习色彩都很有兴致,那五彩斑斓的色彩让人着迷,使人兴奋,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很多同学发现色彩很难学,作业中色彩互相冲突很难协调形成统一的调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21)
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是空间与造型的结合,造型意识是现代陶艺家必备的素质。陶艺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造型意识的培养无疑是重中之重。造型作为陶瓷艺术重要的艺术语言和情感载体,承载了艺术家的艺术观和生活观。对于陶艺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造型意识和能力,学习和创作之路才能走得更远。陶艺教学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有很多开拓性的教学方法有待教育者发掘、探索、尝试和总结。将造型意识全面纳入现代陶艺教学体系,让陶艺教学的方向更为明确,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2)
文章通过空间构成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针对专业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空间知识,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及创意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2)
立体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认知和构形表现能力。该文分析传统立体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应该把艺术设计专业和造型、材料工艺相结合,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材料、造型、产品到商品的全方位、一体化空间造型能力的认知,使其理解新时代语境下的多媒体材料应用和艺术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分析灰空间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营造出一个连续运动的空间,使得人自然建筑三者建立一种共生关系,即不再让人孤立地欣赏建筑的造型,让人深处一种环境氖围之中去感受,让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英国创意艺术学院(巴西)位于圣保罗的热情洋溢的Vila Madalena区,其所在建筑由Isay Weinfeld设计。该项目旨在打造一所能激发团队精神的学校,创造一个能让学生思考自我、收获灵感的空间。设计团队希望能给学生们带来惊喜,让他们沉浸在有趣的氛围中,同时让部分空间"留白",让学生们发挥创意。整座学校犹如一个巨大的操场,四周散布着抽象的体量,每一个造型简洁的体量都包含着特定的功能。建筑被赋予了最大化的透明度,入口处的玻璃隔断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
文章重点研究线描造型的方法,通过纵向分析中国历代线描艺术,横向比较中西方造型观念,阐述了动画线描造型的内涵和意义。动画线描造型将中国传统线描艺术融入其中,保留传统线描的精华和写形传神的特性,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动画线描造型又在借鉴西方绘画造型方法的基础上,更具科学性和规律性,让线来承载全新的造型功能。掌握动画线描造型方法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创作出更好的动画形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6)
<正>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可见,有关色彩的知识和技能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水粉画是初中美术色彩课中实施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色彩学习中有其特有的优势。水粉画有很多因素,比如明暗、透视、冷暖、色调、笔触等等,其中以色调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节奏生活使人倍感疲惫,而家的温馨与惬意让人轻松怡然。用弧形造型语言勾勒空间格局,以柔性的线条淡化了硬体空间的冷漠,精巧细致的造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小学图形与空间的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形成空间与图形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创意与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一、问题分析(一)教师方面在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具不足,且很多时候为节约课堂时间,教师不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只由自己或者一名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则对操作过程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1.
汪忠满  黄天其 《新建筑》2010,(2):135-138
营造亲和宜游的城市空间是发展都市旅游的必要条件。城市空间结构对于旅游功能的空间品质具有关键意义,由此提出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问题及其对策,涉及城市空间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以重庆的"中国著名商业街"——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为例,探讨宜游城市建设中城市空间结构微观层面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理信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行业应用,为有效地掌握和管理现有停车场资源,合理利用空余的城市资源补充城区停车场资源的不足,开展城市停车场三维地理信息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基于停车场空间普查成果的建模技术应运而生。本文以三维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开发技术为基础,结合三维仿真技术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空间普查数据自动构建三维停车场粗模的建模技术,并在城市规划管理等实际工程中进行应用。实践表明,基于空间普查的建模技术具有方便管理、快速和易于更新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汪波 《华中建筑》2011,29(4):174-176
通过对地方新办建筑院校人才培养的难点进行割析,并结合学生就业趋向对该类建筑院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与老牌高校错住培养、错位就业,以培养适合中小型设计院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为基本目标的办学理念,架构实用性人才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39)
<正>A reporter did a survey abou"What will you do if an old man falls down?"among 200 students.Here are the results.25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will help the old man stand up at once withou thinking,because it’s their duty to help people in trouble.And 80 students wil offer help if the old man asks,and they will ask someone else to help together  相似文献   

15.
李欣 《华中建筑》2008,26(10):89-92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ing structures learning to the first-y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situates structures as fundamental to both the design process and architectural expression. At the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e use dynamic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large-scale installation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visual and tacit structural intelligence, and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a greater interest in structural systems as a design concern. Similar to a design-build teaching model, our approach relies upon active experimentation with structural models and installations, and reveals the latent design potential in structur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3D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provide new ways for architecture student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Digital media help to integrate and expand the content of courses in drafting,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This paper describes computer-based exercises that intensify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of construction in several courses from sophomore to senior level. The courses integrate content from drafting and design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CAD, and design.Several techniques are used to strengthen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in construction. These include:
  • &#x02022;Virtual design–build projects in which students construct 3D CAD models that include all elements that are used in construction.
  • &#x02022;Virtual office in which several students must collaborate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a student acting as project architect to create a 3D CAD model and design development documents.
  • &#x02022;Virtual sub-contracting in which each student builds a trade specific 3D CAD model of a building and all of the trade specific models must be combined into a single model.
  • &#x02022;Construction simulations (4D CAD) in which students build 3D CAD models showing all components and then animate them to illustrate the assembly process.
  • &#x02022;Cost estimating using spreadsheets.
These techniques are applied and reapplied at several points in the curriculum in both technical laboratory courses and design studios.This paper compares virtual construction methods to physical design–build projects and provides our pedagogical arguments for the use of digital media for understanding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薛妍  陈一 《室内设计》2017,(6):96-99
作为空间的认知主体,人在探索与 认知环境的过程中具有整合场所感知的特 点,通过空间拓扑关系认知形成知觉图式, 进而自发营造出特殊场所氛围。目前,许多寺 观园林的研究浮于表面,止于平面构成关系 分析,缺乏对人在空间体系中的知觉体验以 及对场所氛围感知的关注,本文基于对成都 经典道观青羊宫现场调研与资料整理的基础 上,通过研究知觉的图式化过程探索道教氛 围空间的组织架构手法,希望对道观空间以 及其他特殊场所氛围古迹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徽州村落空间自组织研究一直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历史的研究课题。西递村作为空间自组织进化的典型案例,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已进行的研究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描述和总结,缺乏动态的、演进的方式研究。在当前复杂系统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学者认为城市结构复杂的时空动态变化往往比其最终形成的空间格局更为重要。本文以元胞自动机数学模型为基础,在多智能体平台上尝试建立西递村的空间结构自组织演化模型,期望能够为徽州村落空间自组织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罗勇 《华中建筑》2014,(8):121-126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是引导城市空间转变的核心动力,而城市空间的转变特别是特色空间营造又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产业和空间规划上应把握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顺应产业升级发展需求,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空间。东莞水乡地区作为珠三角传统水乡和传统产业发展的最典型代表地区之一,规划以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产业全面转型为方向,从空间结构、用地布局、交通、生态、文化等方面全方位营造岭南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水乡特色空间,为其他地区产业和空间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