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碳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加速碳化和自然碳化2种试验方法,研究了在同强度等级条件下,养护不同时间、含有不同比例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特性.研究表明:除了粉煤灰掺量为65%的试验组在养护不充分时抗碳化性能下降很多外,自然环境中,尤其在养护充分的情况下,粉煤灰含量不同的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加速试验环境与自然环境中混凝土的碳化表现...  相似文献   

2.
肖品东 《无机盐工业》2005,37(7):40-41,50
结合中国现有的鼓泡碳化、喷雾碳化以及超重力反应的特点,研制并设计出一套鼓泡和喷雾碳化相结合的新型碳化工艺技术,生产出粒径分布在40~60nm,且结晶规整、分散良好的纳米级碳酸钙产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联碱系统中塔压对碳化操作影响的现场及理论分析,阐述了碳化操作压力对整个碳化反应及结晶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双碳”背景下,碳化硬化型胶凝材料的研究为水泥行业实现碳中和提供了较好的思路。本文采用工业钙质和硅质原料制备γ-C2S,探究CO2浓度、CO2压力、碳化湿度、碳化时间等因素对γ-C2S碳化性能的影响,明确最佳碳化制度,并通过XRD和电子扫描探针等测试,对γ-C2S碳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原材料制备的γ-C2S的抗压强度和固碳量随碳化养护时间、碳化养护湿度、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碳化养护8h抗压强度可达155.8MPa,固碳量达16.96wt.%。  相似文献   

5.
高纯度二氧化碳生产超细碳酸钙的碳化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连续鼓泡碳化法为研究对象,以高纯度CO2为碳化气,用双膜理论探讨了生产超细碳酸钙的碳化反应机理,为实际生产中碳化反应速率与产品粒径大小实行分级控制、防止包裹返碱现象的发生、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该结论虽来源于连续鼓泡碳化法,但对其它生产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防碳化涂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宣益 《涂料工业》2000,30(7):35-36
介绍了混凝土防碳化涂料的技术要求,防碳化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
纳米级碳酸钙的生产、应用和开发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纳米级碳酸钙的4种生产方法:多段喷雾碳化法、一步碳化法、二步碳化法和旋转填充床碳化器碳化法。阐述了纳米级碳酸钙在橡胶、塑料制品、造纸、涂料、油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环氧树脂掺量、湿热循环次数、碳化循环次数及湿热-碳化循环次数对环氧树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掺入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但过量的环氧树脂掺量并不能显著的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对于该类混凝土试件的环氧树脂最佳掺量为1.5%;随着湿热循环次数、碳化循环次数和湿热-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也逐渐增加,即抗碳化能力下降,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排序为:湿热-碳化>碳化>湿热。该研究结论能够为今后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碳化反应装置及超细碳酸钙的连续碳化制备方法,超细碳酸钙的合成是在连续碳化反应装置中进行,控制初始进入碳化器浆料的流量和窑气进入各碳化器的流量,通过多级的碳化反应釜(器),从最后一级碳化反应器出口流出的浆料完成碳化反应,并获得超细碳酸钙浆  相似文献   

10.
如何生产出质优高产、节能降耗的石灰窑气碳化煤球,本文提出了六条必须注重的生产环节:①烧好石灰窑;②重视石灰的消化;③及时疏通系统内的气流阻力;④控制好碳化温度;⑤提高碳化度;⑥充分利用石灰窑的余热。  相似文献   

11.
商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商品混凝土的配制技术、养护条件及其所处的服役环境是影响商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3个主要因素.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混凝土碳化的机理及腐蚀破坏;然后详细介绍了影响商品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3个主要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必须根据混凝土结构物所处的服役环境及适合的配制技术来设计商品混凝土,并采用与之相配套的施工养护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新杰  吴永康  朱平华 《硅酸盐通报》2020,39(10):3273-3279
以再生粗骨料粘附砂浆含量为变量,配制C40再生骨料混凝土进行碳化对比试验,结合碳化模型以碳化深度达到钢筋表面为准则,探究粘附砂浆含量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碳化深度与碳化速率均随粘附砂浆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碳化深度增幅较大,粘附砂浆含量处于35% ~45%(质量分数)时,其碳化深度可以满足一般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30 a、50 a和100 a的抗碳化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炭材料中孔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护彬 《炭素》2002,(4):30-38,25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炭材料中孔控制方面的发展情况,总结提出了炭材料的几种中孔控制技术,经活化法,共混聚合物碳化法,有机凝胶碳化法和模板碳化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采用反应釜静态碳化实验台和流化床动态碳化实验台上分别进行了钢渣碳化试验,考察了钢渣掺混量等工艺参数对钢渣混凝土抗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后的钢渣混凝土比未碳化的钢渣混凝土抗压强度大,采用流化床动态碳化比静态碳化提高碳化程度,缩短碳化时间,解决了前期试验存在的碳化时间长,含水量高的不足,有利于实际生产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然暴露环境条件下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碳化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矿渣掺量、煤矸石掺量对单掺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双掺掺合料对混凝土碳化深度发展规律的交互作用,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掺合料碳化速度影响系数的表达式。结果表明:单掺粉煤灰掺量小于15%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略有减小但掺量超过15%后碳化深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掺矿渣混凝土的碳化深度随矿渣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掺小于20%的煤矸石使混凝土早期抗碳化性能提高但掺入超过30%的煤矸石后混凝土碳化深度明显增加;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双掺粉煤灰和矿渣、双掺粉煤灰和煤矸石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加,在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入25%矿渣或20%煤矸石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变化较小;在煤矸石混凝土中掺入25%~40%的矿渣时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无明显变化但再掺入超过40%的矿渣时碳化深度明显增大,在矿渣混凝土中掺入20%煤矸石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增长约40%。  相似文献   

16.
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工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重点介绍了超重力技术的原理和优点。  相似文献   

17.
陈佩华 《化工设计通讯》1990,16(3):36-37,40
为解决小氮肥生产中碳化度的速算问题,本文作者设计了一张“碳化主塔取出液碳化度算图”,并对其原理及使用方法作了论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碳化过程动力学和装置高效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芳 《化肥工业》1990,17(4):15-19,18
本文从碳化机理出发,论述预碳化和主碳化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碳化过程合适的操作条件,并提出了碳化塔和氨回收塔高效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搅拌鼓泡釜中研究了碳化法制备立方形纳米碳酸钙的各个实验参数,包括碳化温度、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二氧化碳流量、晶形导向剂、搅拌速度等对产品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形导向剂、氢氧化钙质量分数是影响产品形貌的主要因素;碳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和搅拌速度是影响产品粒径的主要因素.以硫酸锌为晶形导向剂合成立方形纳米碳酸钙的最佳碳化条件:碳化温度为15~30 ℃,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为6%~11%,单位质量氧化钙的二氧化碳流量为0.08~0.15 L/min,搅拌速度为200~400 r/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备粒径为30~80 nm的立方形碳酸钙.  相似文献   

20.
以钢渣为主要原料制备了钢渣碳化砖,分析了其在碱激发条件下的碳化效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钢渣因含有f-CaO、硅酸二钙等可碳化组分而表现为更高的CO_2吸收量,是适宜的原材料。Na_2CO_3激发能力恰当且可提升碳化效果,是适宜的激发剂。掺用Na_2CO_3时,碳化强度随钢渣用量增加而增大,但钢渣用量达到1 800 kg/m~3时CO_2吸收量显著下降;强度几乎不受钢渣细度影响,CO_2吸收量随钢渣细度增加而增加,但细度超过440 m~2/kg时CO_2吸收量增加变缓;碳化砖的强度随骨料用量增加而增大,但CO_2吸收量变化不明显。占钢渣7%~13%的水用量可使试样具有足够好的碳化效果,但水用量为11%、13%时CO_2吸收量下降。7%水用量时钢渣砖碳化后强度增长20.0 MPa以上,在0.75%Na_2CO_3对钢渣的激发作用并协同碳化作用条件下,可使强度再增长10.0 MPa、CO_2吸收量再增加1%以上;然而当Na_2CO_3用量超过1%,增强作用变弱、CO_2吸收量下降。钢渣碳化砖的适宜配比为:钢渣(比表面积440 m~2/kg)1640 kg/m~3,骨料328 kg/m~3 (占钢渣的20%,下同),水115 kg/m~3 (7%),Na_2CO_3 13.12 kg/m~3 (0.75%)。该配比制备的试样碳化后其抗压强度、CO_2吸收量可分别达到39.2 MPa、9.15%。在碳化过程中生成更多且沉积于孔洞的碳酸钙,获得更致密基体,是碱激发协同碳化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