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速计算套筒单极子天线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利用矩量法分析计算套筒单极子天线的电性能参数。采用与实际天线较为接近的矩量法分析模型和一种新的粗圆柱线天线快速精确计算模型,大大提高了分析计算的精度;引入「Z」矩阵插值法,提高了分析计算的速度。将该方法与最优化技术相结合,设计出一付工作在200~700MHz频段、VSWR〈2.6、增益G〉5.1db的实用套筒单极子天线,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吻合良好,从而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精确分析任意导体地面上的套筒单极子天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矩量法分析任意形状导体地面上的套筒单极子天线.对面结构选用三角形面元矢量基函数,对细线结构选用三角基函数,对线面结合处采用一种特殊的基函数,将导体地面和天线作为整体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分析计算的精度.分别分析了两付位于圆形和方形地面上的实用套筒天线,其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或软件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卢昭  傅光 《电子科技》2007,(3):5-8,12
文中基于单极粗振子展宽带宽理论,采用一种新型加粗套筒单极子辐射体的实用模型来展宽套筒单极子天线的阻抗带宽,并利用有限元法(FEM)对其驻波和辐射特性以及天线各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副工作在108MHz~420MHz频段、电压驻波比小于3.0的实用套筒单极子天线,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颖的套筒单极子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套筒单极子天线,对其驻波比和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改变其辐射体在套筒以上部分的结构,有效降低了天线的高度以适应实际应用,实现了展宽套筒单极子天线的阻抗带宽,所设计的天线实现了4倍频工作带宽,并具有较好增益.  相似文献   

5.
新型套筒天线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矩量法分析了安装在金属圆柱筒上的套筒天线.研究了这种新型套筒天线的输入阻抗、电压驻波比(VSWR)、增益及辐射方向图等电特性.设计出了工作在105~420MHz频段和225~600MHz频段的实用天线,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郭景丽  刘其中  周斌 《电子学报》2005,33(3):560-562
本文利用矩量法分析任意形状导体地面上的线栅型圆锥单极子天线.文中对面结构选用三角形面元矢量基函数,对细线结构选用三角基函数,对线面结合处采用一种特殊的基函数,将导体地面和天线作为整体进行分析,大大提高了分析计算的精度.最后,以圆形和方形地面为例,分析了一副400MHz~2100MHz的圆锥单极子天线,其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有限地面对天线阻抗匹配的重要性和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宽带印刷套筒天线,此天线通过选择三角渐变的辐射贴片和平面的套筒结构实现了宽频带特性,在VSWR<2.5 时实测阻抗带宽可覆盖450~1150 MHz,可用于覆盖数字电视频段(470~862 MHz)。同时辐射方向图在水平面也具有良好的全向性。通过顶加载的形式有效地降低了天线的实际高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螺旋基函数和检验函数的矩量法对椭球面螺旋天线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天线轴向尺寸变化对天线的驻波、增益、极化及方向图等特性的影响,为不同要求下天线形式的选取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套筒天线的发现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线天线的带宽,但是传统的套筒天线在VSWR<8的条件下带宽只有4:1。文献[1]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宽带套筒天线,在VSWR<1.5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81:1的阻抗带宽。本文对这种新型宽带套筒天线中特殊的结构进行讨论,主要讨论端部加载对该新型天线S11的影响,经研究发现端部加载可以很大程度上拓展天线带宽,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将传统套筒天线的阻抗带宽(VSWR<1.5)由1.03:1拓展到1.81:1,即带宽拓展了75.7%。在S11<-10d B的条件下由1.09:1拓展到2.05:1,即带宽拓宽了88.1%,在天线没有小型化处理时可以拓展到3.81:1。因此这为天线阻抗的良好匹配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很好的弥补了传统套筒天线结构上不连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运用内外等效原理对更具普遍性的有耗与无耗电大介质目标电磁散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应用Daubechies离散小波变换,结合广义最小余量法对平面波照射的二维电大介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将其结果与传统矩量法和解析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尤其是对电大目标,该方法在降低计算复杂度,节约存储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可将其推广至其他介质体的散射分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