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主要从冲压模具的设计方面,对利用线材进行N形零件的折弯冲压成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分析CPU连接器端子冲压工艺及高速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中的技术难点,介绍其复杂折弯高速精密级进模具的总体结构,重点论述工位设计、排样图设计、高速模具结构设计及关键零件设计等技术,并简要介绍高速精密级进模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可靠,能保证产品质量,冲压速度可达1000冲次/分钟以上,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机器零件——盒形端盖的冲压工艺分析、工艺方案确定以及合理冲压模具的设计。并具体介绍了盒形工艺方案确定的方法,合理选取凸、凹模间隙及最佳模具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此次模具设计的突出特点是尝试使用复杂的复合模具,解决常规冲压工艺模具套数多、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并为以后此类零件冲压工艺的编制及模具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热冲压模具深孔对钻冷却系统冷却不均的现象,基于热冲压过程的多场耦合传热理论,提出热冲压模具随形冷却系统设计方法。利用Star-ccm+软件对热冲压冷却淬火过程进行热流固耦合模拟。以自主研发的彩虹电动汽车B-柱模具镶块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深孔对钻和新提出多种随形设计方案进行了冷却模拟分析。根据模拟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冷却方案的冷却效果,并提出B柱模具镶块纵向随形冷却水道的优化方案,分析了优化前、后模面温度场的变化。提出运用覆膜砂3D打印造型结合传统铸造工艺的方法,制造具有随形冷却水道的热冲压模具。通过对比五种方案发现,采用纵向随形设计的热冲压模具,与冷却最差的平行随形设计相比,模面最大温度降低47.4%,模面平均温度降低40.9%,模面温度均匀性提高1.8%。根据纵向随形水道设计流程,将水道形状和位置参数R、H、r作为优化参数,模面温度场作为优化目标,对纵向随形水道进行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模面最大温度下降了49.8%,模面平均温度下降了46.8%,模面温度标准偏差下降了67.5%,模面温度均匀性提高了1.9%。因此,采用随形冷却的热冲压模具,有效地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和使用寿命,改善了热冲压件的平均强度和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周均存在折弯成形的特殊金属制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对此类特殊金属制件的冲压工艺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工艺方案及排样设计方案,并提出一种基于机械手送料的级进冲压方法。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分析送料机械手的动作原理,合理协调送料机械手、模具、冲床三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实现特殊金属制件的基于机械手送料的级进冲压成形。经试模生产验证,该工艺方法合理,产品质量稳定,可为类似金属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及其批量制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钣金类零件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剪断折弯复合模具的凹模结构、凸模结构及模架结构的设计分析,解决了四边都有折弯要求的钣金零件在自动化生产线中滚压成型后剪断、折弯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及生产效率,同时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液晶显示器支架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介绍了液晶显示器支架的冲裁设计,确定该钣金工件的生产工序及工艺方案,同时还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总体结构设计、排样方案和成形特点,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模具生产的零件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Pro/E的液晶显示器支架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液晶显示器支架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介绍了液晶显示器支架的冲裁设计,确定该钣金工件的生产工序及工艺方案,同时还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总体结构设计、排样方案和成形特点,关键部件的设计与计算方法,模具生产的零件符合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UG/NX进行了盒形件的三维建模及复合冲压模设计,完成了一种带倒装拉深、整形和侧孔冲压结构的复合冲压模具,缩短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该模具可使拉深、底面四角整形、冲底面四个四方孔、翻边、冲侧孔五道工序集于一套模具,使操作方便,节省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起搏器壳形件形状比较特殊,常用材料为钛合金,材料冲深困难。针对上述问题,探讨研究钛合金箔材冲压成形规律,并结合具体产品的模具设计冲压出合格壳形件。在冲压成形过程中,由于采用冷成形的方式,对模具的结构参数选择应合理,冲压成形回弹量大,在设计冷冲形模具时,应考虑回弹的影响。成形和落料同时完成,在拉伸、翻边、过程中精确控制压边力,从而实现产品精密成形,确保产品外观、尺寸精度及几何公差要求。系统介绍了本试验中用到的落料成形复合模、去翻边模和冲孔模,并对成形工艺过程进行了简单介绍。在掌握了具体厚度的箔材性能参数后,将模具间隙设计为0.10 mm,模具摩擦因数控制在0.5~0.6 mm之间,冲压成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CATIA软件对钣金件压型模进行了设计,对设计中遇到的分割、圆角实现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这对提高钣金件模具设计的效率、缩短模具设计的周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种计算冲裁力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冷冲模,按传统方法计算出的冲裁力往往偏大,进而冲压力偏大,有时可能会导致超过现有压力机的吨位。文中介绍了一种计算冲裁力新方法,按新方法设计的冷冲模,在不改变模具零件结构的条件下能降低冲裁力,也能为冲压设备的型号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通过一实例对新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新方法切实可行,可为冷冲模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冲压工艺阐述同步工程在汽车车身开发中的实施方法,重点研究了同步工程在车身开发中的关键技术——冲压成形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并以某轿车开发项目中的实际案例,来说明冲压同步工程分析在车身开发各阶段的具体实施。从设计面向制造的角度,对结构设计进行指导,减少了模具设计制造的周期,从而保证整车开发的产品质量和项目的进度。  相似文献   

14.
首先叙述了钣金冲压过程中出现缺陷的影响因素,以G180型柴油机油箱为例,具体介绍了其选材、模具设计、工艺等设计制造过程,并着重分析了其在冲压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其他板料冲压制造提供了设计素材和处理出现缺陷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卫星天线冲压成形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峰  曹颖  申国哲  胡平 《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6):1487-1489
针对用金属板材通过冲压成形制造卫星天线的方法中,冲压卸载后的回弹计算不精确,并且很难预示出能达到规定产品尺寸的最佳模面构形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回弹逆向补偿法,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实际生产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这对于其他冲压件模具设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FASTAMP是基于改进的有限元逆算法和动力显式算法的板料成形快速仿真软件。改进的逆算法求解器采用了考虑弯曲效应的DKQ四边形单元及方程组快速求解算法,真实考虑了摩擦、压边力、背压力和曲压料面等实际工艺条件,在模拟精度和速度上均有较大的提高。系统结合了两种算法的优势,将产品设计、选材和工艺设计三个独立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可快速分析产品设计中的潜在缺陷,为工艺设计人员提供有效的工艺设计参考和强有力的设计辅助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7.
冲压成形时,凹模入口角的形状对模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冲压件表面质量以及模具使用寿命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能获得最优的凹模入口角,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曲线作为凹模入口角曲线的新工艺方法。以板料与凹模入口角处的摩擦力做功为研究对象,基于响应面和试验设计方法,在满足成形质量前提下,优化凹模入口角曲线。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三次样条曲线进行凹模入口角设计,可以减小凹模入口角处的摩擦力做功,且摩擦力做功分布较均匀;可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并可以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使用DEFORM-2D软件,对薄板零件精密冲压加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薄板精密冲压件的剪切面光亮带长度、塌角的宽度和深度以及毛刺等质量因素来分析凸模和凹模间隙、凹模刃口圆角、压边齿圈的位置和高度等工艺参数的优劣,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薄板精密冲压件的剪切面光亮带长度提高了一倍,基本达到精密冲压的工艺要求,为薄板精冲模具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RP/RT/RE技术的金属板料冲压成形回弹误差补偿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冲压件回弹误差,建立了基于RP/RT/RE技术的三维复杂形状板料冲压成形回弹误差精度闭环控制系统。以回弹误差为控制目标,以线性控制系统、空间Fourier变换和频域传递函数为理论基础,基于模具实验迭代,建立了模具回弹误差补偿修正算法,并首次将该算法应用于三维复杂形状板料冲压模具制造过程。工程实例表明,该系统对于三雏自由曲面板料冲压模具制造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特别能对冲压件回弹误差进行有效补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一种激光熔覆快速修复与表面强化冲压模具的新技术,该技术特点是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和专用Ni基碳化钨合金粉末对模具的破损部位进行修复或对模具的表面进行强化.应用该技术对破损的高硬压轮模具进行了修复,得到了无气孔与裂纹的金属陶瓷层,延长了高硬压轮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